第24章 霸業之始

雖然前來會盟的諸侯並不多,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是齊侯依舊有些失望。

管仲勸解道:“君上,自從邦周建立起來,兩百餘年,只有天子纔有權利進行會盟,君上初次會盟就有這些諸侯主持您,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至於說魯國、衛國、鄭國這些大國,在您沒有展現出足夠強大的實力後,他們是不會臣服的。”

“至於說譚國,就以不尊王室的名義討伐他,當初您落難出逃,譚國怠慢於您,正好藉此來報當年之仇!”

雲淵。

七國諸侯齊聚於此。

齊侯坐於主位,其他諸侯分坐周圍。

“自武王立周,分封天下諸侯,兩百餘年,先輩篳路藍縷,纔有我等今日。但諸國公室貪圖享樂者衆,不尊周禮,致使公室內亂不止,便是孤當年也要避禍於莒。今日諸位在此,孤第一件要說的事情就是尊崇周禮。”

“不準以妾代妻,不準以庶代嫡,不準夫人干政,以免引發公室動亂。”

“此外,武王分封天下,推行夏君夷民,變夷爲夏,諸國應在遵從。邦周諸國有陷國於夷狄者,孤願帶頭援助,出兵相助其復國。

剌王南征不復,淮夷強盛,天下諸侯起兵,因此得以保全社稷,今日孤得天子看重,主持此次會盟,推選盟主,匡扶天下!”

齊侯的話說的很清楚,諸侯國出現問題,其一是內亂,其二就是外敵。只要將這兩個問題解決,諸侯國想要滅亡都難。

這些諸侯自然也是明白的,而如何位維持這個制度,就需要一位盟主。很顯然齊國想要做這個盟主。

在決定參加這次會盟的時候,這六個諸侯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在聽到齊侯之言後,莒國當即表示支持齊侯作爲盟主。

“諸位,齊侯乃周室姻親,當年太公望更是輔佐三代天子,威望卓著。自從齊侯即位以來,齊國強盛,舉世矚目,五年攻滅紀國萊國,可見其實力強盛。孤推舉齊侯爲盟主!”

“莒侯之言孤深以爲然,齊侯胸襟寬廣,當初管相截殺齊侯,齊侯愛其才,不忍殺之,並拜爲國相,五年齊國大興,此等胸襟,吾不能及,有如此胸襟的齊侯,定然是仁義之君,孤願意奉齊侯爲盟主。”莒侯話音剛落,郯侯就立刻出現贊同。

郯國和莒國和齊國緊鄰,以前都需要面對淮夷、東夷、萊國的壓力。並且還有更強的淮國。幾乎可以說攻守同盟,自然會支持齊國。

而曹國、陳國、刑國國力弱小,根本不可能坐上盟主之位,當即決定支持齊國。有了這些諸侯國的支持,齊侯不出意外的成爲盟主。

“齊侯衆望所歸,還請擔任盟主之位!”

齊侯看到所有的諸侯都支持自己,心中很是歡喜。但是即便是想要做盟主,也需要謙讓一番。

“孤不過即位六載,得仲相相助,治理國家,已有尺寸之功,當不得諸位盛讚。如今會盟諸侯,乃是爲了攘除夷狄,解救諸國,孤還有所欠缺,不可繼任盟主...”

“齊侯!您六年便能讓齊國富強,並且攻滅萊國,如此作爲不擔任盟主之位,試問天下還有誰能坐?還請齊侯擔任盟主!”曹侯上前恭敬的說到,其他幾位諸侯紛紛應到。

齊侯這才擔任盟主之位。

接下來衆人登上夯土高臺,殺三牲以祭天,再歃血爲盟,表示共同尊奉齊侯爲盟主,維護諸夏,尊奉天子,攘除夷狄。

在完成了會盟之後,齊侯並沒有讓其他諸侯離去,而是以盟主的身份召集各國出兵。

“譚國、遂國,乃是天子分封方國,但是卻不尊天子,不聽天子詔令,不來參加會盟,這是沒有將天子放在眼中,是對邦周的背判,孤身爲盟主,能夠看到這種不尊天子的邦國繼續存在嗎?

這是對我們誓言的侮辱!諸位應該和孤一起前去懲罰譚國、遂國,這纔是符合邦周制度的!”

前來參加會盟的各國也都響應,不過諸國出動的兵力並不多,只有幾千人,而主要兵力還是齊國。畢竟這是會盟之後第一次行動,若是齊國真能夠說到做到,這些諸侯國纔會信服。

齊侯早就做好了準備,命令下達之後,立刻就召集了五萬大軍,緊接着就和前來會盟的諸侯組成了七國聯軍。

其他六國的諸侯看到齊國的大軍之後,紛紛對齊國的強軍感到震撼,這五萬大軍全都是參加過攻滅紀國和萊國的百戰精銳,僅僅是站在那裡,就有一股令人窒息的氣勢匯聚。

看到齊國有如此強軍,這也讓六國諸侯更加尊重齊侯。聽從齊侯的命令了。

齊侯對於六國沒有徵召多少兵力並沒有不高興,本來這一次征伐譚國和遂國就是要用他們來示威,沒有其他諸侯軍隊參與,這場示威纔算圓滿。

當即齊侯率領七國大軍向譚國而來。譚國在得知齊國來攻,很是惱怒,對齊侯罵道:“當初你落難,還是我譚國將你收留,如今你即位齊君,不思感恩,竟然率大軍來攻,忘恩負義之徒也!”

齊侯曰:“爾等不尊周室,不敬王命,不來會盟,此三罪也,當初孤落難,爾等言語譏諷,肆意嘲弄,不予孤入城,這就是你們所謂的恩義?無恥小人也!”

當即下令大軍進攻,譚國國小,不過是子爵之國,如何能擋住齊國大軍。齊國大軍得知譚國如此侮辱國君一個個奮勇當先,譚國士卒一個接一個倒下。很快就在齊國潮水般的攻擊中落敗,最後只得退回城中。

譚侯看到這種情況,派出使者想要認輸,但是齊侯根本不答應,若是放過譚國,如何彰顯其威?

當即命令大軍繼續進攻,只用了幾天時間,就將譚國攻破,俘虜譚侯。接着齊侯滅其國,遷譚國公室入齊。在滅掉譚國之後,齊侯意氣風發,當即帶領大軍攻打遂國。

遂國實力比譚國要強大不少,可是面對齊國依舊沒有什麼抵抗之力,更何況還有其他六國諸侯聯軍?很快就被聯軍攻破滅國。

......

齊桓公六年,齊與曹、莒、郯、陳、邢、蔡會於雲淵,奉桓公爲盟主,譚遂不至,皆滅,此霸主之始也。《史記·齊世家》

第15章 邦周伐淮第42章 什麼檔次第41章 未雨綢繆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39章 落水而亡第49章 褒姒第28章 王釗薨第62章 火龍降世第36章 泗沂之戰第17章 首戰得勝第9章 發展與鹽第35章 突襲穎澤第67章 淮國伐巢第92章 孫武逃淮,崔杼弒君第20章 吞併紀國第9章 晉侯方伯第6章 徐茂使齊第17章 首戰得勝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73章 吞越第25章 和議第2章 淮國伐吳第76章 狠毒第1章 季禮使齊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16章 攻心爲上第81章 宮室詭譎第31章 謀劃邗國第40章 滑稽記第47章 王臨薨第3章 水淹周軍第94章 伍員奔淮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39章 落水而亡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35章 突襲穎澤第2章 周軍追至第19章 攻城戰第40章第38章 王晟薨第42章 什麼檔次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91章 美人 名劍第22章 全軍覆沒第80章 秦楚之盟第25章 和議第30章 順水推舟第25章 匹夫之怒第8章 籌謀第34章 死間第14章 對陣楚軍第6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77章 西子第78章 學宮第46章 仲國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15章 梅里第73章 吞越第23章 雲淵會盟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50章 父慈子孝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21章 征伐萊國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國底線第26章 和談與封爵第65章 姑蘇城,魚米之鄉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31章 齊國之謀第15章 梅里第31章 謀劃邗國第53章 楚國風漸起第75章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68章 鬥勃:你不講武德!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27章 周室與諸侯的平衡第72章 質子第78章 學宮第45章 國人暴動,厲王出逃第18章 管仲改革第16章 脣亡齒寒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6章 齊國會盟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39章 落水而亡第37章 國人動亂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30章 順水推舟第8章 籌謀第62章 火龍降世第50章 父慈子孝第38章 王晟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