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3章

金尚憲與錢天敦和王湯姆打交道的次數不少,態度一向十分客氣,極少會在他們面前顯露出老辣精明的一面。錢天敦也幾乎快要忘了金尚憲這種在朝鮮官場上頗有影響力的大人物,屹立政壇多年不倒,又豈會是好對付的人。

錢天敦道:“既然金大人能夠調動城中人馬對崔鳴吉展開反擊,那想必目前駐紮在城裡的軍隊,應該都是聽命於金大人了?”

金尚憲正色道:“錢將軍此言差矣,這些軍隊都是效忠國王陛下,只是爲崔鳴吉所矇蔽或脅迫,纔會犯下錯誤,當他們發現崔鳴吉其實是要以抓捕刺客的名義封鎖漢城行造反之舉,自然不會再願與其同流合污。如今海漢軍已趕到漢城展開援救,老夫登高一呼,各部也就順勢響應,一同出手對付這亂臣賊子。”

金尚憲的這番回答可謂是滴水不漏,順便將自己與崔鳴吉之間的爭鬥行爲也洗了個乾淨,錢天敦不禁心中暗歎,即便這朝鮮國力羸弱,但朝堂上這些掌權的大人物也並非酒囊飯袋,深諳官場鬥爭之奧妙,先把大義搶在手裡,再給對方扣上幾個諸如亂臣賊子這樣的帽子,便就佔得了先機。而崔鳴吉此時已經死得硬邦邦,自然也不可能再自辯反駁金尚憲的控訴了。

錢天敦道:“那我想再請教一下,金大人對於這次事件的後續處理有什麼建議?”

金尚憲道:“當務之急,自然是先讓世子繼位,國不可一日無君,有了主心骨,後續的獎懲措施才能服衆。世子出國之前便已輔佐國王處理朝政,又去貴國深造了一年,相信此時已有足夠的能力治理國家。而且世子是國王遇害前指定的繼位人選,此事朝野上下皆知,也不會有人質疑世子登基的合法性。”

“與滿清勾結,刺殺國王陛下,發動宮廷政變的崔鳴吉及其黨羽,必須要予以嚴懲!崔鳴吉雖已畏罪自盡,但其罪名不可饒恕,必須將其所作所爲公諸於衆!所有追隨他的黨羽,也必須要受到應有的懲罰,該判的判,該殺的殺,不能再留着這些人禍害朝政!”

“除了清算本國這些亂黨之外,也絕不可放過滿清這個始作俑者,必須集全國之力爲國王陛下報仇!屆時還望貴國能念在同盟之誼,一起出兵討伐滿清!”

金尚憲這次一口氣說了一大堆,顯然也是對這個問題有過相當深入的思考。這讓錢天敦都不禁有些動搖,這金尚憲到底是演技出衆的大奸大惡之徒,還是憂國憂民的大忠臣?自己之前對整個事件和金尚憲立場的判斷,是否已經出現了誤判?

但無論如何,有關這場政變的調查還是會繼續進行下去。錢天敦對於兵曹衙門下屬的那個獨立調查機構義禁府不抱太大的希望,因爲漢城有大量官員被捲入了這次政變,任何一個官方機構都不敢說百分之百地乾淨,這種自查也未必能落到實處,反而有可能會成爲朝中某些人清除異己的工具。

所以關於後續事宜和相關人員的處理,錢天敦還是隻能相信自家的調查結果。雖然海漢軍作爲外部勢力來調查漢城這場內亂會遇到很多障礙,但李凒已經表示會充分放權給海漢軍,並會下令讓各個官方機構給予最大程度的配合,以確保由海漢軍主導的調查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除了調派手下的精兵強將之外,錢天敦也沒忘了在漢城這邊還有一個好手可用,便是負責城外那處據點的符力。

符力在來朝鮮之前,便已經是受過正統警務培訓的高級官員了,調查處理各種治安案件的經驗相當豐富,在這個領域的能力肯定是要強於軍方的人員。所以錢天敦在確定了城內的環境已經趨於穩定之後,便發出了調令讓符力到城內報到,參與後續的調查工作。

當然了,當下調查工作的第一要務,還是檢驗這幾具身份特殊的屍體,這在很大程度上就關聯着漢城亂局的真相。如果金尚憲所說的情況全部或部分是編造出來,很有可能就會體現在這幾具屍體身上。

符力在接到調令之後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手頭事務的交接,然後便匆匆隨傳令兵進城向錢天敦報到。

他大致能夠想到自己被調到城內的原因,但着實沒料到自己進城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來參與驗屍。

符力在三亞當差的時候也參與過一些兇殺案的調查工作,跟屍體打交道並不是第一次,不過通常驗屍這種工作都是由專門的仵作去完成,符力其實極少參與到具體的檢驗過程當中。

符力到場的時候,錢天敦正與金尚憲在另一個院子裡進行單獨談話,不容外人打擾,符力也沒有乾等着向錢天敦報到,簡單做了一下防護措施之後,便也進到了那間停放棺木的屋子,與兩名軍醫一同進行屍檢。

如果以金尚憲所做的供述來作爲參考,這幾具屍體實際上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兩具已經高度腐爛的身體上都找到了金尚憲所說的致命傷,但傷處創口已模糊難辨,很難確認是否與金尚憲提供的兇器證物相符。最重要的是由於死亡時間已經長達月餘,這兩具屍體面目難辨,幾乎無法再確認其真實身份,這就意味着他們有可能是國王和刺客,也有可能只是兩名無辜冤死的農夫。

而崔鳴吉的屍體沒有明顯的外傷,在對屍體進行解剖後發現,腸胃黏膜潰爛出血比較嚴重,看起來的確是與砒霜中毒的症狀基本一致。

錢天敦在當天稍晚一些時候當面聽取了他們三人的報告,對於這樣的檢驗結果其實不甚滿意,他希望能通過屍檢找到更多的疑點,但看來限於現階段的屍檢技術,很難再在這個環節獲取到更多的信息了。

錢天敦讓兩名軍醫先回去休息,把符力留了下來。既然要讓符力來負責後續的調查工作,那就必須得讓他清楚目前的形勢和海漢所要達成的目的。

“就我們目前從金尚憲等人那裡獲取的消息來看,漢城的這場內亂還有太多不合情理的地方,亂黨發動政變的過程和目的都尚不明確。至於崔鳴吉勾結滿清行刺國王這種說法,我更是不信。所以我希望你能夠查明朝鮮國王究竟是怎麼死的,是否真的存在刺客和刺殺行動,政變後的這一個月裡,城裡究竟發生了什麼狀況,以及這場混亂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誰!”

錢天敦沉聲說道:“回頭我會讓李凒補一份手諭給你,如果在調查期間遇到任何阻力,你可以向指揮部請求援助,必要的時候可以出動部隊採取武力手段。我會給你提供所需的一切幫助,你要做的就是儘快查明事件真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確保我國在朝鮮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

符力肅然應道:“請將軍放心,卑職一定竭盡全力,早日查明真相!”

錢天敦離開的時候,讓高橋南給符力配了一個班的兵力,協助他進行調查。不過符力沒有急於從這裡出發,而是先平靜心情,整理了一下目前所掌握的各種信息,以此來確定調查方向。

按照金尚憲所描述的時間軸來看,國王遇刺是漢城這場混亂的開端,在其遇刺之後,崔鳴吉及其黨羽趁機掌控朝政,以抓捕刺客的名義封鎖漢城,在此期間清除異己,爲後續的篡權做準備。

那麼國王是否真如金尚憲所說的那樣被來自滿清的刺客行刺,就成爲了調查工作需要確認的第一件事。

雖然兩個當事人都已經沒了,但既然這事鬧得如此之大,除了當事人之外,宮中肯定也還有不少親歷者,抓緊時間審問,或許就能查到一些尚未被發現的線索。

而目前宮中的人員都被集中到了城外的某處安置點,符力認爲應該能在那裡找到比屍檢環節更多的信息。

於是剛剛進城不過個把時辰的符力,又從城南的崇禮門原路返回城外。

這處臨時安置點是海漢軍在城外徵用的一處農莊,將兩百餘名從宮中帶出來的人員全部軟禁在此,等候進一步的通知安排。

符力到了這裡的第一件事便是照着宮中帶出來的花名冊點名,居然少了數十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御書房內外伺候國王的人。

這麼多人當然不可能無端就地蒸發,符力立刻提審了相關人等,基本確認了這些人在政變事發的第二天,便被以勤王名義衝進宮內的部隊全部帶走,據說是要調查有人勾結外國奸細在宮中作亂的事。

但這些人被帶走之後,就全都沒有再出現過。而國王在宮中遇刺的說法,實際上是這些人被帶走之後,纔開始在這些內侍、宮女和侍衛中間流傳開來。這就意味着關於國王遇刺的經過,其出處未必是來自於在場人員的描述。

是誰帶走了這些宮內人員,他們如今下落何在,便成爲了符力接下來要調查的問題。

如果按照金尚憲的說法,當時帶兵進宮勤王的是崔鳴吉,那麼下令帶走這些宮中人員的也極有可能就是他了。但如今崔鳴吉已經死了,聽命於他的軍中黨羽也大部分都死在了之前與金尚憲一派的火併中,想要調查相關線索也不太容易了。

但符力確信如果有人在事後試圖切斷這些線索,那肯定還是會留下蛛絲馬跡可循。

第二天一早,符力便又進入漢城,向錢天敦回報調查進展,同時要求獲得進一步的提審權限,因爲他要對城中各支朝鮮部隊的指揮官進行審問,以確定當時進入宮中處理後續事宜的究竟是哪支部隊,同時對照金尚憲所給出的消息,看看兩頭的信息是否能對得上號。

“提審武官……”錢天敦聽到他的這個要求也是稍稍沉吟了一下。

海漢軍入城之後,雖然在逐步接管城內的防務,但到目前並沒有直接抓捕任何一名武官。包括在崇禮門因爲不守軍規而受罰的三名軍官,也並沒有遭受抓捕。

雖然海漢軍認爲城內的守軍已經十分不可靠,但也沒有采取激進的手段,以避免刺激這些部隊發生譁變,生出不必要的麻煩。等李凒掌握大權之後,再以國王名義逐步將這些部隊的指揮官換下來。但符力顯然不想等這麼久,他希望能夠儘快將調查進行下去。

“將軍,時間拖得越久,變數越多。有很多知情人已經在我們進城之前莫名其妙地死掉了,如果我們不盡快採取行動,那知情人很可能會越來越少。”符力毫不掩飾地向錢天敦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你先說說你的調查思路。”錢天敦決定還是稍微慎重一些,先審視一下符力的打算再作決定。萬一這小夥子想法太過激進,自己還可以幫忙把一把關。

符力頓了頓,接着說道:“就算這支部隊的指揮官能管得住嘴,難道參與行動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只要確認那些從宮裡帶出去的人是否被滅口,就可以斷定安排指使這件事的人是幕後黑手!”

錢天敦道:“說不定參與這個任務的朝鮮軍人,曾經去過御書房案發現場,恰好也知道國王遇刺一事到底是真是假。”

符力點頭應道:“如果有證據證明是假,那金尚憲所說的情況就完全不可信了。”

“那你掌握好尺度,在沒有切實證據之前,不要太過激進。”錢天敦這個表態,算是已經認可了符力的調查方向。

第1216章 南海銷金窟2709.第2709章3077.第3077章3416.第3416章第六百二十二章 回港述職2964.第2964章第3445章第1024章 先遣隊(五)3067.第3067章2957.第2957章第1142章 爭奪銅礦第八百二十四章 金礦2627.第2627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移民交接3177.第3177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誰當家3080.第3080章第2215章第2017章第1990章第3457章第1236章 集結點2588.第2588章2756.第2756章第2019章第1575章 針鋒相對第259章 北越軍情報告第1013章 開國慶典(十三)第297章 巡視廣州第1476章 東江移民區第1526章 背景深厚第2129章第1565章 媒體宣傳第1447章 善後事宜第31章 水電站開工2554.第2554章3410.第3410章3160.第3160章第1403章 臨時調令3367.第3367章2887.第2887章2657.第2657章2977.第2977章3121.第3121章3003.第3003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石迪文訪舊2996.第2996章3306.第3306章2557.第2557章第2230章第1422章 大軍到來第1218章 章運的傑作2568.第2568章第142章 轉運策略第2117章2818.第2818章第180章 地第2203章2866.第2866章第170章 參觀鹽場第1532章 偷雞不成第四百八十四章 苛刻的條件3160.第3160章第1862章 前程似錦第六百六十章 荷蘭人的應對第1758章 國慶活動第1259章 被迫接受第1605章 接手詩社第2064章3098.第3098章2856.第2856章第2121章第1516章 戰局變化2731.第2731章第1444章 破局第1510章 威逼利誘2575.第2575章第2321章第1609章 初來乍到第1398章 清理2487.第2487章第1116章 鎮江堡第1895章 實力說話第116章 海外考察(三)2411.第2411章第1187章 市場狀況第八百六十三章 追剿殘匪第1188章 知情人第1837章 拖延時間第230章 人口結構與土地政策第1926章第1244章 前堵後抄第1764章 武力展示(六)第九百六十三章 告破第232章 羅升東的小算盤第1078章 進駐芝罘島第2038章第1275章 險些露底第224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