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響(三)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人看不清趙應元這人的秉性。

1645年1月15日,秦尚行、王家忠、翟五和尚等人就突然率兵離開了青州,然後冒着大雪一路向東行進到了登州府左近,並與如今還控制着登州城的明副總兵楊威取得了聯繫。這幾人以前與楊威都交情頗深,畢竟一起造過反嘛,這交情怎麼可能不鐵!因此,他們在稍微商量一番後,這羣無法無天的傢伙決定乾脆一起擁立楊威稱帝算了。

如今亂世,有刀把子便有一切,你老朱家做得皇帝,我楊大哥便做不得?幾人越商量越興奮,除了翟五和尚另有心思外,其餘幾人都開始與楊威聯繫,並紛紛涌進了登州城。他們幾家萬餘兵馬一下子進了登州城,城內一時人滿爲患。而且他們所攜帶過來的糧秣不多,免不了要率軍去登州鄉下收集糧草,附近的地主縉紳們苦不堪言,三天兩頭偷偷派人往濟南哭訴,請求方大猷、和託、李率泰等人速速發兵來解救他們。

不過如今和託等人還在等紅衣大炮的到來,加上他們也較爲忌憚“銃炮犀利”的東岸黃衣賊軍,因此只是一味溫言安撫這些前來求援的登州府縉紳的子侄們,但救兵卻是半個也無。

登州縉紳的事情先不提,單就說涌進登州城的這幫抗清武裝。前後與東岸人打過多次交道,甚至侄兒翟小山如今都在東岸挺身隊中任小校的翟五和尚在與楊威等人廝混了兩天後,覺得楊威等人也不能成事的他又請辭了,然後帶着自己的本部兵馬一路向東躥到了煙臺要塞附近,然後派人聯繫堡內的東岸人,口口聲聲說要入夥投靠莫大王。

正在煙臺堡內主持修建冰窖的莫茗,對這個莫名其妙跑過來的翟五和尚的行爲也感到有些好笑,不過有人投靠總不是什麼壞事,他還是在煙臺堡內接見了他,同時翟五和尚的侄兒翟小山也被特別命令立刻趕來了會場。

翟五和尚此人長得肥頭大耳,原本是壽光寺護寺僧兵首領,一身武藝還算是不錯。只不過後來世道越來越亂,前來滋擾的土匪也越來越多,翟五和尚一怒之下乾脆也拉起杆子做了土匪。最初的骨幹手下都是原本寺裡的僧兵,時間長了他們憑藉着武藝精湛倒也在青州、萊州等地混出了一些名氣。這次他帶着三千餘部衆從青州一路來到登州,顯然是不看好趙應元所部的烏合之衆在青州的形勢,也不看好楊威等人的稱帝鬧劇。因此,他憑藉着本能一路找到了在他認識中最能打的東岸黃衣軍投靠。當然,這裡面也有他侄兒翟小山的因素,畢竟有個熟人牽線搭橋好說話嘛。而且他以前多次給東岸人通報消息,也算是結了不少善緣,這些交情在這個時候就能派上用場了。

翟小山如今在東岸挺身隊中當了個小隊長的職務,此次也參加過安丘之戰,只不過戰鬥中無甚建樹,未曾斬殺一人。不過這個前土匪杆子當家的在經歷了半年多時間的訓練以及軍事、政治學習後,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就連莫茗都對他的進步速度感到驚訝。原本以爲這個年輕的土匪首領會很難適應東岸人的制度和管理,沒想到人家的適應性相當強,態度也很勤勉,學習起來也很用功,如今算是東岸人着力培養的軍事幹部之一了。

翟五和尚看着自己這個已經快有一年沒見的侄子,心下也感到有些陌生。筆挺的黃色軍服、束得緊緊的武裝帶、帶紅色鑲邊褲縫的軍褲、軍官特有的高筒馬靴,他的侄兒還理了一頭乾淨利落的短髮,右手腋下夾着一頂東岸人稱做大蓋帽的軍帽。這身號衣,嘖嘖,翟五和尚雖然看不上,但也覺得確實挺精神的。

而翟小山身上往日裡土匪特有的那種玩世不恭的氣質如今看來也消散了不少,總之他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看到這裡翟五和尚也有些喪氣,當年他怎麼教育這個侄兒都不管用,這東岸人到底有啥魔力,竟然把他這個混球侄兒練成這樣,有機會的話自己一定要問問。

而翟小山看着他這個至今仍然理着光頭、以和尚自居的叔叔也有些恍惚,曾幾何時自己也和他們一樣一天到晚渾渾噩噩地瞎混,罵狗官、罵朝廷、罵韃子,自己既洗劫過爲富不仁的縉紳莊子,也欺壓過沒有反抗能力的窮苦佃農,或許自己曾經還爲此沾沾自喜,但如今看來那是多麼地荒謬。只有經歷了東岸人的政治課程後他才明白這個世道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大家爲什麼會受窮,朝廷又爲什麼一天天衰弱下去;也正是在這些課程上,他才知道了他所敬仰的李闖王起家以來的一路腥風血雨和累累白骨,以及大明朝廷在關外面對滿清******時一次又一次的慘敗。

這些東西幾乎令他從靈魂層面感到了震顫,他第一次認識到了外界發生的種種大事,也第一認識到了這個社會吃人的本質,他第一次迫切地認識到這個世道需要改變。在這種情況下,他對教給他這些知識的東岸人有了一種骨子裡的如同信仰般的虔信,對他們一切的規章制度、各種思想都無條件地接受。他甚至惋惜,與他一同上課的那麼多人中,有些感觸的還不到兩成,能夠自己思考並有自己體悟的甚至還不到一成,“同志”還是太少了啊,他常常暗自感嘆。

莫茗等人和翟五和尚的會談總的來說還算比較親切,這主要還是緣於翟五和尚一味想投靠,而莫茗也隱隱有些招攬的意思,因此雙方商談的進度很快。對於翟五和尚要求直接入夥的要求,莫茗在想了想後還是予以了婉拒,東岸人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翟五和尚手下那幫散漫慣了的土匪軍隊怕是受不了這麼重的規矩。與其到時候由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大家都很不愉快,那還不如現在就劃好線,保持一定距離,並明確好雙方之間的合作關係。

莫茗等人原本就有如何處理可能投靠過來的山東抗清武裝的一套預案,此時照章辦理就是。而到了這個時候,莫茗突然也有些可惜那個已經被他率軍拆毀掉了的奇山守禦千戶所城了。那個城離煙臺堡不過三個小時的行軍路程,也能屯駐個幾千兵馬,正適合安置翟五和尚這類勢窮來投的地方武裝。只可惜那裡如今連地基都被挖掉了,連根毛都不剩,那麼如何安置翟五和尚等人就有些撓頭了。

威海衛?那倒是個不錯的地方。那裡有一座設施完備的城池,雖然有些破舊,但整修一下的話還是能用的,而且旁邊就是港口,也利於東岸人往這裡運輸物資和兵員。只是唯一的問題在於那裡萬一被清軍圍攻——特別是在有能攻城的紅衣大炮輔助下的清軍圍攻時,他們很可能會守不住。難道還要派炮兵幫助他們敲掉清軍的紅衣炮隊?那樣自己寶貴的兵力就被牽制住了,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將翟五和尚的部隊就地安置在煙臺堡內呢。

與威海同理,旅順、青島等地也是一樣,會極大地牽制東岸人的炮兵力量。因此,還是將他們安排到離島上面比較靠譜。而這個島還不能離海岸太近,因爲冬季結冰的時候會被人趁虛而入;最好面積還要大一些,能養活一定數量的人口。這樣的島嶼莫茗在地圖上找來找去,最後發現也只有朝鮮棒子的濟州島比較符合要求了。李朝闇弱,翟五和尚的幾千兵馬上島後基本上能很輕易地控制住局面,然後掌控住島上極其豐富的牲畜資源以及多達幾萬的朝鮮人力,這對東岸人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翟五和尚的人一旦掌控濟州島後,他們還會不會聽從東岸人的命令伴隨襲擊清軍,這個問題很值得玩味。不過相信他們短時間內還是會聽從東岸人的話的,畢竟一個小破島子,很多東西甚至包括糧食都需要從外界輸入,他們的命門還捏在東岸人手裡。如果再對他們部隊的骨幹人員趁着訓練的機會進行一番教育、拉攏、滲透的話,相信東岸人對其掌控力會更上一個新臺階。

因此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莫茗便試探性地提議翟五和尚乾脆率部佔領濟州島算了。翟五和尚所部在那裡有落腳點後,東岸人將派員幫助他們訓練軍隊、加固城池,必要時還會給予他們一些武器和糧食方面的援助。而翟五和尚所部需要付出的,就是在東岸人需要的時候出兵進行策應。

這個條件還是相當優厚的,既能得到一定的庇護,也能繼續保持半獨立的地位,翟五和尚對此還是相當滿意的。自己原本已經打算爲了自己和麾下幾千名弟兄的前途計,而徹底投靠東岸人了。爲此哪怕********、失去對部隊的控制權也在所不惜,只要大家不降滿清,能在亂世中活下去,他本人的得失他還真的沒太在意。可沒想到人家壓根就沒準備吞併他的部隊——或者說人家就沒看上他的那些烏合之衆,因此,他很快就答應了莫茗的提議。至於濟州島在哪裡,他還真不知道。不過沒關係,左不過就是遼海中的一個島唄,聽說上面還有幾萬朝鮮人和很多牲畜,正好適合自己的人馬屯駐。

事情談妥後,莫茗便讓翟五和尚所部駐紮在了煙臺堡南面的木質營寨內,一邊整訓部伍,一邊等待海港解凍後乘船去攻佔濟州島。

第十五章 新發展(四)第一章 必須是穿越第一百六十六章 捕鯨(三)第三十一章 黑河之濱(二)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國人(三)第五十二章 追逐戰(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鐵路時代(二)第二百零八章 血肉磨坊(七)第六十二章 決戰:插曲(四)第六十章 海上收費站(二)第二百零八章 血肉磨坊(七)第四百五十六章 談判指導方針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線(續四)第四百十八章 艱難的談判(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篳路藍縷(四)第四十六章 馬島上的生活第二百十七章 熱帶沃土(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渾水(八)第二章 新起點(二)第六十四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二)第二十二章 進擊的艦隊(四)第十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二)第七十二章 烏江之畔(三)第三十九章 善後會議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第三十七章 爲王前驅(二)第一百零五章 打草谷(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阿穆爾河的盛夏第八十八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三)第五十六章 黑水大開發(二)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三)第五十六章 齊洛埃島第一百七十九章 渾水(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瘋狂的棉花第五章 護航分艦隊第一百七十三章 渾水(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過海(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一)第五十八章 決戰:發展第三百九十四章 巴西局勢再平衡第七十五章 經濟圈第六十一章 非洲航線(續一)第九十一章 登萊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北墾殖局(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鐵路時代(一)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變化第一百二十八章 亂局(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六章 鴨子湖(二)第二十五章 百萬法郎戰爭(四)第二百五十章 危險的發端第八十二章 偉大的航行(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圍困第二百九十一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移民起運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會第三百九十二章 來自荷蘭的壞消息第三十八章 棉布市場(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北鐵路(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飢渴症第一百二十八章 亂局(三)第四百十四章 且戰且退(三)第四十八章 外交與危機(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經濟學(三)第二十七章 本土:外交(三)第四章 新起點(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與航運(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與突破(四)第二十四章 聖奧古斯丁(二)第十六章 南方共同市場(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亂局(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變幻的風雲第二百七十五章 市面(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能放棄的土地第一百十三章 物資準備第四十四章 貿易與殖民(三)第九十七章 山間的戰鬥(三)第四十六章 波爾多風雲(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漂洋過海(九)第二百九十一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三)第四百零二章 新青島,新生活(三)第五十八章 眼花繚亂的局勢第三百三十七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一)第十二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四)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二十四章 聖奧古斯丁(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社會變遷(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製革第九章 新移民(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漂洋過海(十)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七十三章 目標:蘇伊士港(一)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三十八章 血河(一)第九十七章 山間的戰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