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皇帝老兒也不自由

在燕山、河北、河東、陝西前線戰事危急時,東京汴梁城中的宋徽宗君臣卻依然一片歌舞昇平,不知大禍即將臨頭。

看到宮中的安定祥和,李師師和徐寧都不禁產生了錯覺,難道西門慶大官人此番判斷錯誤了?

其實,早在金軍出兵之前,燕山府知府蔡靖就前後寫過一百七十餘個密奏報告邊境情況,其中多次提到金兵可能南侵。

然而,東京汴梁城中的朝廷大員們卻認爲蔡靖不過是爲了坐穩燕山府路安撫使的位置,向朝廷要錢要糧,纔會言過其實,對於蔡靖的示警根本不予理會。

待到十一月,金軍兵分兩路攻打過來時,前線戰報頓時像雪片一樣從前線不停的飛報到東京汴梁城。

然而因爲宋徽宗正在舉行祭祀大禮,大臣們又認爲宋金之間不過是邊境衝突,情況並不嚴重,於是將所有戰報全部攔了下來。

此時,不但宋徽宗不知道前線已經打了起來,就連身居宰相之位的少宰李邦彥、太宰兼門下侍郎白時中二人都一無所知。

此時蔡京已經因爲年老致仕,由李邦彥、白時中二人擔任宰相,他二人的才能比之蔡京當年權傾天下時還是差了許多,以至於對於邊境發生如此大的變故都未能及時響應。

直到十二月五日,金國使臣來到東京汴梁城,要求面見宋徽宗,向大宋官員提出割地賠款的要求時,李邦彥、白時中才知道前線金軍入侵之事。

結果,李邦彥、白時中也和朝中那些大臣一樣,報喜不報憂,繼續對皇帝陛下瞞報前線戰報。

前線殺得血流成河,李邦彥等人卻認爲金國使臣是在虛張聲勢,他們拒絕與金國談判,只是用厚禮把金國使臣打發走,依然裝作若無其事。

直到十二月十六日,領樞密院,宣撫河北、河東、燕山的廣陽郡王童貫自太原宣撫司一口氣跑回東京汴梁城,北方的戰事再也無法遮掩了,李邦彥、白時中方纔向宋徽宗如實稟報。

得知金軍大舉入侵,朝野上下頓時一片譁然。

宋徽宗得知金軍入侵的真相後,卻沒有責怪李邦彥、白時中等人欺君罔上,隱瞞自己。

因爲,金軍此次伐宋,打的旗號可是討伐宋徽宗這個背信棄義的昏君啊!如果過早的將此事大白於天下,無疑會在天下臣民心目中損害宋徽宗的聖明形象。不到萬不得已,此事最好還是秘而不宣。

因此,李邦彥、白時中這兩個宰相的隱瞞之舉,或許對不住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但是卻是爲了顧及皇帝陛下的尊嚴,遮掩皇帝陛下的過失,是對宋徽宗忠心的表現。

宋徽宗明白這個道理,自然不會遷怒於李邦彥、白時中等人。

那麼,童貫千里迢迢的回京捅破此事,是對宋徽宗不忠不敬麼?當然也不是。

童貫是清楚前線形勢,知道金軍不達目標誓不罷休,於是急急忙忙趕回東京汴梁城,要調集天下兵馬來保衛宋徽宗。童貫此舉,亦是忠誠於宋徽宗的表現。

宋徽宗看着身邊的這些忠臣,心中還是很欣慰的,他讓掌管樞密院的童貫調兵遣將,制定反擊金軍的計劃。

童貫返回京師掌握了全國兵權,正欲大展身手與金軍一搏時,來自河北方向的最新戰報粉碎了他的信心。

前方戰報說,郭藥師帶常勝軍以燕山城投降了金國,燕山地區全部落入金軍之手。金軍前鋒已經殺入了河北境內。

童貫收到戰報後,猶如晴天一個霹靂,震得他手足無措。

就在年初,童貫曾經去燕山府視察過郭藥師的常勝軍。在童貫看來,常勝軍的戰鬥力遠勝內地宋軍,足以對抗北方的金軍。

想不到,常勝軍與金軍只一戰就喪失了銳氣,郭藥師裹挾着六萬大軍投降了金軍。

熟知軍事的童貫明白,如果燕山府的常勝軍都擋不住金軍,那麼河北路的各州禁軍更不可能戰勝金軍了。

此時,童貫守衛京師的決心動搖了。

李邦彥、童貫等人商量後,決定爲了朝廷和皇帝陛下的顏面,也爲了推卸童貫推薦重用郭藥師的責任,繼續欺騙宋徽宗,說郭藥師及常勝軍是在惡戰以後被金軍圍困,無法突圍,最後矢盡糧絕,方纔被迫投降的。

饒是宋徽宗和朝中大臣們不懂軍事,也知道燕山府一丟,河北就危急了。河北不保,東京汴梁城也危險了。

十二月十九日,宋徽宗詔告天下,不拘一格召募天下有能之士爲朝廷效命,挽救宋朝頹勢。

當今天下,還有比西門慶大官人更強,能夠挽救宋朝頹勢之人嗎?顯然是沒有。

因爲西門慶提前與程萬里、慕容彥達、趙明誠、杜充等人都知會過,所以這些人雖然知道西門慶是天下首屈一指的英雄豪傑,但都沒有向朝廷推薦陽谷縣的西門慶。

此時西門慶正藏身在東京汴梁城的勾欄瓦舍之中,一邊吃着花酒,一邊等待着宋徽宗那老烏龜離開京城呢!

此時,宋徽宗向負責北方軍事的童貫問詢,河北、河東軍馬是否有擊敗金軍的可能,童貫給出了悲觀的預期。

童貫在西北邊境領兵作戰十幾年,還是知兵的,特別是北伐遼國燕京時宋軍的兩次慘敗,更讓童貫對宋軍的戰鬥力有了清醒的認識。

宋軍最精銳的西軍都打不過殘遼的軍隊,又怎麼可能戰勝橫掃百萬遼軍的金軍?

童貫知道燕山府一丟,河北平原無險可守,金軍很快就會打到東京汴梁城下。

宋徽宗聽聞金軍會長驅直入,殺到東京汴梁城後,嚇得急忙向朝中宰輔大臣們問計。

童貫認爲,如果不想重蹈後晉被契丹遼國滅亡的覆轍,保住大宋的社稷江山,此時皇帝應該遷都四川或江南,避開金軍鐵騎的兵鋒,再號召全國軍民與金軍做持久戰。

金軍長途跋涉,利於速戰而不能持久,只要不能追上宋徽宗,最終也只能無功而返。

李邦彥、白時中二人也贊同童貫的建議,於是,宋徽宗動了遷都避禍的心思。

然而,宋徽宗想跑,卻哪有那麼容易!身爲皇帝的他其實也並不自由。

正如當年宋太祖想要遷都洛陽和長安,卻遭到汴梁城官員利益團體的集體反對一樣,如今宋徽宗想放棄京師,也遭到了朝中許多官員的強烈反對。

這些官員們的產業大多都在東京汴梁城中,那可是他們的命根子。如果皇帝遷都跑了,東京汴梁城必然失守,這些財富都會落入女真人的手中。

這些官員、士人們都明白,必須義正言辭地將皇帝陛下留下來與京師共存亡,如此纔可調集全國兵馬來保護京師,保護我等日夜搜刮積攢的財富!

第八百六十章 吳乞買登基第八百八十二章 郭藥師反了第三百六十章 相撲爲戲第四百五十一章 獵虎求子第六百九十二章 被人圍觀了第六百九十章 勢在必得第六百四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八百七十八章 金軍南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八十七章 飛雲浦的埋伏第四百一十九章 斡離不的馬第四百八十八章 南下求醫第五百九十六章 高廉徵南第一百八十一章 清風山三賊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門慶的祖宗第八百一十五章 大官人的面子第七百一十章 虛虛實實第八百五十七章 奇襲奚王府第一百零八章 教李師師彈琴第三百零五章 老本賠乾淨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信我者被雷劈第八百七十二章 新的金國三巨頭第七百零八章 臨潢府混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好戲開場了第八十章 十面埋伏第一百零六章 對酒當歌第六百二十六章 謀良虎之才第一百八十七章 宋江的毒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官人名聲在外第一千零二章 秋天裡的一把火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官人招惹不得第一百二十七章 難分伯仲第九百二十章 瞬息萬變第二百一十章 圍殲桃花山第二百八十八章 神箭周同殺到第八百六十六章 被出賣的張覺第五百四十六章 洗腦大師方臘第三百七十九章 阮琴迴音第八百六十八章 制衡郭藥師的高招第九百六十章 西門大債主第九百四十章 有功不賞第十四章 傳說中的扈三娘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門慶的保護傘第二百一十五章 娘子們的新角色第一千零四十章 得勝還朝第二十七章 谷中救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完顏謀良虎的忠告第三百一十九章 吃雞引發的血案第九十二章 入東京第六百二十七章 生死考驗第四百六十八章 無情屠殺第九百零九章 協議是用於撕毀的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官人的情敵們第七十章 孫二孃的洗腳水第九百三十五章 呼延灼陣亡第一千零四十章 得勝還朝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門大官人要收徒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賜良機第八百一十五章 大官人的面子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局未定第九百二十六章 蠟丸密信反間計第二百四十章 梁山好漢劫法場第五十一章 武松告官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吾兒平清盛第三百六十一章 與首富談生意第二百三十章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第五百九十七章 知府人選第一百八十五章 羊毛出在狗身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顯神通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完顏宗弼現身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遼國孤忠李合達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遼國孤忠李合達第一百九十七章 跑了一個第一百八十七章 宋江的毒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五百四十二章 宰相王黼氣炸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一般的臨漳縣第七百七十二章 無恥小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喪門神第七百八十五章 先贈甲,再送刀第一千零七十章 東線有戰事第七百一十四章 給秦檜的信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名達人宋徽宗第一百八十三章 燕順的廚藝第六百一十二章 英雄遇到狗熊第一百五十章 沒有養娘的張清第八百七十二章 新的金國三巨頭第六百四十三章 盧彥倫的鬱悶第五百八十八章 見好就收第二百四十三章 西門慶借兵第九百三十四章 趙構之死第九十七章 樊樓會第六百九十二章 被人圍觀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其實我是臥底第四章 敢打老虎的陸小乙第二百三十三章 潯陽樓上贈好酒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文治武功第六百九十八章 勝負之間第七百零五章 突襲越王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在下登州馬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