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在即 袁鵬:當務之急是處理好「三條線」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中新社資料照)

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外長王毅將同美國國務卿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於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高層戰略對話在即,中美應做哪些戰略性思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表示,爲推動雙邊關係重回正軌,中美有必要就未來關係做戰略層面的重新定位和思考。當務之急是處理好「三條線」:一要設定底線,二要明確紅線,三要畫出界線。此外,中美還應尋求「三個點」:一是出發點,二是着力點,三是衝突點

一要設定底線。人和人之間交往有底線,國與國之間更應如此。美國上屆政府給中美關係帶來很多無底線的「毒性」傷害,不符合中美兩國利益,雙方應嘗試一起「消毒」。比如,美方對兩國人文交流設障、對公司甚至個人施加惡性制裁等粗魯做法,應及時叫停止損。

二要明確紅線。尤其是臺灣問題。近年來臺灣問題在美國對華政策中有從中美關係最核心、最敏感問題演變成一般性、非敏感性問題的趨向。過去4年美方從立法、軍售、高層互訪等各方面突破了中美過去幾十年達成的戰略默契或共識,再往前走將極其危險。中美雙方要重新把臺灣問題放在戰略高度重新確認,美方必須從言和行兩方面將一箇中國原則落到實處,否則中美關係無法往前推進。

三要畫出界線。雙方應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重新畫出「互不干涉內政」的界線,比如在涉港涉疆等問題上,美方言行有分寸感,政策應恪守一定界線,不可隨意「越界」。

除以上「三條線」,袁鵬認爲,中美還應尋求「三個點」。

一是出發點。中美關係必須立足國內,拜登提出「中產階級外交」,習近平主席提出「以人民安全爲宗旨」,表明雙方必須以服務本國人民、服務彼此內政作爲推進關係的出發點。美國要了解中國的「雙循環」和「十四五」,中國要把握美國國內政治社會的新變化。

二是着力點。着力點應在雙邊關係之外,即國際層面,中美作爲兩個大國,需要在更大的天地尋找共同利益空間,比如聯合抗疫、應對氣變、共建國際秩序等。中美交往的歷史經驗證明,當兩國真正把全球性事務擺在重要位置時,往往能找到更多合作機會,也有助於把雙邊分歧降在更可控範圍。反之,如撇開全球性問題不談,只盯着雙邊分歧矛盾,問題就會被放大。

三是衝突點。必須確保那些最容易引起衝突的問題可控,否則一切無從談起。

此外,中國可以主動塑造中美關係的空間在哪裡?袁鵬指出,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空間,歸根到底不是取決於靜態的「結構分析」,而是操之於兩國決策者兩國人民的手中,既取決於美國對華戰略的演變,更取決於中國對美戰略的主動塑造。

「長期以來,人們似乎習慣認爲中國在決定中美關係發展方向上的作用有限、處於被動地位,理由是美國是超級大國,中國作爲新興力量處於被動位置。」袁鵬認爲,這一結論忽視了靜態力量與動態力量之間、力量與戰略之間的辯證關係。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的視野看,中國復興纔是百年變局最深刻的動因和主要變量,中國一舉一動帶來的國際影響,有時比自身想象的大。

「要看到,中國事實上具備一定的塑造中美關係的能力。」袁鵬表示,中國推進更深層次改革和更高水平開放,讓自身發展與人類前途命運融通,這本身就是在塑造中美關係;在全球重大問題上,中國保持定力不搞本國優先,讓各國看到中國是世界穩定和平的力量,這也是在塑造中美關係。此外,中國所擁有的必要的反制能力,也是對中美關係的一種塑造。

袁鵬指出,主動塑造中美關係還意味着,中國應與美方共同探索重要領域合作以及分歧管控機制建設。

比如圍繞經貿關係,即使出現核心科技領域「部分脫鉤」的局面,雙方仍要在各自國內經濟轉型和經貿關係升級換代背景下,繼續將經貿關係作爲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尤其是對美方而言,要在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基礎上,把握中國「雙循環」和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的機會,重構面向更高層次、邁向更高水平的新型中美經貿關係,而不是走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回頭路

再如圍繞軍事安全,要排除發生軍事衝突的「引信」。可借鑑中國與東盟共同推進南海行爲準則談判的經驗,在中美兩軍既有合作機制基礎上,就南海等問題達成中美之間的行爲準則,規範兩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交往方式。

又如圍繞人文交流,要探討符合實際的深層次民間互動往來,讓議會之間、黨派之間、州省之間、人民和人民之間開展深入交流,使人文交流的涓涓細流匯成大海。

「中美都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肩負特殊重要責任。」袁鵬表示,未來30年,即使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雙方仍將長期處於戰略相持狀態,即中國無法完全擺脫美國的打壓,而美國也拿中國沒有什麼辦法,中國必然會在中美戰略相持背景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袁鵬表示,對中國而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以取代美國爲前提,而以中國人民更美好的生活爲追求。中美在戰略相持中找到共存之道,不僅有利於兩國,也有利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