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

不得不承認,所謂的虎父無犬子真是有一定的道理。

溫體仁雖稱不上是能臣,但其畢竟爲官多年,對於揣摩人心這一套自是有了爐火純青的功力。

而從小日濡目染,加上這幾年跟隨在父親身側出入於最高行政機構,接觸形形色色的官吏人等,溫侃將父親的這套也學了個七七八八。

剛纔他對司農寺地位的判斷與朱由檢的設想確實是別無二致。

按照朱由檢的本意,他想一步到位的設立農業部,並且將農業部排在前面,在今後的十年之內將農業作爲重中之重來抓,從根本上提高和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

然而在史無前例的情況下,在缺少合適人選的時候,貿然設置一個正二品衙門,這一舉措實在是有點冒進了。

經過慎重思考,朱由檢才決定以仿前朝的名義復設司農寺,等到時機成熟後再提升其品級,到那時也不會引起太大的非議。

“我兒所思極是,爲父也是這般猜想!依着現下大明之局勢來看,聖上定是將農業作爲將來重中之重,竭力多產糧食,以求徹底安穩民心,不使再有流賊之禍生髮!”

聽到溫侃的一番話語後,溫體仁面上的笑容更盛。

次子跟在自己身邊幾年的時間,思路和眼界都是開闊了不少,對事物的判斷已經不僅僅是侷限於表面了。

“爲父這大司農之位明顯是臨時差遣,待一兩年之後,聖上必會派人接管此位。在此期間,爲父定要盡力助本部建功,以使司農寺能立下有目共睹之政績,以便讓大司農之位由本司左右少卿之一接任,我兒亦會順勢位次上移,如此方不負爲父之一片苦心吶!”

溫體仁看的很明白,自己這個大司農就是過渡性的職位,等有了合適人選,自己就該給人騰挪位子。

而若是由其他文臣接掌司農寺正卿這個位子,那就會將下面的人全部壓住,司農寺裡的人再想升遷就很難了,自己的兒子也會成爲受害者。

最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讓左右少卿之一接掌大司農,溫侃也很有可能升到空下來的少卿之位,從而完成從中級官員向高級官員的轉變,成爲緋袍高官中的一員。

“爲父已着人打探過,嚴維卿此人於戶部任職多年,對於部務相當精熟,論才幹已初俱能臣之像;其性格沉穩剛毅、待人接物也是面面俱到,此番被擢至從四品之位,必然亦想有一番作爲,進而坐望大司農之位。對此上進能幹之輩,朝廷自會予以大力相助!”

嚴維卿就是新任的司農寺左少卿嚴俊山的表字,這次是在戶部堂官提名、朱由檢派人查訪過後受命上任的。

“父親大人,孩兒靜觀聖上之意,當下朝廷首要之責便是以糧爲本。在各地開荒拓田之同時,如何增加畝產便成爲當務之急。父親大人即爲大司農,何不就此提出相應之建言方略,以此來博得聖上歡心呢?”

“我兒此言甚是有理!此題實爲切入寺務之要點!這幾日你便就此準備一番,過幾日爲父會召集嚴維卿與宋長庚會商,商討寺務及田畝增產之事,力求尋到解決之道,待到來年春耕之時便於京畿擇地試行之!”

數日之後,內閣一處不算寬敞的公房內,司農寺復設以來的第一次高級別會商正在舉行中。

“呵呵,維卿、長庚,你二人可是初次入內閣一行?本官雖忝掌大司農之職,與你等份數上下,奈何內閣事物繁忙,直至今日方纔有些許空閒與你等商談寺務,還望兩位莫要怪本官輕怠纔好,呵呵呵呵!”

坐在主位上的溫體仁一改平時嚴峻之像,對分坐於兩側下手位的嚴俊山和宋應星面帶笑容的解釋道。

室內的牆角處放置着兩個燃着銀炭的火盆,使得狹小的公房內溫暖如春。

剛穿上緋袍沒多久的嚴俊山、宋應星二人都是正襟危坐、神情肅然,面對大明帝國的首輔,兩人的內心都感到有些緊張。

溫侃坐在宋應星身旁的位置,作爲司農寺的主官之一,他也得以列席了此次會商。

“不瞞首輔,下官之前隨部堂來過內閣幾次,但均未有下官之座位,此次還是下官有生以來首次坐於內閣公房之內,現下能得首輔垂問,心下亦是有些許緊張之感!”

相貌堂堂、濃眉大眼的嚴俊山笑着拱手坦承道。

“下官出身低微,此前一直任職於縣鄉之地。此次蒙聖上拔擢方登高位,內閣此等機要所在更是頭一回入內,若有失禮之處還望首輔海涵!”

膚色黢黑、一副老農模樣地宋應星起身拱手回道。

“長庚快快坐下!你我份數同僚,何必拘禮?本官久聞長庚之名,更是拜讀過長庚之鉅著,私下亦是對長庚之材大爲歎服。得虧聖上慧眼如炬,方能與鄉野之間識得長庚這等大才,並毅然予以拔擢重用。不然的話,長庚雖有才,或許亦會遺恨鄉間啊!”

溫體仁這話一點都不誇張,若不是現在的朱由檢是由後世穿來的,宋應星在歷史上確實未得任何重用。

像他這種情況歷朝歷代也不少見,野有遺賢不得用,這種事簡直數不勝數。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無論古今都是如此。

不善言辭與交際的宋應星施禮後默默地坐了下來。

看到溫體仁話語間對他的尊重之意,一旁的嚴俊山對宋應星又多了一份重視感。

這次在戶部遴選司農寺左少卿之位時,年過三旬的嚴俊山由於平常和左侍郎周志謙交好的關係,得以在這次競爭激烈的舉薦中一舉勝出。

在獲悉司農寺主要官員的底細後,嚴俊山自是很快就將其中的利害迅速理清,同時也對未來的大司農之位有了深深地渴望。

對於與自己搭檔的右少卿宋應星,此前從未聽說過其名的嚴俊山也是多方打探過,但卻發現幾乎沒人清楚這個人的來歷,最後只知道他是以舉人身份入職國子監,沒想到幾年的工夫又要晉升從四品的高位了。

就在嚴俊山疑惑於宋應星的後臺靠山到底是誰的時候,溫體仁適才的一番言語終於解開了他心中的疑團:原來是直達聖聽的人物,難怪幾年時間內躥升如此之快,以後日常相處可不能擺上官架子。

“維卿,長庚,禎玉雖爲本官次子,但日常於公務之上你二人須對其從嚴約束,勿要顧及本官顏面,一切以公事爲重,此一點定要切記!”

溫體仁收起笑容肅聲道。

“還請首輔放心,下官等與溫世兄於官職上雖有上下之分,但其實亦屬同僚之親,處公之時當以羣策羣力爲準,一定齊心協力將寺務處置妥當!”

嚴俊山趕緊表態:首輔您放心,您兒子雖然名義上是我和宋應星的下屬,但平時我們當然不會拿他當下級對待,寺裡的事就是我們三個商量着辦好了。

“下官才疏學淺,日後還要仰仗二位上官盡力提攜纔好,寺務如有跑腿出力、交通內外之事,下官自會當仁不讓、一力擔之!”

溫侃起身向着兩位上官行禮後笑着道。

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五章 皇莊1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