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攬全球芯片製造商 韓國“強芯”追趕臺積電

雖然韓國芯片製造上已經處於全球先進行列,但在韓國政府產業界看來,也有重大缺陷。

作者: 潘寅茹

一場始料未及的“缺芯危機已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都將芯片產業鏈的打造提上了議事日程。最新公佈“強芯”計劃的是素有“半導體芯片帝國”之稱的韓國。

5月中旬,韓國總統文在寅三星電子平澤工廠出席“韓國半導體戰略報告大會”時公佈了韓國在芯片領域的雄心:力爭在2030年成爲綜合半導體強國

爲了落實這一目標,在企業層面,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在內的韓國約153家半導體公司,計劃從今年至2030年,投資共計510萬億韓元(約合2.9萬億元人民幣、4580億美元)。而今年的投資總額就將達41.8萬億韓元(約合2390億元人民幣)。在政府層面,韓國將在京畿道和忠清道規劃全球最大規模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北部的板橋、器興、華城、平澤、溫陽等城市縱向相連,東部覆蓋利川龍仁清州,呈“K”字形,由此被稱爲“K—半導體產業帶”。同時,還輔之以一系列爲相關企業提供稅收減免、擴大貸款計劃和改善基礎設施的政策

韓國產業資深觀察人士金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半導體企業及其龐大的產業鏈是韓國經濟的頂樑柱,素有韓國“產業的大米”之稱。“而近來國際形勢愈發複雜,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已漸漸從企業間的競爭深化爲國家間的競爭,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紛紛擴大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規模,作爲半導體強國之一的韓國更要當仁不讓。”她說道,“這一政策旨在把韓國打造成全球最便於做半導體、擁有全球最高水平產業鏈的綜合半導體強國。”

大手筆投資背後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下稱“產業部”)和半導體產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累計出口半導體產品992億美元,同比增長5.6%,創歷史第二高水平,僅次於2018年的1267億美元。韓國官方預測,2021年,韓國半導體出口額可能再次突破1000億美元。

市場調研機構集邦諮詢(TrendForce)5月27日發佈的數據,韓國半導體行業的兩大巨頭——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NAND內存市場上的份額和銷售額環比均有所增長。

三星、SK海力士等都是世界級的半導體巨頭。不過,兩者承攬的是全球大多數存儲芯片(Memory Chip)的製造,邏輯芯片(Logic Chip)生產方面則一直是韓國芯片產業的“痛點”。衆所周知,邏輯芯片可以處理諸如AI和海量數據等任務的複雜計算,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臺積電佔據這一領域的絕對主導。

韓國產業部的數據顯示,在邏輯芯片的全球市場中,臺積電的份額接近30%,而韓國僅在這一領域佔比10%左右。

在金伶看來,從企業競爭角度看,臺積電將三星電子視爲強大的競爭對手,正在加大投資,在某種程度上促使韓國企業在半導體領域“快馬加鞭”。根據臺積電此前公開的信息,今年臺積電將進行最高280億美元的投資,投資地區主要以中國臺灣和美國爲主,其中80%的資金將會向3nm、5nm、7nm等最先進工藝傾斜。

金伶認爲,在當前全球市場對晶圓需求持續擴大的背景下,企業加大投資並不難理解。“雖然技術實力領先競爭者,但臺積電有部分技術和設備是採用美國的,特別在必需設備EUV光刻機上很多核心技術被美方掌控,原材料供應商中也有不少都是美國企業,所以會受到美國相關禁令的影響,無法自由出貨,這已經讓臺積電蒙受巨大損失。

面對這種現狀,臺積電只能加速技術研發,儘量降低對美國技術的依賴。”金伶強調,雖然韓美之間存在同盟關係,韓國相關產業受到美國製裁的可能性很小,但從產業依賴度來看,韓國企業的境遇與臺積電相差無幾。

而真正讓韓國芯片產業界受傷較深的,則是始於2019年的日韓貿易領域爭端。當年,日本禁止向韓國出口主要化學產品,例如光致抗蝕劑氟化氫和氟聚酰亞胺。而大多數韓國半導體公司都依賴日本。這些產品在清潔晶圓或雕刻電路時必不可少。除了化學產品外,韓國公司從日本進口的半導體設備、處理器、控制器、半導體設備零件和硅片也超過了從任何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進口。至今,日韓間的這場貿易戰依舊沒有鬆動的跡象。

作爲應對,5月26日,SK集團首次計劃籌集4000億韓元在日本成立投資公司,對日本芯片供應鏈進行投資。

在她看來,雖然韓國在芯片製造上已經處於全球先進行列,且高端半導體制造也不是短期內就可以被複制或替代的領域,但在韓國政府和產業界看來,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必要的,不管是從短期還是長期考慮,如不加強政策和企業投資,今後可能會迎來各種挑戰。

資本市場“不感冒”?

不過,在韓國公佈了雄心勃勃的半導體產業投資大計後,韓國資本市場的反應卻顯得較爲冷淡。“單純從5月13日至今的三星電子股價走勢也可以看出,此次政策的發佈對股價並未起到實質性的提振作用。”金伶分析說,“這反映並沒有被市場視爲實質性利好。”

一個關鍵的因素便是文在寅發佈上述政策的時間點,距離明年大選僅剩1年不到的時間。“這些政策基本上也就是延續以往‘在半導體領域保持全球領先國家’的基調,且政策中提到的各種具體措施,要想在1年內都實現也有難度,因此對這一攬子政策的有效性仍有待觀察。”金伶認爲。

此外,上述政策能否順利推行還存在一個變量,即三星電子是否會積極配合政府進行大規模投資。今年1月,三星電子副會長、三星集團實際控制人李在鎔因行賄案被判有期徒刑2年6個月,三星電子目前羣龍無首。

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內曾有聲音表示,李在鎔應該去的地方是全球經濟激烈博弈的最前線,讓三星果斷投資,挽救半導體產業。韓國民衆對此事似乎也較爲寬容。5月第二週的民調顯示,贊成赦免的比重爲64%,反對赦免的比重爲27%。對此,文在寅曾表示:“雖然赦免屬於總統權限,但也不是總統隨意就能決定的事情,需要充分聽取國民的意見。”

爭攬全球供應商

與此同時,自去年開始的全球“缺芯”危機已波及汽車、消費電子產品等多個行業。這也使各國政府意識到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爲此,美歐等各方都在加強本土半導體制造能力。

美國總統拜登就職後,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動作頻頻,既提出了相關法案,也舉行過針對半導體領域現存問題的行業峰會。在美國政府的各種補貼承諾之下,三星、臺積電等芯片製造公司宣佈了赴美建廠的計劃。韓國四家芯片巨頭承諾對美的投資總規模超40萬億韓元(約合357億美元)。

5月27日,美國參議院以68比30的投票結果結束了對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USICA)的審議,其中包括此前用於加強半導體生產實力的520億美元計劃。

“後起之秀”歐盟也急於在這場“芯片大戰”中卡位。此前,歐盟表示,將在未來三年投入上千億歐元發展半導體產業,力爭在2030年實現2nm芯片的製造,並希望吸引全球頂尖芯片製造商歐洲建立最先進的工廠。今年早些時候,法國、德國以及其他11個歐洲國家已經宣佈簽署了一項“歐洲電子芯片和半導體產業聯盟計劃”。

除了宣佈大手筆投資,韓國也希望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赴韓投資先進技術。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ASML已表示,計劃斥資2400億韓元在華城建立一個培訓中心;總部位於加州的泛林集團(Lam Research Corp)計劃將在韓國的業務提升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