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擋空氣中病毒!中山大學「奈米盾」防疫噴霧 30分鐘能滅毒

中山大學研發「奈米盾」防疫噴霧,阻擋空氣病毒。(圖/中山大學提供,下同)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中山大學研發奈米級「防空飛彈」,可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擊敗新冠病毒!該校醫學科技研究副教授楊閎蔚研究團隊首創蛋白技術,成功製成無毒、無刺激性的「奈米盾」懸浮粒子,搭配超音波霧化器,可長效懸浮於空氣中達2小時,並與氣膠中病毒上的棘蛋白受體結合域結合而使病毒沉降,30分鐘內可結合空氣中40%至60%的新冠病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達到長效防禦效果

研發團隊指出,WHO已宣佈氣膠傳播爲新冠病毒主要傳染途徑。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防疫配備除口罩外,如何減少環境中的氣膠懸浮新冠病毒傳播更是當務之急。

楊閎蔚提到,市售的酒精噴霧、次氯酸水或者臭氧製造機標榜能夠對抗新冠病毒,但易造成黏膜刺激、皮膚刺激甚至較爲嚴重的過敏等不良反應,所以較適合以噴灑擦拭的方式,無法長期分散於空間中累積有效濃度,造成對抗空氣中的病毒傳播效力受限。

楊閎蔚率領材光許盈培生醫李南熺、龎浩翰3名博士生組成跨系所研究團隊,成功利用重組蛋白質技術研發「奈米盾」(AirParma)懸浮粒子,透過生物性阻斷、聚集沉降懸浮於空氣中的新冠病毒。

楊閎蔚表示,奈米盾懸浮粒子經測試,能在30分鐘內結合40%至60%空氣中懸浮的新冠病毒粒子,使其無法與細胞上第二型血管收縮素轉換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I, ACE2)受體結合,以降低病毒在空氣中傳播的風險。

動物實驗證實,即使連續兩週吸入,也不會對呼吸道造成嚴重刺激或引發過度免疫反應。相較於酒精、次氯酸、臭氧等化學物質具有更低的刺激性外,並可於環境中自然降解,環保且不對環境造成負擔。

「除了社交距離濾網、口罩等較爲被動的防禦措施外,奈米盾防疫噴霧是更主動的防疫手段。」中山大學研發團隊強調,此次研發的主要應用場景密閉式空間,如機艙車廂室內密閉空間等環境,在飛航期間、防疫旅館、防疫專車商務會議餐廳飲食高風險場域皆可派上用場,進行即時空氣中病毒捕捉沉降,防止疫情持續擴散。目前已將技術授權予科研創業計劃衍生新創公司「臺灣納諾帕瑪股份有限公司」(NanoParma Biomedical) 並進入量產階段,「將於近期加入防疫陣線!」。

楊閎蔚研究團隊去年度成功研發瓶式COVID-19抗體快篩試劑,適用於症狀出現7天內緊急感染快篩,準備於 6 月初投入試量產。此次研發以防空系統爲發想藍本,將「奈米盾」作爲防空飛彈,攻擊懸浮於空氣中的新冠病毒,期能爲新冠病毒防疫再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