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響(二)

前往青州的信使出發後,莫茗突然發現自己閒了下來。海軍的六艘艦船已經攜帶着大量人員、物資前往利尻島港口,下次他們來煙臺差不多就要等到一個多月後港口解凍了。如今利尻島鴛泊港已經修出了五個大型幹船塢,能同時容納五艘船隻進行維護保養,這可是當初黑水開拓隊轄下的重點工程,利尻島上幾乎所有人都投入了碼頭、防波堤、船塢的建設之中。而且目前該項目還在繼續擴建,因爲今後在這個黑水地區唯一不凍港過冬的船隻勢必會越來越多,船塢、泊位不增加的話很可能就會耽誤運輸移民的效率。

小小的利尻島根本承受不了太多的外來者,因此東岸人除了在島上開闢了兩千五百畝旱田外,修得最多的就是倉庫、臨時居住木屋、蓄水池等設施。每年一到冬季,這個夏季時節相對平靜的日本海小島就會陡然熱鬧起來。大批從黑水、大泊兩地轉運過來的明人百姓在次聚集,等待船隻將他們運往未知的遠方。當然了,每逢這個時刻也是軍警們最爲緊張的時刻,大羣人聚集在一處,一個搞不好就是騷亂的下場,因此每年這時都會從庫頁島調一些武裝部隊過來,以震懾任何不法分子。

除了利尻島外,東岸人如今數安置在煙臺的人口最多。其中,煙臺堡以北的芝罘島地區安置了超過兩萬人,而崆峒島上尚有四千人,算是最大的移民聚居區了。這麼多的人,冬季自然不會讓他們無所事事地縮在臨時木屋裡,除了隔三差五地參加一些語言、紀律學習外,他們乾的最多的活,就是用儲存在碼頭上的建築材料修建煙臺堡以北芝罘島上面的海防炮臺、陸防要塞、燈塔、道路、軍營、倉庫等設施。當然,必要的民居也在修建之列,只不過那要等到以上這些設施都修建完畢後了。

煙臺要塞的修建是個長期的工程,目前主體城堡已經竣工,城堡內的一些建築在進行最後的收尾。而與之配套的芝罘島炮臺區、崆峒島炮臺區、碼頭區、移民安置區等設施大概還需要大半年的時間才能完工。等這些都修建完畢後,整個煙臺港將成爲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要塞化港口,讓無論是岸上還是海上的敵人都望而生畏。

在檢查完這段時間內煙臺要塞各項工作後,閒極無聊的莫茗又將挺身隊與軍夫隊拉出來訓練。東岸士兵們的伙食還算不錯,每餐玉米粥管飽,此外還有油汪汪的鹹魚佐餐,趕上宰殺牲畜的時候大夥兒還能撈着一些肉吃,因此他們的體力相當不錯,足以支撐他們在寒冷的冬季進行戶外訓練。

挺身隊在前次的戰鬥中損失不輕,前後約有近兩百人傷亡,這次東岸人在軍夫隊中挑選了部分表現良好的軍夫,將其補充進挺身隊內,使目前煙臺地區挺身隊的規模再次達到了齊裝滿員的兩千人。

這次挺身隊跟隨陸軍主力作戰,一路上的表現還算合格。特別是其中幾個中隊,戰鬥熱情高漲,意志頑強,敢打敢拼,莫茗決定給這三個中隊集體換裝。從10月份運輸船運過來的部分武器中抽出了750根長矛,將其配發給了這三個中隊。若是他們以後表現一如既往出色話,那麼配發軍刀與鎧甲也不在話下。

就在東岸人展開冬季大練兵的時候,鄰近的登州城又有了新的變化。城裡的副總兵楊威在清登萊巡撫陳錦的屢次招降下有些動搖,再加上城內一些富商、縉紳官員們也對投降滿清持積極態度,因此原本仗着手底下有七千餘兵的楊威最近心思也活泛了些。他原本是土匪出身,後被上任登萊巡撫曾化龍招撫,從此爲大明效力。可誰知這位曾撫臺不聲不響地就和南面的膠州知州一起泛海南逃了,丟下了孤懸敵後的登州城內的衆文武官員們面面相覷。

其實先前陳錦已經在柯永盛大軍的支持下前來招降過一次了,登州城內大部分官員都很想得開,大明都不要咱們了,那咱們乾脆投了大清算了。聽說那大清不但承認大明的官職、功名,甚至還一再明確說明不強制明人剃髮。那陳錦本人雖然剃髮了,但人家是漢八旗,從龍早,和大夥兒本就不一樣。而且那濟南的方撫臺不是也說了麼,不剃髮!就連官服還穿着大明那套,只要心在大清即可。

條件都這麼優厚了那還等什麼?晚了的話說不定人陳撫臺不高興了,以後大家通通賦閒回家,那還玩個屁啊!因此,登州城內一干無節操的文官胥吏們紛紛吵鬧着要投降,可奇葩的是原本是土匪出身的楊威楊副總兵卻比他們多了那麼一點節操,他不願降!或者說他暫時不願降,似乎還在觀望風色。

天殺的!這個時候還觀望什麼風色?難道青州城裡以趙應元這個僞順餘孽爲首的泥腿子、江洋大盜們會成事?別說笑了,他們要能成事,那東岸黃衣賊豈不是能打到瀋陽去?唔,說到東岸黃衣海寇大家就紛紛牙疼,登州城裡的諸位縉紳哪個沒受過他們的盤剝勒索,哪個沒被他們搶奪過佃戶?真真是賊寇性子,與那闖逆是一個路數,難怪會當那啥勞什子寧海防禦使,早晚被大清王師一鼓而蕩。

不過無論登州城內的文官縉紳們如何惱怒、糾結、蛋疼,掌握着刀把子的楊威楊大人不降,他們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在旁邊多勸兩句了,指望楊大人早晚想通,然後帶着大家舒舒服服地投降我大清,也能保住大家的前程不是。文官們算計得是不錯,可沒想到前陣子我大清的王師在安丘城下吃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敗仗,如今山東的形勢再度微妙了起來。

南明的軍隊至少表面上在河南打得有聲有色,比如總兵劉洪起、許定國等人率領的地主鄉勇武裝以優勢兵力欺凌當地的小股大順武裝,並不時傳來捷報,如今日克復某地、明日擊殺某僞官、後日擊潰“數萬僞軍”等等。這些消息自然也會傳到鄰近的山東等地,當地士紳雖然一看就知道這些所謂的捷報中水分頗多,比如按照捷報上說的話南明軍隊擊殺的僞順軍隊數量已經超過了三十萬人,這怎麼可能!不過這些河南當地的鄉勇武裝打了一些勝仗倒也是事實,雖然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小仗,但也令他們內心之中起了一絲波瀾。當年大清軍隊也曾幾次入關,也一樣勢如破竹,不過最後都退了回去,沒準這次也是這樣呢?你看他們竟然連那幫東岸海寇都收拾不了,反倒是損兵折將,聽說連被封爲副將的張汝行都軍破身死,這真真是令人大跌眼鏡。如果這大清朝再這樣下去的話,自己恐怕還真要早做打算了。

不過唯一令人感到些許遺憾的也許就是河南的這些勝仗竟然都不是朝廷經制之師江北四鎮打出來的,而是由河南當地的地方鄉勇武裝所完成,這多少令他們有些擔心。朝廷正規軍隊羸弱至此,竟然還不如鄉勇,這可如何是好。

而這場戰鬥同樣在青州城內的各路武裝首領們中間引起了軒然大波。待清軍糧盡退兵後,外患盡去的各路首領、當家的、盟主們便對下一步的行動展開了爭論。有人主張趁着清軍退兵的大好時機去山東廣闊的鄉間鬧上一鬧,有人則主張東進登州府投靠東岸人,當然更多的人還是主張留守青州。趙應元這廝雖然是此次抗清行動的召集人,但威望也就那樣,他鎮不住這些七嘴八舌的各路豪傑們,因此只能有選擇性地拉攏一些與他的主張比較相近的人。

趙應元這人說實話還是有些野心的,這從他強行擁立衡王就可以看得出來。不過此人意志不夠堅決,清軍勢大就奴顏婢膝想要投降,清軍若是勢弱就不屑一顧,這種降叛不定的人誰能看得上他?清軍抓到了估計也是一斬了事,這種人志大才疏,既沒什麼能力,也認不清眼前形勢,敗亡只是早晚的事。聽說他最近還在聯繫駐兵江淮一帶的明總兵劉澤清,似乎是打算在南明那裡謀個職位。

不過他也不想想,他已經擁立了衡王,再和福王一系的南明勾勾搭搭,這怎麼看都屬於腦子不正常的人所爲。也難怪當初趙應元要擁立衡王的時候人家死活不肯答應,實在是這人真心不靠譜啊!要是南明真的許了你個什麼爵位和軍職,前提是要你將衡王解送到南京,你是答應呢還是不答應呢?若是答應的話那麼衡王將如何自處,而若是不答應南明顯然不會給你好臉色看,這種邏輯混亂、前後不一的事情也就趙應元這種政治能力無限接近於爲零的粗鄙武夫纔會做得出來,沒的叫周圍人齒冷。

第十五章 善後處置(一)第七十五章 目標:蘇伊士港(三)第十八章 鑄炮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業與外交(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戰爭與和平(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與航運(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過海(八)第二百五十章 危險的發端第一百六十七章 橋口屋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六十二章 東岸主義(六)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拓殖(三)第六十五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貿易與消息第一百九十章 丘區(六)第十六章 混亂與秩序(二)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一百十三章 物資準備第五十九章 決戰:插曲(一)第十六章 混亂與秩序(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六十四章 所謂的偷渡航線第二十二章 百萬法郎戰爭(一)第十四章 新發展(三)第一百十八章 見聞(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來自荷蘭的好消息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經濟工作(四)第八章 狼羣(三)第五十八章 決戰:發展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經濟學(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東岸日本公司第一章 必須是穿越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興趣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候鳥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湖西(二)第三十八章 血河(一)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三十八章 河中堡的困境(二)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九)第二百六十四章 網(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錐(一)第四百十四章 且戰且退(三)第六十一章 決戰:插曲(三)第八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十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湖西(三)第三百章 戰爭歲月(一)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四百三十章 新政(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僵持與突破(一)第六十八章 決戰:間奏(一)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國人(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市場(一)第九十一章 表兄(四)第八十六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過海(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錢荒與票據(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二百十六章 熱帶沃土(二)第九十二章 表兄(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與生意人的外交(一)第八十五章 偉大的航行(十)第二十二章 深固根本(八)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八十七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三十六章 爲王前驅(一)第八十一章 大河以西(四)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二十二章 進擊的艦隊(四)第二十五章 貿易摩擦(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智利的野望第八十六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十八章 濟南(一)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一百十九章 見聞(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北鐵路(二)第六十八章 新產業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統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農業第六十五章 非洲航線(續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區(三)第十章 狼羣(五)第四十九章 火地島之行(下)第三十八章 河中堡的困境(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來自荷蘭的好消息第一百五十三章 後方(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標題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八十五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策應(二)第五章 鴨子湖(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應(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印度公司(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