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私人債權市場 爲何成爲2019亞洲的閃亮資產?

巧合的是,今年4、5月,包括亞洲資產管理雜誌(Asia Asset Management)、投資人日報(Investor Daily)、Wealth Briefing等國際財經媒體,也不約而同以私人債權市場成爲亞太地區投資舞臺中心(Private debt takes centre stage for Asia-Pacific investors)爲主題,報導該資產在亞洲受歡迎的情形,且部分國家退休基金如韓國、日本已將包含個人信貸在內的私人債權市場納入投資組合標的中。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預估到2021年,其規模將增長到1兆美元。

日韓退休基金投資組合 納入私人債權市場

從這些報導不難看出,私人債權市場儼然成了亞洲機構投資人、國家退休基金等,這些中長期投資且屬性偏向穩健、保守的投資者,於動盪世局中投資的好去處。

嚴格來說,私人債權市場並非新資產、新市場,在歐美地區,包含信貸在內的私人債權投資存在已久。在美國,貝萊德(BlackRock)、PIMCO、索羅斯已經納入投資組合;在歐洲,這是家族辦公室喜愛的資產類別,投資金額日增,成爲投資組合中替代傳統高收益商品的資產。

反觀亞洲,多數投資者習於投資傳統資產,對於這個市場尚待熟悉。不過近年來開始接觸後,這項快速發展的資產類別,已經在亞太地區展現相當潛力。市場認爲亞太地區私人債權市場會如歐美地區般日益蓬勃,以其創新和新投資策略的特性滿足投資者的需求。據Cerulli Associates分析,亞洲投資者對於這項資產的接受度越來越高,私募股權和私人債權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被資產管理公司評爲高度評價。

反應三趨勢 亞洲私人債權市場2021年規模上兆美元

筆者認爲,私人債權市場成爲2019年亞洲的閃亮資產,主要與三大趨勢變化有關:

1.市場動盪,又處於低利率環境,資金尋求低市場關連、高收益的固定收益商品。目前印度、馬來西亞、澳洲、菲律賓等亞太地區國家已經陸續降息,以因應全球經濟衰退變數,市場預期還會有更多國家如美國、泰國、印尼等也加入降息行列。低利、資金寬鬆環境,讓機構投資人、退休基金、一般投資人都必須爲手上固定收益部位尋找更好出路,而且最好是與金融市場關連度低的商品,避免賺到收益陪掉淨值,減損長期投資效果。

2.人口結構老化,推升投資機構尋找更穩固的收益資產需求。亞太地區人口結構逐漸老化,讓保險公司與退休基金面臨資產管理挑戰,他們需要擁有具有穩固長期前景的資產,以實現更高的回報,推動對私人債權市場需求。

3.私人債權市場投資管道變容易。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銀行縮減了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一些債權市場活動轉移到傳統的銀行業圈外,如金融科技平臺,帶動個人消費信貸的投資興起,投資者將私人債權視爲比私募股權更容易進入的資產類別。

亞洲尋求收益投資者 越來越關注信貸基金

根據我們的觀察,很多亞洲資金流入私人債權市場,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臺灣的尋求收益的投資者,越來越關注信貸基金,以亞盟金融的信貸基金爲例,年回報率爲7-8%(扣除相關費用後),波動率極低,低於0.5%。因此吸引「回頭客」,近30%的現有投資者在認購基金後的6個月內將投資再投資,超過80%的投資者在12個月內增加投資。

我們相信,隨着這個市場的成熟,將有助亞洲機構投資人、退休基金穩健達成財務目標,幫助更多投資者透過低波動資產享有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