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種菜!從西雅圖社區園圃看新北可食地景

可食地景其實不只是種菜而已,國外又是怎麼的看法及作法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日前邀請美國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築系主任侯志仁教授分享西雅圖推動社區園圃國際經驗,讓現場部門學界以及一般民衆獲益良多。

新北市政府爲讓「自己種菜自己吃」結合食農教育、社區參與、健康樂活及環保生態功能致力推動新北市可食地景政策。有許多人以爲可食地景只是單純的種菜,其實除了種菜,透過民衆交流食物來源的教育、植物種植的愈療功能與景觀營造等等,讓種菜成爲凝聚都市社會有形力量纔是重點所在。而從侯教授的演講可以看到世界各國如美國、瑞典加拿大韓國香港等都市農耕行之有年也有一定規模,這已演變爲都市永續的概念了。

美國西雅圖的社區園圃計劃(p-patch program)從1974年就開始,在都市有限的可用空間內,從一開始的10處到目前已有90處的園圃,像是公園屋頂機場農場,或是爲了生態而有的蜜蜂園圃等等。他們透過公私協力方式,民衆申請後,公部門與民衆共同籌備、設計施工,並藉由各種補助案申請,以及不同類型技術推廣財務代理公民團體在裡面協助運作,讓社區園圃建置並永續經營,這種讓民衆參與政策,社羣的互動,讓民衆有參與感,就更會愛護自己的種植區域,甚至擴展至社區、以及居住城市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長李玟表示,可食地景不只是種菜,自己種菜自己吃以外,讓空間活化利用併兼具休閒、社交、教育、生態、景觀及食物產出等多重效益,也在公私部門合作的互動下,讓民衆可以參與他們的環境建置,親近土地,讓民衆關心想關心的事情例如食安議題,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