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研究:新冠病毒受體親和力遠高於SARS

新型冠狀病毒。(美聯社

德國之聲中文網18日報導,一項新發表的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S蛋白與人細胞一種蛋白酶結合力比SARS病毒高出10倍以上。這一研究或揭示了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較強的主要原因

2月17日,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科研人員,聯合在預印本論文平臺bioRxiv上發佈了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研究發現。

研究人員利用冷凍電技術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結構,還利用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SPR)分析了S蛋白與人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親和力結果發現,人體ACE2蛋白與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結合的親和力,比與SARS病毒S蛋白結合的親和力高10到20倍。

這一研究或揭示了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較強的主要原因。「2019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與人體ACE2的高親和力,可能助推了這種病毒人傳人的容易程度。」論文稱,但是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檢驗這種可能性。

德國之聲報導說,與SARS病毒的感染原理一樣,新型冠狀病毒也是透過與人體ACE2蛋白結合,介導病毒進入細胞內。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副主任黃波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美國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結果,只能說明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病毒更容易進入人體細胞,這與病毒的傳染性可能有一定關係,但並不能斷定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就是SARS病毒的10到20倍。

黃波告訴記者,病毒的傳染性除了與進入人體細胞的容易程度有關外,還與機體免疫力、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快慢等多種因素有關。

從傳染能力上來看,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學名SARS-CoV-2)明顯高於SARS病毒。2月11日,中國國家疾控中心等研究機構聯合發表的近九千例新冠病毒疾病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數據顯示,新冠疾病的基本傳染數(R0,即一個感染者平均感染其他人的人數)達3.77,高於SARS(0.85-3)。

在德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看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在於S蛋白與ACE2蛋白的結合,搞清楚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的結構,以及它與ACE2之間的相互作用,或許就能搞清楚爲什麼新冠肺炎的傳染性比SARS強。發表在bioRxiv上的這篇論文尚未經過正式的同行評議

德國之聲報導說,S蛋白是新冠病毒感染機體的關鍵組分,也是研製新冠肺炎疫苗抗體抑制劑的關鍵靶點。解析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的結構,將爲後續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提供了重要的結構生物學數據支撐。

免疫學專家黃波說,2019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S蛋白結構非常相似,因此針對SARS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的抗體,有可能識別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的受體結合區,此即所謂的抗體交叉反應。這項研究顯示,兩種病毒受體結合區之間的抗體交叉反應可能是有限的。「如果這項研究得到證實,將說明,不能簡單認爲針對SARS病毒的抗體,其同樣可以針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由於該病毒與SARS病毒同屬冠狀病毒,且具有某些類似性,對這兩種病毒的比較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之一。但目前對於新冠疾病,包括潛伏期、傳染期的長短、動物宿主等一些重要特點,學界尚未其有定論。雖然傳播率更高,但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遠遠低於SARS。

倫敦帝國學院的流行病學教授弗格森(Neil Ferguson)指出,與SARS相比,新冠病毒的重症率要低得多,許多輕症患者、無症狀患者於是無法意識到自己可能患病,從而造成各國衛生系統不能把這些人列入疫情統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