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

在這個各種知識極度匱乏、信息傳遞速度及其緩慢、文盲率達到九成以上的時代,加之女性極低的社會地位,很多後世小孩都懂得的常識在當代卻是無人知曉。

就拿女性的月事來說吧,無論從對此事的基本瞭解,以及隨後個人應採取的衛生措施來說,絕大多數女性都是處於近乎無知的狀態。

朱由檢曾經就女人月事如何處理之事問過周後,結果周後將他責怪一通之後,一臉嫌棄的去了懿安皇后處告狀去了。

無奈之下,朱由檢找到了賢惠溫柔的袁妃,在事先說明自己打算替天下窮苦女性解決此事的前提下,袁妃才含羞帶嗔的將答案告訴了他:月事帶裡包裹着香灰用以吸收。

朱由檢在驚歎於古人的智慧的同時,也能想象到貧困人家的女性是如何在此事中經受煎熬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倒也不難:把香灰換成經過消毒的棉花就可以。

可現在的條件下,大規模生產是不可能的,因爲棉花的供應量根本不夠。

在萬千百姓掙扎在生死線上的現在,解決百姓的溫飽纔是最主要的問題,這件事只能留在以後的再去考慮了。

說一千道一萬,物質基礎纔是最重要的,只有在大明的各個階層相對富裕之後,其他的事情才能提上議事日程。

按照朱由檢的打算,靜安堂只是他計劃中的雛形。

他的打算是,未來的靜安堂要建成類似於後世的婦幼保健院的形式,並且要逐步向全大明各個縣城推廣和建設。

根據他現在擁有的財富來講,現在就能夠在大部分縣城開辦起來,但女醫人數的極度匱乏卻成了最大的制約因素。

這事兒單是想想就讓他頭疼不已,這根本不是花錢就能解決的問題。

在他的眼裡,現在的大明什麼都缺,單是醫療衛生方面來講,別說女醫師,就連男性郎中都少得可憐。

這可不是一年半載、十年八年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規劃方案以及策略纔可以。

好在衛生署已經根據具體情況對此展開了行動。

挑選合適的人選作爲郎中、女醫的後備力量,組織經驗豐富的郎中女醫對其集中培訓,印發相關醫學書籍供受訓者參考閱讀,這就是吳有性拿出的相關措施,也是當前最爲行之有效的舉措。

朱由檢在召見吳有性、對其大加讚賞的同時,也專門自內帑中劃撥銀錢予以了支持。

朱由檢在思考時認識到,提高識字率、紙張的製造和運用、各種書籍的印刷與傳播,很多生活常識的普及等等,這些問題都是相互糾纏在一起、缺一而不可的,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得以貫徹到基層百姓中去。

而建立學校是一切的基礎,識字人數劇增之後,其他的問題解決起來會更加的輕鬆。

正是在認識到掃盲的重要性之後,朱由檢纔將犯官家眷們由傳統的流放荒僻之地,改爲向距離更近、人員更加集中的地方流放,讓這些有文化知識的特殊人羣被動的參與到掃盲隊伍中去。

自從這項措施實施以來,從各地監視這羣人的錦衣衛反饋回來的消息來看,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這個羣體在各地展開地掃盲運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地作用。

這些人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積極性,原因就在於朱由檢專門爲此制訂的相關政策。

只要積極配合完成朝廷分派的事物病取得相應的成果,在一定時間過後,根據個人意願,這批犯官家眷將會被放歸原籍,並且會給予一定的薪酬,回到原籍後,將會允許其以平民身份參加除了科舉之外的任何生產活動。

在地方官府對其進行定期審覈後,只要表現良好,那從第四代開始就可以參加科舉了。

正是在這項措施的激勵下,這個羣體才迸發出了最大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對於皇帝的這項善政也是發自內心的感恩戴德。

這個感恩戴德是毫不誇張的說法。

因爲比起歷代帝王來說,朱由檢可謂是仁慈已極。

首先,對犯事官員沒有滿門抄斬,而是隻誅首惡。

其次,沒有將女眷發往教坊司,避免了她們受到肉體和人格上的侮辱。

再次,雖然是流放,但在生活上並未苛虐他們,吃食用度與當地農戶並去太大差別。

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

原先流放就意味着後代子孫再也不能回到故土,並且從此成爲賤籍,成爲社會的最下層。

而現在的流放是有期限的不說,而且只要遵守規矩,子孫後代還能有出頭之日,這條章程簡直是讓他們想象不到,許多犯官家眷在家中給朱由檢建了生祠朝夕供養,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錦衣衛當然不會阻止這種尊崇皇帝的行爲,只是將事情上報回京,聽候上峰的處置辦法。

朱由檢知道後也只是笑了一笑,駱養性自是明白皇帝對此是默許的,所以他也未再就此專門下達命令,校尉們自然是心領神會的聽之任之了。

不過流放人員畢竟人數過少,雖然會在掃盲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力量還是過於弱小了。

只有廣泛的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在全大明興起一股辦學興文的熱潮,這樣纔會讓普通百姓的識字率有一個巨大的躍升。

但是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這個因素並非來自於物質方面,而是來自官紳、士紳階層對於知識的壟斷,以及對普及知識的一種恐懼。

這些高高在上的老爺們都是文化知識的直接受益者,他們自然清楚知識的力量,但他們同時也幻想着這種資源一直由少部分人所掌控,這樣的話,他們的後代子孫才能享受無窮無盡的富貴榮華。

而一旦這種壟斷被徹底打破,那就意味着會有海量的競爭者前來搶奪他們的金飯碗,會導致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從此被淘汰出上層社會,而那些被他們素來視爲草芥的平民會成爲與他們平起平坐的上等人。

這種巨大的反差是官紳階層無法接受的。

朱由檢推廣的掃盲運動就受到了或明或暗的抵制,一些地方官員對此都是採取了一種不聞不問的態度,雖然不敢明面上抗拒此事,但陽奉陰違卻成了一種常態。

朱由檢也準備拿出相應的辦法來應對此事。

他準備將現在正在掃盲地區的官員新增一條考覈標準,把掃盲率加入吏部的考覈當中,以此來調動和監督相關官員對掃盲的重視程度。

這一條將會作爲硬性指標被貫徹下去。

吏部尚書周雲算是自己的鐵桿了,對自己的這項決策應該會不折不扣的予以執行,不管他情願還是不情願。

而對於如何動員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到辦學中,朱由檢還想到了一條門路,如果能有好的配套政策的話,這條門路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三百六十章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