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臺積電難題 護國神山或荷蘭病

中國時報社論

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6日將舉行機臺設備到廠典禮,美國總統拜登、商務部長雷蒙多都將參加,可謂盛況空前。臺灣因臺積電在美國設廠事件,國際能見度大大提高,看起來十分風光,但不能掩蓋因而引發的「臺積電難題」:應加碼補助「護國神山」,以免成爲「美積電」,或以防範荷蘭病爲優先,避免過度保護?在地緣政治因素下,此一難題十分難解。

強化人才與研發政策

臺灣半導體業自2012年開始快速成長,去年出口值1555億美元,佔總出口的34.8%,其中6成銷往大陸,大陸需求是帶動半導體出口成長的關鍵因素。領頭羊臺積電連續5年蟬聯出口冠軍,2021年營收淨額1兆5747億元,雖遜於鴻海,但營業利益6296億元,成爲臺灣最會賺錢的上市櫃公司。出口榮景與獲利能力讓臺積電股價一再飆漲,今年1月17日創下每股685元歷史紀錄,市值水漲船高達17.76兆元,成爲全球第8大公司。

臺積電帶動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關鍵在製程技術不斷提升,從10奈米開始,迫使美國英特爾稱臣,從此領先羣倫。2019年美中貿易戰開打,東亞地緣政治風險驟升,美國警覺到全球9成先進晶片出自臺積電,擔心臺海一旦爆發戰爭,失去晶片來源將對國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脅。

晶片的戰略價值可以從經濟史學家米勒近着《晶片戰爭》管窺,這本書第一章標題爲「從鋼鐵到矽」,認爲第二次世界大戰勝負由鋼鐵決定,美國勝出,二戰後由核武決定,美蘇維持均衡,1990年代開始由矽(晶片)決定。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日前在國會作證透露,從烏克蘭俘獲的俄羅斯坦克中,發現從冰箱拆下來的二手晶片,認爲「缺晶片」是俄羅斯戰場失利的重要原因,她藉此強調晶片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美國須確保先進晶片供應無虞。

美國要求臺積電到美國設廠,臺積電原本反應冷淡。正如創辦人張忠謀所說,成本比臺灣高5成,根本沒有市場競爭力,他並指出,即使美國每年補貼1000億美元以上,也無法建立完整的供應鏈。但美國政府意志堅定,臺積電最後還是同意斥資120億美元設廠,於2021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

拜登政府先後通過約4300億美元《降低通膨法案》與2800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用來對特定產業在「美國製造」的政策補貼。不確定臺積電獲得美國政府多少補貼,但相信未來應該不會虧損,尤其歷經1996年在波特蘭設廠,曾1季虧損12億臺幣的慘痛經驗,亞利桑那投資案應該經過理性的評估。

舒緩兩岸的緊張關係

國人擔心美國會不會掏空臺積電,最後變成「美積電」,政府官員信誓旦旦說「不會」,曾保證最先進的3奈米制程會留在臺灣。但張忠謀日前透露,亞利桑那廠已開始規畫3奈米制程生產線,另有臺積電前高層透露,美國政府希望臺積電最先進製程可在美國和臺灣同步製造。臺積電會不會變成「美積電」,下一個指標是研發,研發若離開臺灣,總部遷往美國就只是時間問題。

政府對此已有所警覺,日前提出有「臺版晶片法案」之稱的《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針對技術創新且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公司,提供研發支出抵減25%營所稅,設備支出抵減5%營所稅的優惠,卻引起產業界強烈反彈,認爲獨厚半導體產業不公平,政府應該多補貼競爭力不足,但提供最多就業機會的傳統服務業。高科技產業早已賺得盆滿鉢盈,「荷蘭病」跡象已引起詬病,臺版晶片法案實施後,產業發展會更失衡、貧富差距會更擴大,「荷蘭病」就更嚴重。

臺積電製程技術領先美國業者,美國未檢討自己落後的原因,卻以臺灣安全風險爲理由,要求臺積電轉移人才與產能到美國,臺積電「懷璧之罪」,對臺灣十分不公平。面對臺積電難題,政府應有全局思考,一方面要強化人才與研發政策,讓優秀人才供應無缺、研發不斷精進、製程技術持續領先,讓臺積電願意留在臺灣,二方面要舒緩兩岸緊張關係,減輕美國的國安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