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要正視護國神山背後的靠山

社論

大陸第一組自主研發「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已於福建福清電廠完成試運,並投入商業運行。大陸在運、在建核電裝機容量達6593萬千瓦,居世界第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併成爲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之後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從此可以看到,綠營與蔡政府反核廢核的荒謬及對臺灣核工能力的摧殘,民粹誤國莫此爲甚。

大陸已具備輸出核電能力

「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成功商轉,對大陸核工產業重大意義,這是第一臺大陸自主研發的核電機組,國產化比率高達88%,可說大陸已實現核工產業自主的目標;擁有核工產業自主能力後,對大陸的能源政策與產業都有正面效益;大陸是全球興建核電廠最積極的國家,目前營運中有50個機組、興建中有12機組,規畫中的則超過100座以上;以發電量而言佔比尚不到5%,但大陸規畫15年後要增加到10%,也就是說至少增加1倍以上。

大陸積極增建核電廠,帶來諸多效益:核電廠幾近無污染、零碳排,增加核電就能淘汰煤電,藉此整頓嚴重的空污霾害,大陸甚至有對國際作出2060年達成「零碳排」的承諾,其底氣部分就是來自核電的增加。而因爲大陸本身對核電有龐大且長期的需求,因此有條件培養出本身的核工產業。

具備自主核工技術後,除了成本可降低的優勢外,一來不必擔心被國外,主要是美國阻斷技術與供應,例如美國已將中國廣核集團及旗下3家企業列入禁運清單,禁止出口民用核技術;二來可出口輸出核電,最著名的當然是大陸承攬英國核電廠案,雖然因政治因素干擾,此計劃仍有變數,但大陸具備輸出核電能力已明顯可見。

回頭看臺灣,臺灣在1970年的十大建設開始規畫、興建核電廠,之後是核二核三廠,一直到核四計劃時因逢反核運動,導致計劃走走停停、成本不斷增加,最致命的當然是蔡政府上臺後,不顧中南部民衆火電廠污染而健康受損、也拋棄能源來源分散的風險原則、更無視反核早已被全球先進國家與環保團體揚棄的事實,堅持推動全面廢核政策,核一已除役、核二亦即將除役,核四當然也不可能重啓,落到要拆除的命運

臺灣反核氛圍對核工能力造成很大的傷害,核工人才流失、核工經驗與能力不進則退。十多年前,臺電核電工程人員常受邀到大陸交流,甚至擔任顧問,如今大陸核電已出海搶標案,臺灣核工產業能力卻在崩壞中;年輕人當然不願意投入一個眼看就要「除役」的產業,大學核工系早已被迫改名,以免招不到學生。

遲早面對缺電與空污問題

即使不跟大陸比較,就拿同爲亞洲四小龍的南韓相比,南韓核電佔發電總量約1/3,多年深耕後已具備自行設計與輸出核電能力,原本聲稱要廢核的文在寅上臺後,務實的調整爲「不建不延」。

更諷刺的是:反核、廢核搞半天,結果發現近在咫尺的對岸,就有許多核電廠商,以距離臺灣中部最近、只有126公里的福建福清電廠而言,已經完成運轉中有5部核電機組,另有一個機組還在興建中,與臺中的距離比核四還近得多,而且沒有山脈阻擋,對臺灣中部的核災威脅更甚於核四。除福清核電廠外,距離臺灣較近的福建、廣東、浙江三省的沿海,就有8座核電廠、超過30部核電機組,大陸沿海人口數目遠遠高於臺灣。

鑑於核電帶來的諸多效益,大陸持續增建核電廠;反核者可能指責大陸是極權政府,可以「無視人命」擴建核電;那麼,要建新核電廠的英國是極權政府嗎?讓該除役核電廠繼續延役的美、法也是「無視人命」嗎?

核電安全不是問題,問題是蔡政府與反核人士把核電妖魔化,毫無專業的鼓動民粹,如果核電真如蔡政府所說的危險,必去之纔能有安全的生活環境,那麼,爲什麼除德國之外的歐美先進國家無一廢核?德國堅持廢核,如今已成爲減碳劣等生。

臺灣核工註定崩壞,未來更要面對電力供應與空污惡化問題;當全國都視臺積電爲「護國神山」,爲臺積電鼓掌叫好時,卻忘了臺積電繼續發展必然要持續擴廠、往更高階技術發展,其電力需求也將三級跳,廢核後的臺灣,電力真能供養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