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餘凱:中國車載芯片公司該如何與英偉達競爭

(原標題:地平線CEO餘凱:中國車載芯片公司該如何與英偉達競爭)

隨着智能汽車時代的來臨,車載AI芯片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這也給國內芯片企業創造了機會。目前,包括地平線、華爲等企業正在持續發力,試圖在這一高新技術的戰場上取得一席之地。

在剛剛閉幕的2020年北京車展上,地平線、華爲就展示了一系列的智能駕駛落地成果。其中,地平線新一代高效能車載AI芯片征程(參數丨圖片)3發佈,同時宣佈與大陸集團在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和高等級自動駕駛領域展開深度合作。華爲則展示了在智能駕駛方面的ICT技術、架構創新以及數字平臺生態,華爲不久前還發布了自動駕駛解決方案ADN,而在此前其就曾表示要進軍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的研發。

近幾年來,科技企業參加車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地平線CEO餘凱告訴記者,主機廠對AI芯片的需求正在加劇,這也使芯片廠家與主機廠加深了合作。餘凱表示,主機廠希望自動駕駛功能要比肩特斯拉。此外,在座艙體驗方面要超過特斯拉,這也是中國智能駕駛的路徑,而國外用戶目前不太注重駕駛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芯片技術門檻高、週期性長以及開發難度較大,目前全球車企僅特斯拉一家自研芯片。“特斯拉做的是顛覆式的創新,而不是增量創新。特斯拉自研的FSD這款芯片,比Mobileye的芯片整個算力提高了30倍,特斯拉加速了整個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餘凱表示。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幾十年來,汽車芯片市場一直被恩智浦、德州儀器、瑞薩半導體等汽車芯片巨頭所壟斷。隨着汽車行業加速進入智能化時代,塵封數十年的汽車芯片市場格局正在被打破,英特爾、英偉達、高通等新進入者率先搶佔了新週期先機。尤其是特斯拉FSD芯片的推出,一場圍繞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商業大戰已經打響。

此外,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推進下,國內汽車芯片行業正迎來高速發展的機遇期,但我國車載芯片企業起步晚,整體發展較慢,特別是車載芯片所需要的開發週期較長、進入門檻更高、回報週期更長等問題,也成爲抑制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面對強大的外資芯片供應商和國內芯片產業能力較弱的現實,自主芯片產業急需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和生存之道,特別需要重視長期規劃,避免短期利益驅動。

在餘凱看來,國外主機廠最大的痛點在於,很多核心技術,比如芯片和技術方案,是由國外供應商提供的,不會專門針對中國主機廠去做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而地平線立足於本土,會與主機廠聯合開發,最終爲市場提供特色的、差異化的產品。餘凱表示:“智能汽車的時代纔剛剛開始,未來無限可期,中國一定會誕生核心硬科技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