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

就在淮國對鍾離國動手的時候,齊國和楚國也開始大打出手。

齊國遠征而來,楚國以逸待勞,看到齊國大軍趕來,楚王根本不將其放在眼中。

第二天,楚王就讓手下大將項增率大軍出戰,而齊國則是詔令王成父就率領齊國大軍出戰。

「中原諸侯羸弱,齊國名聲顯赫,想來是有幾分本事,項卿只要擊敗齊國大軍,就再沒有人能擋住我楚國進軍中原了!」

王成父這些年率領齊軍南征北戰,攻滅夷狄,可謂是戰功赫赫,在得知宋國陳國大敗後,對於楚國很是重視。

雖然昨天說不將楚國放在眼中,但是在對陣的時候沒有一點小覷對方。

王成父先是派出軍隊進行試探,楚國因爲之前大勝宋國陳國,對於齊國也輕視了很多。

看到齊國大軍攻勢不強,以爲齊國大軍不過如此,直接發動進攻。王成父看到楚軍如此輕敵,心中冷笑,讓中路大軍緩慢後撤,左右兩翼堅守。

楚軍看到齊軍後撤,以爲齊軍不敵,紛紛猛攻。結果楚軍中軍推進太快,不知不覺間就被齊軍三面包圍。

王成父看到時機成熟,當即讓傳令兵打出旗幟。「收攏,進攻吧!」

戰鼓聲突然從齊軍後方響起,隆隆鼓聲震耳欲聾,剛剛還在穩步後撤的齊軍立刻停下腳步,揮舞着武器就和追擊的楚軍撞在一起。

正處在進攻的楚軍被齊軍突然反攻打懵了,緊接着兩側的齊軍突然向中間靠攏。早就埋伏好的戰車也在齊軍兩翼衝出。

隆隆戰車轟然衝出,數十輛戰車橫衝直撞,直接從楚軍側翼衝入,大軍側翼本就是薄弱之處,直接面對戰車衝擊,瞬間就被撕裂出一個個巨大的豁口。

戰車就如同利劍一般,切入這一塊肥肉之中,所過之處,楚軍狼奔豬突,慌亂不堪,不斷被戰車撞飛碾壓而過。一道道鮮血淋漓的車轍留下大地之上。

與此同時,緊緊跟隨在戰車後面的齊國甲士順着戰車打開的缺口,衝入楚軍軍陣之中,將楚軍軍陣打亂。

數十輛戰車衝鋒,直接將楚軍後路攔腰截斷,徹底將楚軍包圍在其中。

被四面合圍的楚軍士氣大降,而後面的楚軍看到前軍被圍,連忙衝上來想要衝開包圍,解救被圍困的楚軍。

可是早有準備的齊國大軍怎會讓楚國如意?兩翼齊軍立刻拋射弓箭,原本輕易就能撼動的齊軍陣線,在楚軍的攻擊下,竟然紋絲不動。

到了這個時候,楚軍哪裡還不知道,這一切都是齊軍的戰術。

齊軍左右兩翼將楚軍死死擋住,中軍和後軍對着包圍之中的楚軍進行絞殺。楚軍被包圍,大量士兵被圍殺,很多士兵在看到這種情況後,紛紛棄械投降。

被齊軍重兵包圍楚軍很快就被擊潰,除了被殺死的,剩下全部投降了,被重兵包圍,楚軍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等到包圍中的楚軍被解決,剩下的齊軍也紛紛加入其中,楚軍再無法撼動陣線。同時前軍損失殆盡,也讓楚軍士氣大降,再打下去也只是徒增傷亡。看到這種情況,楚軍主將只得命令大軍撤退。

而齊軍也沒有繼續進攻,楚軍雖然吃了大虧,但是實力並不弱,繼續打下去,王成父也沒有絕對把握將楚軍一戰擊潰。

不過此番交戰,齊國也算大勝,斬殺俘獲足有五千餘人。

楚國大敗一陣,狼狽撤回。齊國大勝,這讓聯軍的士氣大漲,在看到齊國的強大之後,甚至就連楚國的附庸國也開始倒向齊國,一時間齊國竟然真的有了號令天下的威勢。

接下來楚國和聯軍再次對陣,齊軍士氣旺盛,又有衆多諸侯國相助,實力強大。楚國大軍和其對陣沒有佔到絲毫便宜,反而損失

不小。而魯國、陳國、莒國等國的軍隊則是開始對楚軍進行包圍。

楚國雖然地域廣闊,人口衆多,但是軍隊數量還是沒有聯軍多。在之前,楚國想要仗着士兵精銳,中原諸侯心思各異,一舉將聯軍擊敗。可沒想到作爲盟主的齊軍竟然如此厲害。

齊國擋住楚國之後,諸侯聯軍出動,開始對楚國後路進行包抄。楚國大軍只得收縮防守,一時間被打的連連後撤。

正面打不過齊國,側翼又有其他諸侯騷擾,楚國想要和齊國決戰,卻又擔心後路被抄,想要退兵,卻心有不甘,一時間,進退兩難。

而就在楚國和齊國打的難捨難分的時候,突然楚國的傳令兵帶來一個壞消息讓楚國上下大驚失色,淮國吞併了鍾離國。

聽到這個消息,楚王當即眼前一黑,差點栽倒在地。現在楚國正被齊國壓着打,這個時候,若是淮國也一起出兵,楚國就再沒有一絲一毫勝算,而且東北夾擊之下,楚國根本頂不住。

更重要的是,萬一淮國和齊國是約好的,直接從鍾離國出發,順着漢水北上,立刻就能截斷楚王歸途。

到了這個時候,楚國上下再沒有一絲一毫僥倖心理,他們不敢賭,楚王連忙派人去向齊侯求和。

齊侯得到消息後,高興的哈哈大笑,此戰齊軍損失極小,但是戰果卻非常輝煌。而楚君也遣使前來求和了。

齊侯收到戰報後,心中並不想同意和他,而是想要將楚王擒下,不過旁邊的管仲勸說道:「擒楚君不難,但是楚地方千里,滅之極難,不若放其一馬,讓其割土賠償,削弱其實力。」

齊侯想了下點頭同意了。

齊侯同意楚君求和,不過楚君需要去王號,向天子請罪,並恢復朝貢,尊奉齊侯爲天下霸主。同時割讓宛縣於鄭國,退出隨國的領土,割讓二十座城邑於陳國和蔡國。

至於其他諸侯則是由陳、蔡、鄭三國拿出一些金銀珠寶或者土地分與其他諸侯。

楚王在得知停戰要求的時候,氣的臉色通紅,可是卻也只能咬牙答應了齊國的要求。他很清楚,若是不答應,依照現在楚國的力量,齊侯會再次發兵攻打,到時候,損失的就更多的。

而且楚王的位置並不穩固,一旦他被困的久了,國內很有可能出現變故。萬般不願之下,楚王還是答應了這些條件。自去王號,向天子請罪。

在和楚國簽訂盟誓之後,齊侯聲望可謂是如日中天,楚國也服軟尊奉其爲天下霸主。可謂是天下霸主,莫敢不從。

齊侯率領大軍返回齊國,一路之上,諸侯相送,幾乎就是周天子的待遇。

回到齊國之後,齊侯意氣風發。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齊國一邊消化萊國,一邊對其他諸侯國進行支援,幫助其攻打夷狄。

在楚國臣服之後,齊侯也將目光轉向了淮國。在削平了楚國之後,幾乎所有的諸侯國都尊奉其爲盟主,齊侯這個時候也將目光轉向了淮國。

淮國雖然被周天子承認了,但是一直以來都被邦周其他諸侯國所警惕。齊國在掃平了其他諸侯國之後,終於打算對付淮國了。

「仲相,淮國不朝貢天子,無禮攻滅吳國,孤想要征伐淮國,可行嗎?」齊侯問道。

管仲道:「淮國強盛,吞邗,並吳,勸課農桑,可謂是兵精糧足,上下一心,想要勝之不易,君上若要伐淮,還需會盟諸侯,並且需要邀請楚國。」

「楚國?」齊侯有些詫異道。

「對,楚國!」管仲繼續說到:「楚國之前和淮國交戰兩次,雖然兩次皆敗,非是楚軍羸弱,而是將帥無能,若是我齊國聯軍從北伐淮,楚國從南攻淮。南北齊出,淮國如何能敵?」

聽到管仲此言,齊侯連連點頭,淮國

之盛,非一國可敵,當即同意了管仲的說法,然後就派出使者前往楚國聯絡,準備合力攻淮。

齊國的使者來到楚國之後,得到了隆重接待,畢竟在經歷了南陽之敗後,楚國對齊國的實力有了深刻的印象。

尊重強者,這是列國的準則。

楚君接見了齊國的使者,在聽聞齊國準備南伐淮國的時候,楚君立刻來了興致。若是攻伐其他國家,楚國或許還會拒絕,可在聽到要攻伐淮國,當即就表示同意了。

楚國在淮國身上敗了兩次,並且屬國鍾離國也被淮國給吞併了,一直都想要找回場子,楚國對於淮國深恨之。

若是隻有楚國一個國家和淮國對陣,楚國上下都沒有必勝的把握,畢竟淮國之強,他們很清楚,幾次伐淮都被打的一臉包。

可若是有齊國聯手,再召集中原諸侯進行圍攻淮國,這淮國就是再強也扛不住,楚君瞬間就覺得,我又行了!

楚君沒有猶豫,當即就同意了齊國的邀請,決定加入攻伐淮國的陣營,同時楚君派出使者前去齊國,準備商議這次合力攻伐淮國之事。

楚國答應攻伐淮國,但是要求奪回鍾離國的地盤,並且要割讓吳國舊地給楚國。齊國自然不同意楚國這種獅子大開口的行爲,只同意了鍾離國的土地,以及割讓一部分吳土,剩下的吳國土地則是要求幫助吳國重新立國。

楚國自然知道齊國是不會同意的,這麼說只是爲了討價換價。最終楚國和齊國商議,吳國舊地割讓三分之一給楚國,剩下的則是分給吳國,並且楚國要出人出力幫助吳國復國。

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淮國戰敗,齊楚大勝的基礎上,而且以楚國的節操,等齊國離開了,吳國怎麼樣還不是他說的算嗎?

對於齊國和楚之間的異動,淮國很快就知道了,王晟看着眼前收集到的情報,眉頭微皺,這楚國竟然和齊國和解,然後還準備出動大軍響應齊國一起進攻淮國。

不管是齊國還是楚國,若是單獨對上,淮國都有戰而勝之的把握,甚至兩國聯手進攻一處,淮國也能擋下。可是齊國顯然是要召集邦周諸侯列國一起進攻的。

面對邦周聯軍,就算是淮國也是難以抵抗。

虛空之中,子珏靜靜的看向遠方。在齊侯成爲霸主之後,邦周的天命就不斷增強,對於淮國的反噬就越強。

這一次齊侯聯合邦周諸侯國攻打淮國,就是邦周天命運轉的結果。伴隨着淮國氣運不斷增強,邦周對淮國的反噬也越強。

若是這一次齊侯聯合邦周諸侯國獲勝,淮國就算不滅國也會元氣大傷,而若是淮國抗住了這一次反噬,那麼邦周的天命就會退回,然後再次積攢實力,等下一次它覺得實力足夠的時候,再次開戰。

面對幾乎是邦周諸國一半還多的力量,子珏也有些擔心,當即選擇三十萬氣運點進行抽獎。

與此同時,王晟在察覺到了齊國準備對淮國動手之後,立刻開始動員。召集軍隊抽調民壯。自從吞併了吳國之後,這十年來,淮國一直在消化吳國。到了現在,吳國基本上已經被消化完畢。

整個淮國的人口已經差不多有三百五十萬人了,再加上剛剛吞併的鐘離國,比齊國和楚國、晉國的人口都要多,可以說是人口第一的大國。

在這個時代,人口就象徵着國力。雖然楚國和齊國的人口都不及淮國,但是兩國加起來肯定是超過了淮國。

楚國要進攻不是從長江進攻就是從長江兩岸進攻,至於說齊國,肯定是從下邳進攻了。

王晟召集軍隊,徵召民壯,這一次爲了應對邦周聯軍,淮國抽調了整整二十萬大軍。

這其中半募兵制精銳有十萬餘人,剩下的十萬則是青壯,主要擔任守城和運

輸糧食,至於實力最強的一萬五羽林軍以及藤甲軍同樣集結起來了。

四百萬左右的人口中,召集了二十餘萬人口,抽調人口比例達到了驚人的二十比一,這個數字是極爲驚人的,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若是戰爭持續時間長,明年的耕種肯定大受影響。

王晟正在宮中處理事務,突然感覺到眉心一陣溫熱,緊接着耳邊傳了一陣神聖浩渺的聲音,王晟瞬間愣住,然後立刻起身前往太廟。

第93章 孫武相淮 鐵器時代第47章 王臨薨第55章 晉國風起第37章 霸業終結第23章 剌王南征不復第47章 王臨薨第34章 貪婪第51章 死不瞑目第69章 此地有王天下之氣第27章 周室與諸侯的平衡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22章 全軍覆沒第48章 新王登基第78章 學宮第44章 公羊革新(2)第13章 避其鋒芒第46章 仲國第73章 吞越第3章 水淹周軍第19章 尊王攘夷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3章 水淹周軍第44章 戰車漂移第64章 諸侯朝貢第32章 優勢在我第22章 全軍覆沒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49章 褒姒第14章 禮樂崩壞自此而始第40章第8章 籌謀第5章 發展與牛耕第74章 應對第38章 水軍第70章 晉國暗子第62章 火龍降世第17章 首戰得勝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3章 邗都之戰第8章 戰俘,暗中挑撥第3章 水淹周軍第44章 戰車漂移第46章 揚州城和邗溝第1章 季禮使齊第27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求首訂)第16章 攻心爲上第37章 霸業終結第39章 落水而亡第67章 淮國伐巢第32章 優勢在我第71章 齊晉楚的默契第88章 淮國:霸主?我同意了嗎?第73章 吞越第21章 撤退第2章 淮國伐吳第26章 淮國並鍾離第17章 首戰得勝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41章 歐冶與公羊第19章 尊王攘夷第63章 淮國稱霸第40章第43章 大聰明第70章 晉國暗子第9章 晉侯方伯第36章 泗沂之戰第8章 籌謀第17章 淮並吳,管仲相齊第63章 淮國稱霸第36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第20章 截糧道,斷後路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86章 楚國稱霸第20章 吞併紀國第80章 秦楚之盟第10章 改革第38章 王晟薨第6章 齊國會盟第42章 華夏名劍第72章 質子第74章 應對第16章 攻心爲上第39章 暗流第32章 優勢在我第59章 對峙,齊國暗潮第33章 改糧種桑第34章 貪婪第48章 孫叔敖第55章 晉國風起第38章 王晟薨第35章 突襲穎澤第64章 諸侯朝貢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51章 死不瞑目第74章 應對第90章 孔子問道老子第47章 王臨薨第76章 狠毒第72章 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