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國難思良將

宣和七年十二月,趙桓受父宋徽宗趙佶禪讓登基,立即發佈詔書宣佈大赦天下。

西門慶在東京汴梁城中確認趙桓當上皇帝后,知道太上皇趙佶過幾日就會向東南逃躥。他在城中秘密佈置一番後,就帯着焦挺和湯隆出了東京汴梁,消失在城外的原野中。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趙桓雖然是半推半就的勉強繼承了皇位,但還是迅速提拔了與自己親近的官員。

皇帝趙桓即位後的第三天,就加封太子黨的重要人物,太子詹事耿南仲爲籤書樞密院事,給事中吳敏爲中大夫守門下侍郎,侍衛步軍都虞候何灌爲河北、河東路制置副使。

這三人,太子詹事耿南仲是趙桓最親密的老師,自不待言。

給事中吳敏是推動宋徽宗禪讓皇位的主要人物,不盡推波助瀾,而且手書了傳位詔書。

何灌是當年威震遼人的大宋第一神射手,也是宋徽宗禪讓皇位當晚守衛皇宮的大將。

當夜,宋徽宗最寵愛的三皇子趙楷聽說父皇要禪讓皇位給兄長趙桓,急急忙忙的欲入宮阻止。因爲,相比太子趙桓,宋徽宗真正喜歡的是三皇子趙楷。

若非金軍入侵的危機迫在眉睫,假以時日,趙楷未必沒有擠掉趙桓,染指皇位的機會。

可以說,宋徽宗的突然禪讓,打亂了趙楷的奪嫡計劃,趙楷妄想說服父皇收回成命。

然而,趙楷想要闖入宮中時,卻被侍衛步軍都虞候何灌攔住了去路。何灌拔劍相向,呵斥趙楷說非得皇命不得入內,嚇得趙楷偃旗息鼓,打消了阻止父皇傳位兄長的念頭。

是以,何灌毫無疑問是站在太子趙桓一邊的將領,在趙桓登基後立即得到重用。

隨後,門下侍郎吳敏又向皇帝趙桓舉薦了太常少卿李綱。

趙桓臨危受命坐上了皇帝寶座,但他毫無政治經驗,如何能夠應對金軍逼近的這個危局。他只能寄希望於身邊的大臣們,對他們的建議言聽計從。耿南仲、吳敏、李綱三人成了趙桓登基初期身邊最信任的人。

因爲童貫統領西軍多年,熟悉軍務,皇帝趙桓最初希望執掌樞密院的童貫能夠挑起大梁,統帥兵馬保衛京師。怎知童貫早就打定主意跟着舊主太上皇趙佶逃往江南,婉言謝絕了趙桓的重用。

不得已,新皇帝趙桓只得起用他人代替童貫出征。

十二月二十六日,趙桓下詔命威武軍節度使,內侍樑方平統領京師的七千禁軍騎兵駐守河北西路安利軍的重鎮黎陽,又命侍衛步軍都虞候,河北、河東路制置副使何灌帶兵兩萬駐守黃河沿岸。

此時,完顏宗翰的金軍西路軍還在圍困河東路重鎮太原府城,施展圍點打援戰術殺傷宋軍。金軍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卻在郭藥師的建議下,放棄了圍攻宋軍堅守的真定府,直接揮師南下,攻取了真定府以南的趙州慶源府。

佔領慶源府後,金軍在城內休整。完顏宗望聽說慶源府守軍中有一個太史懂占星術,便命他看看天象如何。

太史占星後說今夜代表宋朝皇帝命數的帝星異常明亮,非前幾日可比。完顏宗望聽後甚爲不解。

完顏宗望率金軍東路軍繼續南下,又攻破了邢州信德府,生擒了城守楊信功。

二十九日,有宋朝使臣趕到信德府,求見金軍統帥完顏宗望,說徽宗皇帝已經禪位成太上皇,太子趙桓繼位爲帝。

完顏宗望聽了,大吃一驚,對那個占星的太史說道:“你前日言說南朝帝星復明,今日得到驗證,當真所言不虛也!”

完顏宗望命手下以金帛賞賜了那個觀天象的太史。

因爲宋軍中那個太史曾經說代表宋朝皇帝命數的帝星異常明亮,完顏宗望及軍中將士擔心新皇帝趙桓登基後,宋朝已經做好防禦和反擊準備,難以渡過重兵防守的黃河,便猶豫不決,起了退軍之意。

郭藥師知道後,勸完顏宗望抓住時機繼續進兵。他對完顏宗望說道:“二太子,末將以爲南朝倉促之間未必有備。

末將曾經去過南朝都城東京汴京城,那裡的富庶遠非燕山可比。且南朝君臣皆是生活奢靡無度,不識兵事的無能之輩,京師的軍馬亦是疏於訓練,久未經戰陣。

如今太子郎君兵行神速,可乘此破竹之勢急趨大河。料那南朝將士必聞風破膽,我軍當可不戰而勝。

即使是南朝兵馬有備,我軍未能渡河,太子郎君亦可耀兵河北虎視南朝,以示我大金國的國威。飲馬大河之後,太子郎君歸之未晚!”

完顏宗望本就是一個擅於長途奔襲的金軍名將,向來不懼軍事冒險。他聽了郭藥師的進言後,深以爲然,決定繼續領兵南下。

三日後,正月一日新年到來。宋朝新皇帝趙桓下詔改元靖康元年,接受百官恭賀,下詔號召天下臣民秉筆直諫,以挽救國家於危難之時,命百官推薦能帶兵打仗的將才。

可惜,蔡京、童貫、高俅等宋徽宗的寵臣對新皇帝趙桓沒有甚麼興趣,都忙着隨同太上皇戰略轉移,自然,他們也就沒有向朝廷舉薦能打的“雙鞭”呼延灼、“大刀”關勝、“急先鋒”索超、“霹靂火”秦明等各地猛將。

甚至連“醜郡馬”宣贊這樣能射連珠箭的京中武將,都在收拾行禮,準備跟着太師蔡京逃跑,根本沒有想過到前線效力。

“金槍手”徐寧如今是高俅高太尉身邊的愛將,自然也是要跟着高太尉,一路領兵保護太上皇趙佶了。

新皇帝趙桓一個能征善戰的將領都沒有找到,前線倒是不缺無能的將領。

威武軍節度使,內侍樑方平就是一個不會打仗,卻被委以重任的宦官。他領兵進駐黎陽城後,未採取任何措施積極應敵,整日裡只是和手下飲酒作樂。

元月二日,樑方平接到探報,說金兵連下磁州與相州,在相州殲滅數千宋軍,已經快要兵臨城下。

樑方平未曾料到金軍來得這麼快,嚇得肝膽俱裂,丟下手下兵將,帯着親兵倉皇出城向南逃跑。

樑方平逃過黃河後,爲了阻止金軍追擊,便命河南守橋官兵放火燒燬河橋。

黎陽城守軍見連主帥都跑了,哪還有心思守城,都爭相棄城向南逃亡。

但因爲黃河上的橋樑被燒燬,河北的宋軍只能蜂擁下河,希望游到對岸。

可是此時正值天寒水冷之時,加上金軍騎兵在後面追殺,導致數千宋軍被凍死、淹死和殺死在黃河北岸邊上。

此役,樑方平統領的七千禁軍騎兵精銳損失殆盡,而擔任金軍先鋒的常勝軍只戰死了三人,創造了一個讓金軍都不相信的神奇戰績。

第四百六十二章 搶灘登陸第九百零八章 完顏宗翰軍的威脅第一百四十九章 巧遇沒羽箭第六百六十八章 亡國二人組第六百七十一章 海盜也要過年第十九章 女俠饒命第二百三十八章 戴宗的逃跑計劃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掣肘之舉第九百五十八章 西門慶兵臨東京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李俊的極限逃生第四百八十七章 金遼兩國要開打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增竈減兵第八百三十五章 鬆亭關分兵第二十一章 小人沒面目第八百一十八章 宋軍兵逼燕京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人毛八十第七百二十六章 密會觀音院第五十一章 武松告官第一百八十三章 燕順的廚藝第一千零一章 誘敵劫營第五百三十六章 東平府的安全去處第六百六十七章 帶岳飛直搗黃龍第八百三十五章 鬆亭關分兵第六百五十九章 宋江的去向第一百一十八章 扈三娘與西門昕第四百八十三章 貴族會議的爭論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戰之爭第四百一十四章 宗澤的煩惱第五百八十八章 見好就收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人渣團伙第三百七十六章 拜見師尊第十四章 傳說中的扈三娘第五百一十九章 方臘的妙用第七百八十六章 童太尉的軍議第四百七十七章 走探情報的雙雄第六百六十九章 天涯共此時第三百一十九章 吃雞引發的血案第三百六十四章 我乃賈寶玉第九百章 “小太尉”姚平仲獻策第六百二十四章 完顏謀良虎的忠告第二百零七章 氣煞小霸王第四百四十四章 妖孽天才第四百九十四章 北方大港第九百一十五章 身陷絕境第八百零三章 李處溫的奮鬥第三百三十三章 欒廷玉初顯威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遼國遺臣第九百零九章 協議是用於撕毀的第四百六十三章 突圍渡江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上景陽崗第七百二十六章 密會觀音院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楚國領土第四十章 給你一粒種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登州團伙現身第五百六十七章 千軍萬馬來相見第三百三十七章 小弟來報師兄之恩第四百六十三章 突圍渡江第六百五十章 阿骨打得隴望蜀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的人才在哪裡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炮響兮轟他娘第九百九十八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六百一十三章 是誰救了誰第五百四十四章 舉賢不避親第三十一章 我乃崖州欒廷玉第七百二十七章 金國使臣北歸第一百四十九章 巧遇沒羽箭第六百三十一章 招降納叛第三百二十九章 宋江拜訪李家莊第四百八十八章 南下求醫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衙內失蹤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好漢來投第八十八章 逃與追第五百七十二章 宋江與黃信的舊賬第六百章 打虎親兄弟第九十一章 投名狀第七百八十二章 童太尉的煩惱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天羅地網第八百章 李處溫的焦慮第四百八十六章 醜女婿也要見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走探情報的雙雄第五百六十章 求戰心切第一百二十九章 折服蘇定第一百四十章 密謀攻山第三百九十四章 柴進是幕後黑手第九百九十一章 戰鼓急第四百五十四章 記不住的完顏子弟第五十三章 血戰獅子樓第五百八十九章 不出所料第二百二十五章 潯陽江邊來挖坑第三百八十二章 康莊大道第二百零六章 清風寨借兵第七十八章 酒肉店換了新主人第九十九章 技術壟斷的力量第二百章 殺個痛快第三百五十一章 史文恭來訪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門慶調兵遣將第六百二十四章 完顏謀良虎的忠告第九百八十六章 聯手破敵第八百七十四章 馬擴無力的強辯第七百九十九章 離不開西門大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