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華虹上半年利潤下滑但稼動率提升 晶圓代工行業排名變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深圳報道

8月29日晚間,國內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均發佈了2024年半年報。

其中,中芯國際增收不增利,期內營收爲262.69億元,同比上升23.2%;歸母淨利潤16.46億元,同比下滑了45.1%;毛利率爲13.9%,同比減少8.5個百分點。

華虹半導體則營收利潤都下滑,上半年營收爲67.32億元,同比下降23.88%;歸母淨利潤2.65億元,同比減少83.33%。

在半導體週期底部,兩家公司利潤都出現下滑。但是二季度以來,隨着消費市場備貨旺季到來,相關廠商業績正在改善,並且產能利用率逐步提升。

當前,在AI和消費終端的帶動下,半導體市場的景氣度慢慢回暖。有產業鏈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行情優於去年,訂單變多了,工廠的稼動率也在回升,部分領域接近滿產。”

中芯國際也在財報中指出復甦趨勢:“2024年上半年,全球市場的需求逐步恢復,產業鏈各環節逐漸向好,晶圓代工作爲產業鏈前端的關鍵行業迎來一定的需求反彈。短期來看,消費電子等產品的頭部企業的庫存情況較2023年同期轉好,爲2024年整體產業恢復增加了信心。”

消費電子拉動 產能利用率提升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預測,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總規模將升至6112億美元。中長期來看,行業向好的格局不變,伴隨可穿戴、家居、商業、交通、工業、醫療、教育、科研等各領域應用設備的互聯需求與智能化需求持續上升,終端電子產品的半導體含量將逐年增長。

從中能看到,當前消費電子類的需求是重要的驅動力之一。從中芯國際今年新的應用分類中也能看出,消費類的產品佔據了60%以上的份額。

其中智能手機、電腦與平板、消費電子、互聯與可穿戴、工業與汽車的收入佔比分別爲31.5%、15.3%、33.4%、12.1%和7.7%,消費電子類產品對中芯國際的營收貢獻最大。

在此前的第二季度業績會上,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曾表示,當季從需求的角度來看,隨着中低端消費電子逐步恢復,從設計公司到終端廠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爲了抓住機會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備貨建庫存的意願比起三個月前來看要更高。

同時,他也指出,因爲地緣政治帶來的供應鏈的切割和變化,部分客戶獲得了切入產業鏈的機會,也給公司帶來了新的需求。客戶爲了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對庫存調整的快速要求往往通過急單和提前拉貨的方式傳遞到公司。

華虹半導體也提到了終端的需求拉動,不同品類有所分化。“受惠於手機等消費類芯片國產化和部分下游市場發展較旺,IC類工藝平臺整體產品需求向好,受業界擴充產能逐漸釋放的競爭壓力以及汽車電子、新能源終端庫存調整影響,功率器件整體面臨着嚴峻的市場行情。”華虹半導體在財報中分析道。

儘管其高端功率器件在2023年末起面臨需求和價格雙重承壓,2024上半年高端功率器件IGBT 和超級結 MOSFET營收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華虹半導體表示,從新產品導入情況看,工業及汽車相關新產品數量保持增長,未見衰退。

另一方面,隨着半導體行業緩慢復甦,晶圓廠的稼動率都在提升。在二季度,中芯國際綜合產能利用率提升到85.2%,環比增長。而華虹半導體8英寸產能利用率超過100%,12英寸產能利用率接近滿產,連續兩個季度營收環比呈正增長,尤其是模擬與電源管理平臺業績增長。

隨着需求和稼動率的復甦,不論中芯國際還是華虹半導體,都在擴產12英寸產能。例如,華虹半導體在加快無錫新12英寸產線的建設,計劃2025年實現規模量產。

中芯國際則表示:“今年三季度,因爲地緣政治的影響,本土化需求加速提升,主要市場領域的芯片套片產能供不應求,公司12英寸產能緊俏,價格向好。且今年公司擴產都在12英寸,附加值相對較高,新擴產能得到充分利用並帶來收入,促進產品組合優化調整。四季度通常是傳統淡季,公司的看法是謹慎樂觀,但還有一定不確定性。”

晶圓代工排行生變 行業緩慢復甦

整體而言,從今年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半導體市場在慢慢回暖。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集邦諮詢調查,第一季消費性終端進入傳統淡季,雖供應鏈偶有急單出現,但多半是個別客戶庫存回補行爲,動能稍顯疲軟。車用與工控應用需求受到通脹、地緣衝突、能源等因素影響,僅AI服務器異軍突起,成爲支撐第一季供應鏈唯一亮點。基於上述因素,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季減4.3%至292億美元。

觀察第二季整體狀況,因應中國年中消費季、下半年智能手機新機備貨期將至及AI相關HPC與外圍IC需求仍強等,供應鏈陸續接獲相關應用急單。然而,成熟製程仍受市場疲軟及價格激烈競爭等不利因素衝擊,復甦顯得緩慢,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估,第二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僅有低個位數的季增幅度。

期間,全球晶圓代工的排行榜也發生變化,中芯國際躋身前三。

從集邦諮詢給出的排名來看,前五大Foundry第一季排行出現明顯變動,中芯國際受惠消費性庫存回補訂單及國產化趨勢加成,第一季躍升至第三名,僅次於臺積電和三星。

具體而言,中芯國際受惠於IC國產替代趨勢與中系智能新機OLED DDI、CIS等周邊IC拉貨需求,第一季市佔達5.7%,一舉超越GlobalFoundries與UMC躍升至第三名。第二季在618年中消費節帶動供應鏈智能手機與消費性電子急單助力下,8英寸與12英寸產能利用率較前季略提升,雖部分將與ASP下滑相抵,但營收將可維持個位數季成長率,市佔有望維持在第三。

而華虹集團第一季出貨與產能利用率皆較前季復甦,儘管部分與ASP下滑相抵,營收仍季增2.4%至6.73億美元,市佔率2.2%,排名第六。

展望下半年,華虹半導體表示,2024年下半年半導體形勢依然複雜,走勢未見明朗,芯片行業復甦與挑戰並存。公司將持續推進產能建設,加速工藝開發,將產品種類覆蓋更加全面,同時繼續密切關注終端市場趨勢,推進多元化發展戰略,將更多先進“特色IC+功率器件”工藝佈局到“8英寸+ 12英寸”生產平臺。

東海證券認爲,2024年以來,在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疊加下游AI算力、汽車電氣化和智能化、消費電子景氣度攀升等對功率半導體需求不斷增長的帶動,各大晶圓代工廠的產能接近滿載,部分功率半導體公司產品價格上調,庫存持續優化,逐漸走出2023年的週期谷底。

雖然2024年上半年半導體產業呈現了復甦之勢,但是產業鏈回暖也有分化,高性能計算需求猛烈、智能消費終端溫和增長,但是汽車芯片走低,市場也在不斷變換當中。

中芯國際總結道,上半年先導產業領域呈現爆發式增長,成爲半導體增量的主要驅動力;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穿戴類設備、消費電子等產品的換機潮,終端需求已呈現緩慢增長態勢;伴隨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車用芯片的庫存消化逐漸出現減緩,該領域的半導體需求進入週期性調整階段。總體看,當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行業增長的可持續性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