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在湖南高發,嚴重時會出現多種併發症!中醫推薦一劑食療方
俗話說“十人九痔,十女十痔”。這句俗語雖沒有確切的數據支撐,卻也說明了痔瘡的高發性和普遍性。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肛腸科副主任護師林奕介紹,痔瘡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靜脈叢發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的靜脈團。在肛門齒狀線以上、黏膜下的痔上靜脈叢發生擴大和曲張所形成的柔軟的靜脈團,稱爲內痔;在肛門齒狀線以下,由痔外靜脈擴大麴張或反覆發炎而成的,稱外痔;二者兼有者,則爲混合痔。
痔瘡腫痛難忍,便秘便血、痔核脫出等問題,讓人既是尷尬又是痛苦,嚴重的影響日常生活。現今,仍有不少人認爲痔瘡只是個“難言之隱”的小病;但事實上,痔瘡的危害不少,也不容小覷。
林奕介紹,僅發病初期,就會出現腫痛難忍、便血、瘙癢、脫出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貧血、大小便失禁、肛門溼疹、婦科疾病、肛瘻、肛裂等多種併發症,甚至導致直腸腫瘤、腸癌、敗血症的發生。
湖南三面環山,一面靠水,像一個口朝北的大口袋,是真正的“霧露之所聚也”。夏季的溽熱散不出去,冬季的寒風卻照單全收。因此,湖南人最需要祛除溼氣,抵禦風寒,增進食慾。隨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對於餐桌上的菜餚不再僅僅是注重口味,更多了一些關於健康的思考,出現了迴歸自然,偏愛自然療法的羣體趨向。
根據中醫“藥食同源”理論,莧菜頭煲豬大腸具有標本兼治,清熱利溼、涼血解毒、清腸治痢之功效。是溼熱氣候的有益湯品,對防治痔瘡、肛周出血等有輔助治療作用,能夠涼血解毒、清腸治痢。
食材組成:鮮莧菜頭100克、豬大腸250克、生薑4片、鹽適量。
食材挑選:新鮮採摘的莧菜以葉多質嫩,莖細柔軟爲佳;新鮮豬腸呈乳白色,質稍軟,具有韌性,有黏液,不帶糞便及污物。
製作過程:
1.將莧菜洗淨,莧菜頭分別切段備用;
2.豬大腸衝淨,用食鹽或生粉反覆搓揉,再衝洗乾淨,切成塊狀;
3.豬大腸冷水下鍋,放入生薑去味,水煮開後撈出,過涼水,再將莧菜頭、豬大腸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適量溫水,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湯2小時;
4.出鍋前加鹽調味即可享用。
莧菜味甘,性涼,歸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通利二便等功效。《新修本草》中有記:“赤莧:主赤痢,又主射工沙蝨”;《滇南本草》:“治大、小便不通,化蟲,去寒熱,能通血脈,逐瘀血”;《本草綱目》亦有關於“(六莧)利大小腸,治初痢,滑胎”的記載。此外,莧菜主要含有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紫紅色莧菜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可爲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強身健體,提高機體免疫力,更具有清熱利溼,潤腸通便等功效。
豬大腸味甘,微寒,無毒,歸大腸經。具有治便血,血痢,痔瘡,脫肛等功效。《千金·食治》曰“豬洞腸,主洞腸挺出血多者”;《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豬大腸“潤腸治燥,調血痢髒毒”。豬大腸是豬的內臟器官,用於輸送和消化食物,有很強的韌性,含有着豐富的鈣鋅、鈉鉀等微元素物質,另外它還具有適量的脂肪以及豐富的蛋白質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莧菜頭及豬大腸都是生活中較易獲得的食材,且經濟實惠,不僅適用於痔瘡患者,也不失爲一道預防疾病、養生保健的佳品。
通訊員劉康 蔡喆燚 瀟湘晨報記者任彎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