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八章 宋徽宗甩鍋

大宋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朝中的高官、勳爵、士大夫們在東京汴梁城裡擁有了無計其數的各類產業。

讓這些人放棄他們的鉅額財富,那可是剜去他們的心頭肉!

這天下是皇帝的,皇帝可以任意遷都,到哪裡都有享不盡的富貴和奢華。

可是,這些官員、勳爵、士大夫們卻帶不走自己的產業啊!

如今的情勢下,雖然遷都抗金或許對於朝廷社稷更爲有利,但卻對在東京汴梁城擁有大量產業的權貴們有害無益。

因此,當宋徽宗有意遷都時,京城中的權貴、士大夫們大多義正言辭的堅決反對,用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勸諫宋徽宗不要拋棄京城裡的上百萬黎民百姓。

那麼,面對即將南下的金軍,這些權貴、士大夫們自己不怕死嗎?

人誰不怕死?可是這些權貴、士大夫們死不了啊!

首先,在不懂軍事的他們看來,只要皇帝堅守東京汴梁城,號召天下勤王,不需旬月,就可集百萬大軍於城下。

金軍雖然猖狂一時,又怎麼可能打進東京汴梁城?

況且,即使東京汴梁城被金軍攻陷了,也沒有甚麼好怕的嘛。

金軍此來,爲的是討伐皇帝。即使改天換日了,大臣還是大臣,士大夫們不是一樣可以改投門庭,在金國繼續做高官?

遼國滅亡後,只要皇家失去了權力,其餘遼國重臣可都是受到金國皇帝的重用了,根本沒有性命之憂!

京城中的這些高官、權貴、士大夫們一個個的都是人精,早就看透了其中的關節。

是以,他們一個個的都能拍着胸脯,慷慨激昂的陳詞,表示要與京師共存亡。

宋徽宗也不是傻子,大臣們不怕死,可他怕死啊!一旦京城守不住,第一個倒黴的就是他這個皇帝。

於是,爲了南逃避禍,宋徽宗在親信心腹們的建議下,有心禪讓皇位給太子趙桓,讓他替自己留在東京汴梁城裡抗戰,堵住大臣士大夫們的悠悠之口。

十二月二十日,宋徽宗下旨封皇太子趙桓爲開封牧,爲禪讓皇位作政治準備。

同一日,朝廷派到前線講和的使臣趕到了河北安肅軍,在城門外拿議和書求見金軍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

在議和書中,宋朝廷希望以賠款及增加歲幣來換取金國收兵。

金軍如此大動干戈,其目的一是要沒有誠信的宋朝皇帝宋徽宗下臺,二是要求宋朝割讓土地作爲賠償。對於宋朝花錢消災的提議,當然不會接受。

因此,金軍直接回復宋國使臣,說主帥完顏宗望不在大營中,拒絕接見宋國使臣。

使臣無奈之下,只得將議和書交給了在燕山府被脅迫投降金軍的官員呂頤浩,拜託他一定轉給完顏宗望。

時隔一日後,十二月二十一日,宋徽宗又下罪己求直言詔,批評自己不是個合格皇帝的同時,希望天下有識之士廣開言路,出奇謀以救大宋於危難之時。

這是宋徽宗在爲禪讓皇位做輿論準備了。

當日,宋徽宗再下旨,命各地停止進貢花石綱。

方臘造反都沒有讓宋徽宗悔悟停止的花石綱,終於在金軍的威脅下取消了。

同一日,完顏宗望繼續進兵,率軍攻打中山府。

中山府守軍在詹度的帶領下頑強抵抗,金軍久攻不下,只得暫時作罷。

此時宋徽宗正在籌劃將皇位禪讓給皇太子趙桓,然後自己就可以向富庶的江南逃亡保命。

可是宋徽宗又戀棧皇帝寶座,寄希望於前線能夠擋住金軍大軍,或是金國接受自己的和談條件,從此罷戰休兵。

因而,宋徽宗雖然做了禪讓皇位的準備,但始終無法下定決心,欲拖延幾日,觀望形勢。

丞相李邦彥和掌樞密院童貫對金軍退軍不抱幻想,他們都希望宋徽宗能趕快禪讓皇位後南逃避難,如此自己也好跟着遠離險境。

見宋徽宗猶豫不決,李邦彥和童貫便想用計激他。

李邦彥想起童貫曾說過,他在太原時,得到過一個金軍的南征檄文,只因上面對皇帝用語頗爲不敬,所以一直沒敢給宋徽宗觀看。

李邦彥便建議童貫在次日早朝時把這個金軍檄文進呈給宋徽宗,看一看能否刺激到他。

二十三日早朝,童貫便依計進呈檄文。

檄文上的大概意思,就是宋朝皇帝是個人渣敗類,此番金軍南下,不打倒這個敗類誓不罷休。

徽宗看了檄文後,果然深受刺激。他坐在龍椅上涕淚俱下,良久無語,最後說罷了罷了,卿等晚間再來商量大事吧。

到了夜裡,宋徽宗在玉華殿先後召見宇文虛中、吳敏等大臣召對,商量禪讓之事。

召對後,宋徽宗命吳敏等留在外間,說自己需再思考一下。

少頃,宋徽宗心意已決,召集衆大臣進殿,不料因爲情緒波動,他還未開口就突然氣塞昏倒,自御牀上掉到了地上。

內侍們趕忙將宋徽宗攙扶起來,擡到保和殿東閣休息。

羣臣商議後,決定讓太醫再進湯藥,看看能不能有點效果。

宋徽宗喝了湯藥後醒了過來,但卻無法開口說話。

宋徽宗舉起手臂,示意內侍拿紙筆來,徽宗用左手寫道我右半邊已經不能動了,禪讓大事如何安排?

衆大臣不敢揣摩宋徽宗的心意,都無言以對。

宋徽宗又寫道衆位愛卿爲何都不說話?

大臣還是都保持沉默。

宋徽宗最後寫道,皇太子趙桓可繼皇帝位,朕以教主道君的身份退居龍德宮,又寫吳敏忠誠可靠,讓他起草禪位詔書。

吳敏起草詔書後,得到宋徽宗首肯,衆大臣便命人從東宮叫來太子趙桓探視宋徽宗。

太子趙桓趕到後,大臣們便在徽宗榻前宣佈禪讓聖旨,並要給太子披上龍袍。

皇太子趙桓是一個生性懦弱的人,此時大難臨頭,老爹要將皇位傳給他,讓他給老爹背鍋,嚇得趙桓急忙叩頭辭讓皇位,說我受皇位則爲不孝,堅持不肯繼承皇位。

僵持不下時,皇太子趙桓也突然病發倒地,人事不省。

大臣們也不知是真是假,只得將皇太子趙桓送回東宮養病。

此時,宋徽宗去意已決,堅持要禪讓皇位。

國不可一日無主,朝廷大臣們只得帶着聖旨和龍袍守候在東宮外。

可是,金軍要來攻打東京汴梁城,捉拿宋朝皇帝,皇太子趙桓實在是不想當這個頂包的皇帝。他躲在東宮裡一整日都沒有露面。

羣臣無計可施,最後只得派趙桓的老師,太子詹事耿南仲入東宮勸說太子繼位。

經過一番苦勸,太子趙桓終於即位,是爲孝慈淵聖皇帝,也就是倒黴皇帝宋欽宗。

第四百三十五章 血戰癿六嶺第八十六章 離開孟州第十三章 土豪聯盟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第九百二十九章 滅國之戰的序幕第八百九十六章 求戰心切的李綱第五百八十一章 濟州城血戰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完顏宗弼現身第六十四章 你還不如馬第一千零九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五十一章 盟約初成第二百二十八章 神仙保佑船火兒第三百三十五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我軍休矣第二百三十四章 哪位高人忘了落名?第六百九十一章 飛熊西門部第四百五十章 縱馬胡凱山第六百二十九章 西門謀良虎第三百九十章 誰殺了我的兄弟第一百零六章 對酒當歌第八百九十章 太上皇遇襲第七百五十三章 蕭乾的奮鬥第九十九章 技術壟斷的力量第九百二十三章 命運之手第九百二十六章 蠟丸密信反間計第七百五十八章 金軍巧奪大定府第六百一十六章 寶刀來歷第八百六十四章 朋友多了好辦事第五百二十四章 有錢就是可以任性第八百五十五章 晁天王以死謝罪第七百九十一章 巨馬河亂戰第五百零四章 安道全與李巧奴第六百二十八章 死也要女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玉麒麟的故事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局未定第七百七十四章 孛兒只斤?阿蘭懷孕第一百七十一章 歸來堂的彩燈第三百七十八章 曲譜傳情第六百六十三章 梁山泊的用途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人毛八十第一千章 強化的西夏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宋代的火器之術第二百九十一章 結拜兄弟第二百一十八章 錯過改變歷史的機會第七百九十章 獻計杜充第五百六十三章 深陷泥潭第三百零八章 分贓好是難爲情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鬱保四第七百零五章 突襲越王城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門慶滄州密謀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狼煙四起第七百六十八章 弘吉剌部來訪第六十五章 進入扈家莊第二百九十七章 願打頭陣第六十五章 進入扈家莊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上財路第四百三十四章 王進突陣第四十一章 深夜採花賊第六章 是飢渴,還是求賢若渴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全線反攻第三百六十章 相撲爲戲第四百四十一章 簡陋的都城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白魚西門慶第八百九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牟山密探孔彥舟第六百一十五章 最好的獵物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名府的花魁第五百二十三章 梁山賊軍要圍城第七十八章 酒肉店換了新主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要去日本嗎?第五百一十三章 程萬里相邀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文治武功第二百六十七章 潘金蓮嫁入西門府第六百四十五章 半日破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當皇帝就是能任性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逢蔣門神第七百零六章 蹲點撿大魚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白魚西門慶第一百六十四章 花和尚現身第三百七十九章 阮琴迴音第二百二十三章 給李逵送賭資的好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師弟來了喜洋洋第九百一十二章 山賊猖獗第四百七十二章 宋徽宗看相伐遼第二百五十七章 遠惡軍州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一般的臨漳縣第九百零一章 襲營失敗第二百二十四章 任原義救黑旋風第八百八十一章 功虧一簣的郭藥師第八百一十章 受邀北行第六百九十九章 雙雄之爭第四百七十九章 程萬里上任了第五百九十六章 高廉徵南第四百一十三章 初會宗澤第二百四十八章 搶赤發鬼的人頭第三百零五章 老本賠乾淨了第八百一十二章 郭藥師義釋蕭幹第三百九十一章 禍水東引第三十二章 白菜總是被豬拱第四百四十三章 文化下鄉的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