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社會變遷(五)

文圖拉船長站在船頭,剛剛唱了一首意大利民謠,這首旋律本來還算優美輕快的歌曲被他用那破鑼嗓子唱出來,對乘客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阿涅利蜷坐在船艙裡,嘴角笑吟吟的。雖然這首歌唱得慘不忍睹的,而且口音對他來說也比較奇怪——他是那不勒斯人,而文圖拉船長是托斯卡納人——但這並不妨礙他因爲遇到老鄉而使得心情變得更加愉悅。

船隻航行在寬廣無邊的米林湖上,這是一片經過簡單疏浚的深水區,水深達七八米,堪稱一條黃金航道。不過在東面,阿涅利還是能夠看到一些淺水沼澤區存在的——從那些茂密的蘆葦叢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蘆葦長在鹹水湖裡,但生長得極爲茂盛,裡面棲息着大量水鳥和野鴨,但沒有北方鴨子湖裡常見的鱷魚。

湖西岸有着大量的農田,據旁邊一名旅客講,這些農田分屬梅林鎮和奇山鄉兩地。現在正是早春,地裡全是綠油油的麥苗,只可惜隔得太遠,看不到麥苗的漲勢。間或有一排排紅磚青瓦的房屋點綴在縱橫的麥田、水渠之間,正值中午,村子上空飄起了裊裊炊煙,直讓阿涅利這個早就習慣了四處奔波的人陡然也想起了自己的家。

“現在國家已經放開了民間小麥貿易了。”正在遐思的阿涅利的耳邊陡然響起了一陣洪亮的聲音,他先是嚇了一跳,擡頭一看後發現是文圖拉船長,他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站在阿涅利的身前了。

“是的,我也聽說了,也許這將加劇機制麪粉行業的競爭。”阿涅利笑了笑,從腰間取下自己的水囊,喝了一口後,說道:“對農民們來說,戰爭就是利潤,就是美好的生活,就是他們兒女的新衣服,就是一輛嶄新的馬車。戰爭雖然沒有結束,但隨着耕地面積的擴大、農田水利灌溉措施的不斷完善,以及三茬輪作制度的深入推廣,糧食連年增產的局面在接下來很多年內也許都得不到改觀。現在國家對糧食價格允許波動的幅度越來越大,這意味着糧食價格下跌的空間已被打開……”

“但這對機器制粉業不是好事麼?”文圖拉船長緊跟着問道。

“理論上來說是這樣,但實際上麼,歐洲的穀物價格也在快速下跌。你沒看到麼,就在上個月,羅洽大宗貿易中心的小麥出口價格已經降低到30元/公噸了——這是荷蘭西印度公司的價格。”阿涅利撓了撓頭,說道:“歐洲的戰爭也快結束了,很多地方已經恢復了生產,穀物價格經歷了一連串的下跌。這對機器制粉業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爲國內狹小的市場完全沒法消化掉目前過剩的產能,如果不能出口,國內的機器制粉業勢必將迎來一個痛苦的消滅過剩產能的過程。”

“你不是補鍋匠麼?現在說起話來怎麼也和那些官老爺一個腔調了?”文圖拉船長搖了搖頭,似是不能理解。

“我是整個東岸最有文化的補鍋匠了,我在那不勒斯讀過一點書。”阿涅利自得地揚起了下巴,然後說道:“當然我最近和一些機器制粉業的資深人士聊了很久,對這個行業多多少少也有一些瞭解。總而言之,現在這個行業競爭很激烈,國內市場已經飽和,大家拼的是國際市場。隨着大形勢的變化,大家首先需要降低成本。”

“成本也包括這個嗎?”文圖拉船長彎下腰,從貨艙裡撿起一塊色澤漆黑的煤塊,若有所思地問道。

“這是塔城精煤,國內恐怕還沒哪家工廠用得起。”阿涅利尷尬地說道,“現在大家用的基本都是平安礦務局出產的平安煤,有些儉省的老闆甚至會組織員工或家人外出割草、撿柴禾儲備起來,然後當做蒸汽鍋爐的燃料,畢竟現在《森林法》執行得越來越嚴格,個人已經不能再隨意砍伐樹木了。”

“平安礦務局的煤一噸才六角錢,已經很便宜了。你們那破蒸汽機每小時耗煤纔多少,有80千克嗎?我看沒有吧!也就是說花六角錢的煤夠你們燒超過12個小時了,差不多就是一天的生產時間,一年算三百天,加起來也不到兩百塊。你們那個磨坊一年能處理一千來噸小麥,出粉可能在六百噸左右,摺合到成本里不過才幾毛錢一噸,根本不算什麼。”文圖拉船長撇了撇嘴,說道。在他看來,這個燃料的價格已經非常之低了,不過生意人嘛,總是要追求最高利潤的,省點燃料錢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話說如今煤炭這種燃料,真的是越來越深入東岸國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之中了。這從平安縣煤河鄉日益火爆的煤炭交易就可以看得出來,如今當地鄉政府在煤河沿岸修建出了一個巨大的煤炭碼頭,專門用作煤炭堆放、運輸乃至交易。

大量的煤炭經紀人在其間活躍着,他們組成了一個個正式的、非正式的公司,他們不從事煤炭業的開採和挖掘,而是從平安礦務局手裡包購煤炭,然後自己組織人手和船隻將煤炭運輸到指定地點去銷售。而隨着國家對工商業的逐步放開,一部分不願意投資實業的民間資本開始進入煤炭銷售行業,經過一番血腥的洗牌後,目前這裡已經形成了三大貿易公司聯手壟斷煤炭貿易的格局。

這些公司每一家身後都有穿越衆投資者的身影,比如以牛肉貿易起家的白斯文,此君就拉着東岸政壇上法律系的一幫人(如姜南齊等)聯合投資,然後壟斷了相當一部分平安煤礦出產的煤炭。他們將整船買下的煤炭運到附近“人煙稠密”的大城市,如平安縣,然後交由當地的批發商分頭銷售。

批發商們一般都在城市裡設有專門的商店,他們將煤炭買回去後進一步敲碎——這有利於銷售,然後分別裝進5千克、10千克和20千克規格的麻袋中,並依照其中煤炭的品相以不同檔次的價格出售。購買這些煤炭的有小商人、小餐館主、小企業主等等,銷量還是相當不錯的,利潤也較爲客觀。

當然也有相當部分的普通居民們購買煤炭回去做飯或取暖,因爲如今國內的蜂窩煤產量還相當有限,很多人等不及之下就只能購買價格略微昂貴一些的煤炭了。幸好一噸也纔不到一元錢(終端零售價格),夠自己燒很久了,因此還算消費得起。總而言之,經過多年的宣傳教育和市場推廣,在如今的東岸共和國,煤炭毫無疑問已經成了一種非常普遍的大衆消費品。白斯文等人看中並插手這種商品的貿易,不是無的放矢的。

執委會、政務院這些年來一直在鼓勵國內各行業以及民間減少對樹木的砍伐,從而大規模使用煤炭作爲替代燃料,併爲此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由白斯文等人推動的各地煤炭碼頭、煤炭倉儲基地、煤炭車站的建設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這些項目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建設,同時也吸納了部分民間資本。按照白斯文等人的話來說,那就是回收了大量貨幣,沉澱了大量流動資本,減輕了國內的通貨膨脹。當然以上全是扯淡,這些項目的實質還是方便了他們通過壟斷煤炭貿易大發其財。

不過不管怎樣,從目前的情況看來,這些政策所造成的效果還是相當給力的。去年全年,平安煤礦共出產煤炭二十多萬噸,摺合成市場價,這可就是二十多萬元的大生意。去掉利潤率不高的工業用煤(東岸企業大多是國營企業,由各主管部門統一簽訂煤炭購買協議),民用市場仍然佔到了一半以上,也就是不下十五萬元的產值,難怪那麼多人會搶破頭了。

文圖拉船長的“伊運-007”號內河小汽船在10月7日這一天——穿越18週年紀念日——緩緩停靠在了鎮海縣的河口鄉碼頭上。阿涅利與他簡短地告了別,然後搭乘了一輛去城裡賣菜返回的馬車,沿着2號公路搖搖晃晃地來到了兔子洞村,這裡就是高進忠的老家了。

阿涅利再一次與和善的車伕揮手告別後,便直朝前方走去。他要找的目的地很明顯,因爲那個豎在村頭的煙囪實在是太明顯了,煙囪裡冒出的煙黑中帶黃,看起來含硫量相當大,這也是平安煤的通病了,大家早就熟視無睹。

推開機器轟鳴的微型廠房(木棚)大門,正戴着口罩在裡面忙活的高進忠微微一愣,然後便大喜道:“老阿,你終於來了,這真是太好了!孃的,最近實在是太忙了,我搶了兩座巴西種植園的訂單,好傢伙,是大單子,足夠我們忙活好久了。正愁忙不過來呢,沒想到你就來了,之前我請的那個瓜拉尼人真是笨死了,偏生脾氣還不小,而且還手腳不乾淨,前天就被我辭退了。你來了最好,大家一起幹吧,以後和大夥商量商量,這廠子也算你一份。大家都是一個戰壕裡爬出來的,絕對不會分彼此的。”

第七十六章 目標:蘇伊士港(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策應(二)第五章 安齊拉納納(五)第二十七章 聖奧古斯丁(五)第九十一章 登萊第一百七十三章 渾水(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亂局(三)第四十二章 血河(五)第六十八章 海軍與海盜(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外交風險(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市場(一)第二十四章 卡瑪部落第八十一章 偉大的航行(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會第九十七章 附屬地建設(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棉花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鄉行動第一百二十七章 亂局(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華夏、新危機(六)第十四章 夜襲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義(一)第六十四章 所謂的偷渡航線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與航運(二)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費站(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網(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創業與發展(三)第二十五章 百萬法郎戰爭(四)第十四章 夜襲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戰爭,也要發展(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創業與發展(三)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一百三十章 亂局(五)第一百七十章 奧斯曼之行(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僵持與突破(三)第一百八十章 渾水(九)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第十四章 新發展(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風起雲涌(一)第二十六章 聖奧古斯丁(四)第四十二章 平安堡(四)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場(三)第二十七章 貿易摩擦(三)第三百四十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四)第七十六章 決戰:尾聲(三)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準備(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二十章 濟南(三)第十九章 濟南(二)第四十六章 聖維森特協定第二百四十九章 山間的躁動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一百十二章 橡膠第二十一章 訓練第三百零六章 第勒尼安海(三)第一百十八章 見聞(一)第四百九十章 風起雲涌(二)第七十九章 邊貿市場(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戰爭與和平(二)第十三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二十四章 經濟工作(四)第四百零五章 既要戰爭,也要發展(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亂局(四)第八十七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三)第八十三章 財富與銷贓(一)第二百四十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一)第九十二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二)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九)第九十五章 附屬地建設(二)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八十四章 偉大的航行(九)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動的年代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費站(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後方(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動的年代第四章 艱難的開始(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路時代(二)第十五章 軍部的獨走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統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十四章 新的拓殖(四)第一百十九章 見聞(二)第七十五章 參謀旅行(一)第四百零三章 新青島,新生活(四)第二十三章 深固根本(九)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熱的經濟(三)第七十七章 西線無戰事第六十二章 塔城煤礦(三)第二十九章 新華堡(二)第四百八十章 南鐵公司(三)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戰爭,也要發展(一)第八十六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亂局(一)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六十四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經濟工作(一)第六十一章 東岸主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