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5章

雖然離事發已過去了一個多月,而且海漢軍也抵達漢城開始接管城防,但漢城內外的軍事管制狀態依然在延續,所不同的僅僅只是實施者換成了海漢軍。

城內的民衆目前仍然未能得到出城許可,但可以在白天的規定時段內離開住處外出活動,類似雜貨鋪和米店之類經營生活物資的商鋪也陸續重新開門營業。眼見事態逐漸平息,城內民衆的情緒也因此趨於穩定,認爲這次的風波應該快到結束的時候了。

然後官方發佈了最新的消息,由於國王陛下不幸駕崩,剛剛從海漢國趕回來的世子將會繼位登基成爲新國王,屆時漢城地區的戒嚴規定也會逐步取消,讓民衆生活恢復到正常狀態。

看起來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擺脫了政變事件的陰影。那些曾直接或間接參與到一個月前那場大亂中的人們,如今都得面對事後的嚴格追查。

以往能在官場上起到作用的各種保護傘,這次卻是全部失效,因爲下令徹查國王遇刺案的是即將登基的世子李凒,而執行調查任務的卻是海漢人,要與這兩者中的任何一方作對都絕非明智之舉。

城內所有從二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都已得到通知,世子要求他們在接受調查之前不得離城。而掌握兵權的武官們更是首當其衝,他們必須要在指定時間前去兵曹衙門報到,否則便會以嫌犯論處。

而這樣的命令是不容反抗的,在兵曹判書申景禛返回城內之後,所有武官的兵權都已被暫時凍結,沒有申景禛的手令,他們不得指揮調動任何一支部隊,這就基本上斷絕了某些人鋌而走險的可能。

臨時調查機構的辦公地點就設在兵曹衙門裡,不過主持調查工作的並不是兵曹判書申景禛,而是一名海漢人,申景禛只是坐在次席協助調查。

這種安排雖然有些不合常理,但朝中官員都知道世子去海漢待了一年,而這次出事之後迅速回國,在海漢軍的護衛之下返回漢城主持大局,足見世子對海漢的信任和依賴,弄個海漢人來主持調查工作也就不足爲怪了。

就算有人對世子的這種做法不滿,在當下這個時候也絕對不敢公開宣揚,畢竟世子登基在即,馬上就是一國之君了,今後大家都還得在他手底下討飯吃,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把自己的飯碗給搞砸了。

至於這個調查,大多數人抱的心態就是應付過去,並沒有多少人認爲由海漢人主持的調查工作真能查出什麼東西。

但只有真正進了兵曹衙門接受調查的時候,他們纔會意識到這個調查可不是爲了走走形式糊弄上頭,想隨便應付過去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主持調查工作的海漢人頗爲厲害,所提的問題個個都是直擊要點,而且旁邊還有申景禛坐鎮,如果不好好配合,當場就得被停職查辦。

被稱作內三廳的內禁衛、兼司僕、羽林衛,因其直接負責國王的人身安全,都是被視作了此次調查的重點對象。這三個部門的負責人,從調查開始就沒有再出過兵曹衙門的大門了。

符力花了大約一天的時間,通過問訊大致掌握了出事當天的一些情況。關於國王在御書房遇刺一事,最早是由其身邊擔任警衛的兼司僕作出反應,內禁衛和羽林衛在收到兼司僕的示警後,便立即對王宮內外實施了戒嚴,一方面控制宮內人員封鎖消息,另一方也是爲了設法抓捕刺客及同黨。

而至於御書房內的情形,當時僅有少數幾名內侍和兼司僕的武官才知道,隨後便對外宣佈國王遇刺,刺客得手之後當場自盡。

禁衛營隨即進入王宮,以查案的名義將相關人等全部帶走,連國王的屍體也以同樣的名義秘密運出了王宮。而根據可靠的消息,禁衛營的一把手都提調崔高陽,與領議政崔鳴吉正是同族親屬,按族譜輩分算是崔鳴吉的侄子。崔高陽在刺殺事件發生後的一系列舉動,似乎也都跟崔鳴吉脫不開干係。

金尚憲指控崔鳴吉與滿清勾結策劃了刺殺行動,如果與之聯繫起來,那崔高陽的舉動似乎正好是在消滅刺殺事件的相關證據。畢竟那些相關人等被帶出宮之後就沒了下文,不但沒有審訊結果,甚至連人都沒了,這顯然不是正常的調查方式。

事情查到這個份上,似乎只要把崔高陽拘回來一審就清楚了,但問題是在此之前由金尚憲對崔鳴吉一派發動的戰鬥中,這個崔高陽已經戰死,其部屬也被打散,短時間內無法確認是否還有其他知情人。

符力只能調過頭來再查最先示警的兼司僕,但當時下令的兼司僕將也被崔高陽給帶走,自此沒了音訊,之後是由其副手遞補負責指揮兼僕司,對於當時發生在御書房內的情況並不清楚。

不過符力通過這一連串的調查,還確認了一件事,即當時宮中出事之後,作爲朝廷重臣的崔鳴吉和金尚憲都很快趕到了事發現場。這也就意味着金尚憲很有可能是目前唯一知曉御書房刺殺案情況的知情人。

但錢天敦認爲金尚憲最初所描述的事情經過存在着很多漏洞,所以對其並不信任,也不相信他所描述的版本,符力再去找他取證,大概也會得到同樣的結論。

在調查工作暫時陷入瓶頸的同時,李凒迎來了他人生最爲重要的轉折時刻,繼承王位,登基爲王。

但由於這事定得十分倉促,所以也就沒有舉辦任何的大型慶典儀式,在勤政殿內僅有數十名朝鮮本國官員和受邀出席的海漢代表。

崔鳴吉死後,金尚憲便成爲了朝堂第一人,所以這個儀式也就由他來作爲主持。由於前任國王已經西去,整個儀式便也少了很多環節,直接就從祭奠先王開始。

按照傳統,由金尚憲牽頭爲過世的國王李倧追加了諡號“開天肇運正紀宣德憲文烈武明肅純孝大王”,倒也算是風光。

而新王的登基,除了需要來自先王的指定之外,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便是來自宗主國的認可和冊封。以前這個差事是大明在負責,李氏朝鮮的每一任國王都得到了中原王朝的冊封,這樣坐上王位纔算是名正言順。

而現階段的朝鮮已經基本脫離了對大明的依賴,不再將其奉爲宗主國。冊封這個差事嘛,自然也就移交給了海漢來完成。正好有海漢高官出席登基儀式,這就一併把事情給辦了。

在得到金尚憲的示意後,王湯姆站起身來,清清嗓子大聲說道:“我國對於貴國國王陛下的不幸身故深表遺憾,並將協助世子對陛下過世前後所發生的事情進行徹查。世子殿下年輕有爲,在我國留學期間已經表現出了非凡的外交及執政能力,我們確信在世子登基之後,會繼續促進兩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延續牢不可破的盟友關係!”

“本人謹代表海漢國及海漢執委會,對世子殿下繼承朝鮮國王位一事表示贊同和祝賀。從今日開始,世子便是我國認可的朝鮮國新任國王!我國也將一如既往地與國王陛下共同維護兩國間的良好外交關係,保持對國際事務的統一立場。對於國王陛下所採取的治國方式,我國也將給予堅定的支持。”

王湯姆所說的雖然都是官話,但也已經很充分地表明瞭海漢對李凒的支持態度——除了李凒,誰來坐這位置都不認。

海漢的態度其實也在各方的預料之中,畢竟前前後後在李凒身上投入了那麼多的資源,怎麼可能坐視王位旁落。

值得一提的是,李凒回到漢城之後一直避而不見的兩個兄弟,今天也終於來到勤政殿上,一同觀看兄長的登基儀式。

李凒不見他們,其實也是來自海漢的建議,以此來儘可能避免節外生枝。畢竟朝中有一些人可能仍抱有趁亂擁立他兩個兄弟的想法,最好就是讓這兩兄弟自己斷絕這樣的念想。如果他這兩個兄弟腦子夠用,就應該明白李凒表現出來的態度是什麼意思。

王湯姆的發言已經表明了海漢國的意見,自然無人敢於質疑。至此關於李凒繼承王位一事已再無障礙,金尚憲舉着托盤送上國王玉璽,請李凒到王座上接受羣臣跪拜。

李凒聞言整了整衣冠,然後緩緩擡步登上殿中僅有的幾步臺階,站到了王座面前。

他在十多歲便被封爲王世子,迄今已有十餘年,隨父王上朝聽政也已經有幾年了,當然曾經不止一次地夢想過自己坐上王座的那一天。但當這一刻真正到來的時候,他卻並不激動,用冷靜的目光審視着殿中羣臣,似乎想從他們卑微謹慎的表情中看出更多的東西。

待羣臣跪拜完畢,李凒下意識地吩咐了一聲“衆愛卿平身”,這才終於有了當國王的實感。

關於今天在登基儀式上要說什麼做什麼,李凒這兩天已經反覆考慮過多次,當下便一件一件地開始操辦起來。

首先要強調的,當然就是先王遇刺案的後續調查。李凒冷聲說道:“關於父王遇刺一事,雖然動手的刺客是死了,但這件事情中還有太多疑點有待查明。不管朝中有哪些人與此事有關,孤一定會徹查到底!孤將此事委託給了海漢國的高人,希望各位愛卿都能好好配合調查,不要試圖做什麼隱瞞真相的操作,一旦有誰被發現妨礙調查,一律都按謀反處理!”

殿中衆人低頭聆聽,無人敢在這個時候應聲。如今能站在這裡上朝的官員,就算沒直接參與到過去這一個多月的爭鬥之中,起碼也或多或少地表明過立場,沒有選錯邊。年輕的國王雖然沒有提到,但想必他也很清楚這場大亂的實質還是在於金派和崔派之間的利益衝突。

但這個時候誰敢拉幫結派,那就真是自己找不自在了。國王要查的顯然不只是死了那些人,更重要的目標應該是當下站在勤政殿裡的這些人。

更有人早就想好了自己的立場,什麼金派崔派統統都是扯淡,在海漢這樣真正的實力派面前根本不敢造次。從今天開始,本人就是鐵血保皇派,只效忠於國王。

李凒接下來又宣佈了第二件事情:“在這次平亂過程中,海漢國的王湯姆將軍和錢天敦將軍居功至偉。鑑於兩位將軍在去年的抗清戰事中便爲我國立下汗馬功勞,戰後又一直駐防大同江畔,保衛我朝鮮國大好江山,這等貢獻怎能不賞!傳孤命令,封王湯姆、錢天敦兩位將軍,爲我國護國大將軍!兩位將軍今後可不用通傳隨時見孤,上朝時賜專座!”

王湯姆和錢天敦當然明白李凒這是拉虎皮做大旗,要利用自己的身份來震懾羣臣,不過他們倒也不介意當一回工具人,畢竟讓李凒儘快坐穩這個王位,也同樣是他們想要達成的目的。

李凒接着又宣佈了第三件事:“衆所周知,我國與海漢國已經結爲盟友,在多個領域展開廣泛合作。但在此之前一直缺乏相應的保障,所以近日孤與兩位將軍商議之後,決定簽署一份新的合作協議,對一些具體的事務進行規範管理。今日便當着衆愛卿的面,與海漢國簽署這一協議。”

說罷便有人送上了協議文本,李凒擡手示意,送上文本的官員便開始宣讀這協議的內容。

第四百九十六章 損耗品第七百零一章 無心應戰第3457章第1094章 不同的態度第32章 春種3272.第3272章3369.第3369章第2051章第1302章 儋州宣講2559.第2559章2397.第2397章2879.第2879章2644.第2644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港區見聞第1390章 難以掩蓋第1540章 形勢比人強3293.第3293章第2045章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法照搬的模式3150.第3150章第2281章第110章 何夕的工作彙報第1991章第1446章 關鍵人物第2082章2486.第2486章2602.第2602章第五百六十章 一較高下第八百七十二章 白刃戰3175.第3175章2822.第2822章第1569章 官方態度第2192章第八百一十章 內部擊破2646.第2646章第五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1072章 被人惦記3143.第3143章第四百四十二章 擴軍在即第八百七十四章 攻舟山第1283章 昌石鐵路第2188章3193.第3193章第1346章 通行令第1685章 西管局第六百八十章 中伏3082.第3082章2853.第2853章第2292章2827.第2827章3008.第3008章第152章 內河航運系統第1052 角色扮演第2290章3118.第3118章第2299章3012.第3012章第1215章 安不納見聞第2021章第四百四十八章 解決個人問題第七百六十三章 壓力山大第30章 嚮往3024.第3024章2755.第2755章第1408章 苦寒之地第274章 再遇冤家第299章 武裝押運的背後第2章 入夥第2232章第1806章 據江而守第1756章 應急措施第八百五十五章 準備開戰第2148章第2129章第2028章3227.第3227章第2229章2369.第2369章第2224章第九百二十五章 南下婆羅洲2497.第2497章第164章 大地主第1067章 束手就擒2879.第2879章第九百二十八章 開闢新市場第334章 一邊倒的戰局第2242章第1510章 威逼利誘第2159章第1032章 希望油田(六)第七百四十八章 輕重緩急2566.第2566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排身份2984.第2984章第六百五十三章 海戰2742.第2742章第283章 破襲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幕後第2049章2716.第27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