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親美疏中 賴險中求突圍

賴政府對外關係政策重點

民進黨繼續執政,兩岸關係是否更顯嚴峻備受關注,新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對外關係勢必得險中求突圍。府院人士指出,美國將扮演重要的角色,惟仍須等待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後,臺美合作方式纔會更明朗,不可否認的是,新任副總統蕭美琴將成爲臺灣新外交關鍵操盤手。

賴清德的外交策略定調延續蔡政府「親美疏中」路線,並提出「和平四大支柱」,主張強化國防嚇阻力、提升經濟安全、展開民主夥伴合作、維護兩岸現狀,誓言打造經濟日不落國,再創第二次經濟奇蹟。

爲了與世界接軌,賴清德也強調,會繼續簽訂投資保障協定,持續推動與美日等理念相近國家簽署雙邊及多邊經貿協定,爭取加入區域經濟合作機制。

此外,賴清德將延續新南向政策,持續建構臺灣與區域共同體共榮發展的藍圖外,秉持「以人爲中心」精神,因爲人才是所有政策的核心,積極追求由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願景。

府院人士強調,賴政府要積極拓展雙邊外交,包含目前正在進行的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臺英提升貿易伙伴關係(ETP)等都要加速推進;此外,爭取加入CPTPP、IPEF目標也不能改變。WTO首個多邊投資協定持續推進,參與APEC的表現空間及牽動兩岸關係的ECFA,都將成爲新任政府對外關係的重心。

2023年12月,WTO總理事會宣佈,由中國主導的「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最終文本已完成法律校審,將進一步納入WTO法律框架,有望成爲全球第一個多邊投資協定。對自2002年正式成爲WTO會員的臺灣來說,有望進一步參與全球投資穩定環境,同時在兩岸經貿關係緊繃下,尋求更多架構下的對話空間。

再看到APEC,2024年APEC主辦國秘魯宣佈今年主題爲賦權、包容和成長。我外交部次長田中光此前表示,臺灣在賦權、平權、婦女方面做得很好;再來是數位韌性,還有健康照護都可以提供幫助;另中小企業同屬強項,有望在這些方面都可以提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