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納粹大屠殺不野蠻,是文明!」91歲社會學家鮑曼過世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社會學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1925-2017)於9日上午過世,享耆壽91歲。曾出版《社會學動動腦》、《現代性屠殺》、《液態之愛》等50多本專書,幾乎是人文社會學系學生必讀,影響深遠。

如過街老鼠,到哪都被趕 鮑曼出身于波蘭猶太家庭,歷經饑荒與反猶太主義的壓迫,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蘭時,他還不到14歲。爲了抵禦德軍,他加入了蘇聯所組織的共產黨軍隊(Cross of Valor)。

戰後,鮑曼被拔擢爲少校,但1953年因父親被懷疑替以色列大使館從事情報工作,鮑曼遭到了解職,轉赴華沙大學教授社會學。1968年間,波蘭又興起了反猶運動,鮑曼失去教職舉家遷往英國,在利茲大學任教直到退休。

打臉歷史學家納粹屠殺猶太人不野蠻,是文明! 顛沛流離的生活,並沒有改變鮑曼「唱反調」的個性二戰過後,歷史學家普遍認爲納粹的崛起與屠殺,是一種反文明的野蠻現象,是歷史上的逆流。然而身爲猶太人及受害者的鮑曼卻打臉這種觀點!1989年出版的《現代性與大屠殺》一書中,鮑曼從社會學的觀點出發,論證「大屠殺是文明演進的結果!」猶太人從街頭被載上火車運往集中營、分配牢房集體勞動,最後分批送進毒氣室,這是人類文明高度理性算計後的結果,野蠻人才無法做到!「現代文明的理性世界,讓大屠殺成爲可能!」此話一出,如晨鼓暮鍾,舉世譁然。

唱衰現代人的自由戀愛 1990年代,發達國家的男女多已免於饑荒與戰亂之苦,人類除了將心力投入在工作,愛情也成爲現代人生活的重心。人人渴望自由,期盼從愛情中尋求慰藉排解孤獨。然而,鮑曼出版了《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一書指出,現代人一方面渴望愛情,但又深怕過於黏着的關係,壓抑了我們的自由。隨着網路的興起,人們隨時可以邂逅新的對象,也隨時可以告別舊的戀情。前一秒安安、想你,後一秒就已讀不回、慢走不送。現代社會的特徵,讓人人都想做自己,選擇也越來越多,親密關係也就更加脆弱了。現代人始終在這樣的矛盾與拉扯中,重複分分合合情感生活

祖國被蘇聯瓜分,仍熱愛共產黨2006年,一位右翼歷史學家揭露鮑曼曾替史達林主義的國際特務組織服務,協助鎮壓及暗殺波蘭境內的反對人士。鮑曼之後坦承了這項職務,卻聲稱當時只負責文書工作(desk job),沒有證據指出他與暗殺活動有直接的關連。2013年,波蘭右翼組織再次拿他開刀,公開批評他爲「國恥」(Shame)。此後,鮑曼再也沒回過家鄉,但依然支持共產主義,並長期擔任波蘭工黨成員

鮑曼過世後,英國利茲大學特別設立了鮑曼學院,從事倫理學、消費文化、全球化與現代性的研究,用以紀念這位傳奇性的思想家。

鮑曼的妻子Aleksandra Jasinska-Kania,也是波蘭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女兒,在他死後對親友說道,我的丈夫已通往「液態永恆」(to liquid eternit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