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皇太極專制集權

崇禎九年七月,後金軍突然越過長城關隘,深入京畿,縱兵燒殺虜掠長達三個多月,兵部尚書張鳳翼、宣大總督樑廷棟畏罪自殺。

後金入寇給崇禎造成了很大的震動,這幾年他一直全心投入到鎮壓民變的戰爭,早把後金的事情拋在腦後。此次事件後,他的注意力也由內憂轉移到外患上來。

我們的目光也跟着崇禎一起轉向東北,看看我們的老朋友皇太極這幾年在忙些什麼,日子過得怎麼樣。

因該說皇太極的日子過得還是很滋潤的,因爲你是痛苦的,我就是快樂的。崇禎上臺以後,日子過得愁雲慘霧,那邊皇太極的日子就開始好過起來。

寧錦戰役帶來的不愉快很快就煙消雲散,暫時不用擔心天朝發大兵來滅,除了缺少點糧食以外,基本上是無煩無惱無憂愁。

對於後金來說,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比較野蠻——明火執仗的搶劫,另一個很文明——議和。

在這兩種方法中,議和無疑是最省事,最便捷,最長久的選擇。搶劫不一定能得逞,而且發動戰爭要消耗大量的糧食,搶來的東西除去消耗掉的就剩不了多少了,有時甚至得不償失,而且打仗還要死不少人,很不划算,屬於低端產業。

議和就不一樣了,只要態度好點,叫一聲大哥,孝敬一點禮品,就可以年年得到大量的賞賜,真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即環保,又可持續,還以人爲本。

這也是後金的最高綱領和終極目標。

要實現這個目標,有兩種手段,一是用嘴求和,二是以武促和。後金把這兩種手段都用到了極致。談不攏就打,打不成再接着談。

皇太極本人時不時的給明中央**寫信求和,態度極謙恭,甜言很蜜語,中央不予理睬,他就轉而跟地方**和地方大員談。

己巳事變就是跟地方大員談過之後上演的一出脅和大戲。雖然戲演砸了,但是皇太極依然是贏家,他從這件事中獲益非淺。

首先是開創了打擊明朝的又一個渠道,以後可以經常試試。

第二是爲自己樹立了很高的威信。帶兵打入明朝國內,還撒了泡尿(佔領了四座城市),這在以前是無人敢想的事情。這使他在國中威望大增,獲得了許多年輕將領的擁戴。

第三是進一步降服了漠南蒙古東面諸部落。

第四是以此爲契機除掉了一個政敵——阿敏,向着大權獨攬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除此之外,己巳事變給明朝的民變火上澆油,明朝陷入內亂中不可自拔,這是一個意外收穫。

對於皇太極來說,這些收穫中剷除了阿敏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爲對阿敏“無言的傷害”是他的一個“長久的期待”。

自從皇太極繼位以來,雖然名爲大汗,但實際上是兩旗之主。另外三大貝勒各自控制着一部旗衆,與他一起南面而坐,輪流執政。

一山難容二虎,後金這坐小土包上趴着四隻老虎,咬架再所難免。善於權謀的皇太極決不能容忍這種狀況長期存在下去,他既然能把汗位搞到手,也就一定會把其它幾隻老虎咬下去。

大汗這個頭銜使皇太極掌握了政治制高點,他可以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名正言順地去鬥爭其它三大貝勒。

皇太極繼位以來,採取各種措施削弱八旗貝勒,提高汗權。一是到處安插自己人,往各旗派遣官員,以加強對八旗的控制。他先是在各旗設總管旗務大臣一名,與各旗貝勒一同管理旗務,接着又設佐管大臣二名,協助處理政務,還設調遣大臣二名,協助處理軍務。

這些新任命的總管大臣和佐管大臣都是皇太極的親信,通過他們,皇太極加強了對各旗的控制。

另外一個就是藉助漢人來制衡滿人競爭者。通過設置文館和漢八旗,將漢族文武官員攏絡到自己身邊,發揮他們在政治謀略上的優勢和軍事上無法替代的作用。

在己巳事變之前,皇太極還以關心兄長身體爲名,取消了努爾哈赤時期制定的四位大勒按月輪流執政的作法。

應該說,皇太極上任以後,在加強集權方面動作很多,表現急切。但是無論他如何加強自己,都沒有觸及其它三大貝勒的核心利益。

三大貝勒的手裡依然掌握着大量的旗衆,他們的屁股依然與皇太極的屁股並排坐在那裡。皇太極必須來點狠的,徹底搞垮他們。

在陷害他人方面,皇太極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高手。

朝鮮人鄭忠信認爲,皇太極“內多猜忌,恃其父之偏愛,潛懷弒兄之計”。 種種跡象表明,皇太極很早就開始爲繼承汗位進行設計。當年他還是一個孩子時,就和五大臣和衆弟兄一起告發太長諸英,致使諸英被廢棄。

諸英死後,代善的地位突出,是汗位的有力競爭者。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代善被人告發與努爾哈赤大福晉有染,從此他名聲狼籍,失去了努爾哈赤的寵信,也失去了汗位的繼承權。

這件事情本與皇太極沒有什麼關係,但是皇太極是代善緋聞的最大受益者。巧合的是,皇太極本人也是“當事人”之一。告密的側妃塔因查檢舉代善的同時,誇獎了皇太極。她說,大妃給代善送了兩次飯,代善吃了,大妃也曾給皇太極送飯,皇太極沒有接受。這種肯定一個,否定一個的做法,讓人產生聯想。

努爾哈赤死後,告密的塔因查被害死(殉葬),而代善極力推舉皇太極繼位。

以上種種事情似乎可以看出這樣一個邏輯:皇太極抓住了代善的小辮子,用塔因查告發代善,努爾哈赤死後,代善以擁立皇太極爲籌碼,換取皇太極同意處死塔因查,以殺人滅口。

應該說,代善死心塌地擁立皇太極,塔因查被迫殉葬這兩件事,與當初塔因查告發代善一事是有關係的。生活瑣事的背後,是汗位之爭。

如果說以上述事件認爲皇太極險險狡詐缺乏證據的話,那麼阿敏之死,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在血緣上屬於“老外”,“老外”是很容易受到排擠的,特別是他的屁股坐在了不該坐的地方時。

一個領導要想陷害部下那真是太容易了,最合理的方法就是讓部下去幹一些高風險、高難度,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如果部下完不成,就名正言順地懲罰,如果部下僥倖完成了,功勞歸自己,接着再來,直到完不成爲止。

如果在戰場上那就更容易了,讓他去幹一些危險的,甚至是送死的活,從而借刀殺人。

皇太極就是就是用這個方法折磨阿敏的。

他先是讓阿敏征討朝鮮,阿敏完勝班師,沒有抓到把柄。

在崇禎二年的己巳事變中,後金攻下明朝境內的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四城,他又讓阿敏帶兵留守,自己率主力班師回家。

永平四城位於明朝境內,遠離後金,後金主力撤退後,阿敏陷入了明朝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基本上沒有守住的可能。

阿敏也感覺出了自己被皇太極放在火上烤,於是他在一陣燒殺擄掠之後,放棄四城,逃回後金。

皇太極本以爲阿敏這次死定了,沒想到他不僅沒死,還滿載而歸,心中十分氣憤。

阿敏總是死不了,但是皇太極己經沒有耐心了,借刀殺人不成,就自己下手,於是皇太極以阿敏作戰不利爲由,將其投入大牢,不久以後,阿敏不明不白的死於獄中。

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十章 好大的膽子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二章 袁崇煥初露鋒芒第十四章 誰是大忽悠第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一章 一個倒黴的皇帝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四章 呲 牙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十章 遼瀋大戰第十章 遼瀋大戰第五章 洪承疇按下葫蘆起了瓢第十章 攤牌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一章 李自成異軍突起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十章 楊嗣昌敗亡第六章 蛟龍出海第十章 攤牌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十三章 第五縱隊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二章 金蟬脫殼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八章 合夥第九章 袁崇煥語錄第四章 楊鶴撫局的失敗第二章 非卿莫能辦之也第五章 一女事二夫第三章 兩隻蒼蠅第四章 再論戰略之爭第十五章 潛伏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四章 誅殺毛文龍第四章 翻案第十二章 明代版淝水之戰第一章 民變的性質第九章 扳倒莽古爾泰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十章 孫傳庭俘殺闖王第六章 己巳事變之外圍誘敵深入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二章 星火燎原第十二章 皇太極稱帝第三章 兩個拳擊手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五章 烏龜戰術第三章 明代國嘴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八章 關於寧遠戰役的一些思考第十七章 最後的輝煌第四章 呲 牙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七章 挾天子以令朝臣第二章 紅丸案第八章 圍剿與反圍剿第七章 氣壯山河的薩爾滸之戰第十四章 無間道第一章 稱王第五章 後金建立第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七章 孫傳庭復出和柿園之役第九章 盧象升蕩平中原第五章 項城之戰和二打開封第二章 無爲而治第二章 紅丸案第二章 反勝爲敗第四章 鬆錦大敗第十五章 潛伏第六章 虎兕出於匣第七章 己巳事變之戰神隕落第二章 洪承疇督遼第五章 奪情三人行第二章 寧遠兵變第四章 民軍中的舒馬赫第三章 喪鐘因誰而鳴第一章 清軍耀兵京畿第六章 屁股向前的進攻第十章 打仗與踢球第十二章 對黨爭的最後鑑定第七章 張獻忠復叛第五章 魏忠賢:繁華過後是落寞第七章 東郭先生和狼第十章 仁慈的暴君第八章 袁崇煥的疑點第十章 好大的膽子第一章 平臺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