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沒打起來!美中兩國該如何競爭而不爆發戰爭?
▲美中兩國必將爆發終極一戰?圖爲拜登訪問大陸時跟習近平的合影。(圖/路透)
美國《外交》雙月刊3/4月號刊出一篇題爲《只差沒打起來:如何避免讓美中衝突以災難收場》(Short of War - How to Keep U.S.--Chinese Confrontation From Ending in Calamity)的文章,撰文者是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
本身懂中文、被視爲是「知華派」的陸克文認爲,美中若在「有管控的戰略競爭」情況下建立起聯合框架,可以降低競爭升級爲公開衝突的風險。全文摘要如下:
華府和北京的官員如今在很多問題上都意見相左,但在一件事情上看法一致:兩國之間的較量將在21世紀20年代進入決定性階段。無論雙方實施什麼戰略、無論發生什麼事件、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將與日俱增;競爭將加劇,這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戰爭卻並非完全不可避免。兩國仍有可能設立防止災難發生的防護堤。我的建議是:「在有管控的戰略競爭下」建立聯合框架,可以降低競爭升級爲公開衝突的風險。
有管控的戰略競爭涉及對國家安全政策及行爲設定某些硬性限制,但允許在外交、經濟和意識形態領域展開全面和公開的競爭。它還可以讓華府和北京有可能透過雙邊安排和多邊論壇,在某些領域進行合作。 儘管這樣的一個框架很不容易建構,但它仍是有可能的,而其他選擇則很可能會帶來災難。
在美國,很少有人關注中國大戰略的國內政治和經濟驅動因素、該戰略的內容、以及中國近幾十年來實施該戰略的方式。華府一直討論的都是美國應該怎麼做,卻鮮有反思任何特定的行動過程,是否可能導致中國戰略路線產生真正的改變。
中國正注視着拜登政府協助美國從受傷中恢復過來的能力。北京之前也目睹過華府從政治、經濟和安全災難中恢復過來的經過。儘管如此,中國仍然相信:美國政治固有的分裂性質,將使新政府不可能凝聚大衆對制訂連續性對華戰略的支持。
美中戰略目標存在着嚴重衝突,而兩國關係又極具競爭性。中國尋求在不挑起跟華府及其盟友的直接衝突情況下,獲得全球經濟主導地位和對美國的地區軍事優勢。最重要的是,中國正尋求逐步使多邊體系更符合國家利益和價值觀。但是,逐步和平過渡到一個接納有中國領導的國際秩序,如今的可能性看來要比僅僅幾年前小得多。
拜登政府計劃在國內重建美國國力的基本面、在海外重建美國的聯盟並拒絕簡單地恢復之前的對華戰略接觸。這顯示這場競爭將持續下去,儘管因爲雙方在一些特定領域進行合作,會使競爭變得較爲緩和。
因此,對華府和北京來說,問題在於雙方能否在可以降低發生危機、衝突和戰爭風險的商定範圍內,進行這種高水準的戰略競爭。有管控的戰略競爭理念,是基於對全球秩序的極爲現實的觀點。這種觀點承認各國會繼續透過建立有利於自己的力量平衡來尋求安全,同時認識到一旦這樣做,有可能給其他國家造成安全困境,後者的根本利益,可能因爲對方的行動而被削弱。
在這種情況下,訣竅是在雙方展開競爭時,透過共同制定有助於防止戰爭爆發的有限行爲規則,減少雙方面臨的風險。建立這樣一個框架,第一步是確定雙方爲了進行實質性對話,必須立即採取的幾個步驟,並確定雙方(以及美國的盟友)必須遵守的、數量有限的嚴格限制。 例如,華府必須重新嚴格遵守「一箇中國」政策。
華府和北京未來仍然會繼續在世界各地爭奪戰略和經濟影響力。雙方將繼續尋求對等進入對方市場,並且會在被拒絕進入時採取報復措施。雙方仍將在外國投資市場、技術市場、資本市場及貨幣市場上競爭。雙方很可能會展開一場爭奪人心的全球性較量。華府強調民主、開放經濟和人權的重要性,北京則主打「中國發展模式」。
然而,即使在競爭加劇情況下,兩國在一些關鍵領域仍有一定的合作空間。除了在氣候變遷問題上的合作,兩國還可以進行雙邊核武限制談判,並致力於在可接受的人工智慧軍事應用方面達成協議。雙方也可以在北韓非核化與防止伊朗發展核武等方面進行合作。美中也可以在印太地區採取一系列建立互信的措施,例如共同努力改善全球金融穩定狀況,特別是同意對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的發展中國家進行債務重整。
雙方還可以共同建立一個更好的、在發展中國家發送新冠疫苗的系統。但所有這些事項的戰略邏輯是相同的:對兩國來說,在一個有管控的競爭的聯合框架內行事,勝過完全沒有規則。這個框架需要由拜登指定的一名可信任的高級代表,跟中國領導人委派的中國代表談判商定;只有這種直接的高層管道,才能讓雙方都遵守透過嚴格限制達成秘密的諒解。一旦發生違反限制的情況,這兩位代表將成爲聯絡點,他們也是管控發生任何此類違反行爲及所產生後果的人。
隨着時間推移,雙方可能會發展出最低程度的戰略互信。 美國和中國目前都在尋求在未來充滿風險的十年裡,管控雙方關係的方法。殘酷的事實是:除非雙方就管控的條件達成基本協定,否則任何關係都無法得到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