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開陽投控董事長 蔡宗融的種電夢 發揚兆元產業

達人座右銘

達人小檔案

專注太陽能光電領域的開陽投控將在25日登錄興櫃,其背後創辦人蔡宗融深耕綠能產業十餘載,歷經大陸的投資失利後,更深知綠能產業要發展,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適逢臺灣引入再生能源電能躉購制度(FIT),成就蔡宗融返臺創辦開陽的契機。

蔡宗融從小在家庭耳濡目染的宗教薰陶下,以慈悲爲懷,也成就在事業的選擇上。蔡宗融表示,產業會賺錢,但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個性或宗教信仰,一個人快樂的地方在於幫助人,何況做一個「志業」是有關地球與人類未來,當每完成1KW的太陽能,每小時CO2排放量就減少0.5公斤,用這種數字激發自己,就會覺得自己做得事情很有意義並充滿動力。

但其實這路走來並非一路順遂,蔡宗融大學就讀成大電機系,電力電子學當時屬於偏冷門學科,卻是蔡宗融的興趣所在,與同儕畢業後先後進入半導體產業不同,蔡宗融畢業後進入金仁寶集團,並在一年後出來創業。

早在200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前,蔡宗融就西進大陸投資電場,最後雖以失敗收場,卻汲取諸多經驗,在2009年將重心移回臺灣。蔡宗融指出,太陽能產業要發展成功,需要土地、饋線與資金三大元素,在臺灣,只要有好的投資機會並不缺乏資金,但土地取得方面,若要達成政府定下的2025年太陽能20GW設置目標,至少要2萬公頃的土地,這也成爲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土地確定後,臺電饋線能否達到?成本金額能否接受?則將成爲另一項課題。

此外,臺灣因屬淺碟型市場,不利所有產業都在本地自產自銷,最早國內太陽能產業偏向中上游發展,但外銷在製程或原料取得上不比國際競爭對手,遭到紅色供應鏈超車,也成爲後續太陽能淪爲「慘業」的重要因素,所幸2016年蔡政府立下十年20GW的目標,換算投資金額約1兆元,下游產業的機會呼之欲出。

蔡宗融在2018年創立開陽投控及子公司,投入太陽能系統工程、採購與營建(EPC)及運作與維護(O&M)業務,並與國泰金控合資成立開泰能源,專職投資電場。近兩年更與康舒合組臺康日能,蔡宗融對於能攜手自己人生唯一的老闆許勝雄投資光電產業,格外感到欣慰。

開陽目前建置電場超過1千座,憑藉豐富經驗,以及屋頂型、水面型與地面型的多管齊下,具備設計、規劃到施工的能力,在國內EPC市佔名列前三,未來也將續朝向EPC建置、運維、儲能系統、綠電交易等方向發展。

蔡宗融除爲開陽董事長,也在2019年接任太陽能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面對政府、媒體及民衆,蔡宗融認爲,臺灣人守舊觀念比較強,但世界的潮流終究會來,政府與民衆只能改變原先思維,譬如「一地兩用」的概念,臺灣不像其他國家有沙漠等地區可以種電,不利耕作區、低地利區及受污染的土地能否達到2萬公頃的需求值得商榷,以鄰近的日本就是農電共生的典範,臺灣應能效仿。

達人座右銘

尊德薦賢、謙和誠樸。綠能前瞻、永續臺灣

達人小檔案

現 職:開陽投控董事長、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學  歷: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經  歷:全國商業總會能源產業推動委員會主任委員

興  趣:高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