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興生態逆襲再塑“江南美”

“輕煙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古人詩賦中的浙江嘉興總被冠以頗具夢幻色彩的辭藻。在社會發展進程中,這片江南名城一度與秀水青堤漸行漸遠。

歷史,常常凝練成一次次選擇;選擇,又常常開啓一段段嶄新歷史——五年前還在生態考覈中“掛車尾”的嘉興,開啓了一場關乎百萬人民福祉、永續區域發展的綠色逆襲:2020年,作爲長江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交匯點,嘉興首次同獲美麗浙江考覈優秀市和浙江省治水最高榮譽“大禹鼎”;近年來,嘉興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其公衆滿意度全省排名從2017年的第11位上升至第7位,是浙江省唯一一個連續三年實現總得分和排名“雙提升”的城市……

數據變化中,激盪着區域綠色發展的磅礴力量。而榮譽背後,更是嘉興全面建設“江南美窗口”的斷腕之志。

再回綠意如煙

水質最壞的那幾年,我們果園噴水機裡冒出來的水都是白的、黑的、臭的,底下一層就跟藕粉一樣濃稠,河面上的水葫蘆多得鴨子都遊不了……”回想起家鄉曾經的“黑歷史”,嘉興市秀洲王江涇鎮居民王玉照至今仍不勝唏噓。

嘉興地勢平坦,河湖密佈。過去,不合理的水生作物種植和垃圾排放讓水底富營養化嚴重,再加上高污染的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原本清新秀麗的水鄉陷入“無水能喝”的窘境。僅隔一條麻溪港的秀洲區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也曾屢發“涉水糾紛”。

重現綠意如煙、碧波如鏡,“各掃門前雪”不可爲繼。

2012年起,秀洲攜手吳江探索建立省際邊界“五位一體”水域聯防聯治新模式,破解了原需江浙兩省甚至國務院協調處理的治水難題。2018年,兩地全力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發展一體化國家戰略,派遣“治水特使”聯合巡河、聯合調查水質等。2020年,兩省交界、位於秀洲轄區的蘇嘉運河斜路港國斷面水質首次達到Ⅱ類水,創下斷面水質新高。

王江涇的逆襲並非特例。爲了讓天更藍、水更清,嘉興在全市立起了生態考覈的指揮棒,發展取向從追求“數量”變成注重“質量”,環保目標被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績考覈,成爲年終單位先進考覈的關鍵一票。

而《嘉興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嘉興餐飲業油煙管理辦法》《嘉興市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嘉興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實施方案(2020—2021年)》等一系列地方法規、文件的相繼出臺,更使“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成爲發展的硬約束,倒逼着嘉興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馬克思說,文明如果是自發地發展,而不是自覺地發展,留給自己的則是荒漠。

高築環保門檻、嚴拒污染企業,嘉興的環保覺醒已滲透到各個領域、方方面面。

在嘉興市港區,一場關於“氣味”的革命正迎風而起——爲改變化工園區異味擾民問題,2018年底,港區在全省率先提出“無異味企業”創建工作。來自機關、“兩代表一委員”、教育系統、環保組織、專業人士、園區職工等275名“民間聞臭師”上陣衝鋒,每半月進行雙隨機檢查,不定期開展突擊檢查,真正做到了創建成效讓羣衆參與其中。

如今,港區的空氣質量持續提升,異味問題大幅改善,羣衆滿意度實現歷史性突破。這一公衆參與的“嘉興模式”亦被寫入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會議報告,成爲嘉興生態治理一張靚麗標籤。

對於每一位嘉興人來說,生活的空間,正開始變得不一樣。

深耕綠色經濟

如何將來之不易的綠色留住,並以此爲依託發展特色經濟?這是嘉興面臨的另一個挑戰。

作爲浙北一道重要的生態屏障,2020年3月升級成功的嘉興運河灣國家溼地公園項目,同樣展現了禾城生態修復的高質量成果

圍繞打造高能級生態溼地平臺,嘉興市先後投入11.9億元,實施退漁還湖、噴水織機污染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截污納管、溼地生物棲息地保護恢復、北部湖蕩清淤水系連通等五大重點工程。

目前,嘉興運河灣國家溼地公園面積已調整至696.48公頃,其中溼地面積685.81公頃,溼地率98.47%,如生態漁業養殖以及蓮藕、水稻等水生作物培育爲基礎開展的溼地農業特色經濟,實現了環境增美、生態增量、農民增收。

無獨有偶。在“南湖菱”原產基地——秀洲區油車港鎮菱瓏灣,“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已成爲深耕綠色經濟的真實寫照。

菱瓏灣位於南官蕩和西千畝蕩之間,既有婉約曲折的河浜,又有煙波浩渺的湖蕩,純天然的生態“高顏值”遠近聞名。

在這裡,全國航海模型公開賽暨國際邀請賽、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等重大活動的輪番登場,點燃了鄉村生態旅遊的激情。今年,菱瓏灣還將投入約4000萬元,累計投入超8000萬元,主要用於改造提升菱文化館,建設遊客中心、菱形水上舞臺、農民畫館、村口集市、糖糕館、船匠技藝館、鄉村驛站等。

在這裡,一批新型農業主體如雨後新筍,破土成林,走出一條生態、高效、休閒的現代都市型生態農業發展路子,使油車港鎮成爲全國16個鄉村振興示範鎮之一。

“2016年,我們一家四口通過朋友介紹從上海來到油車港。這幾年環境變化太大了,風景實在太美了。”老家江西的“新嘉興人”董儒妹說,菱瓏灣的精緻透着一股“國際範”,讓她和家人堅定了“留下”的決心。

加碼智慧監管

隨着數字化的不斷推進,智慧監管構成了嘉興生態治理的每一寸毛細血管。

作爲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舉行地的南湖,一直是嘉興人民心中的“硃砂痣”。智慧水務平臺基於大數據平臺、地理空間庫、物聯網技術,成爲南湖生態環境修復工程的重要一環,使水質檢測、施工進度和場地監控變得直觀生動,對實現南湖水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構建穩定完善的水生態自淨系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20年11月22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08所與桐鄉市人民政府聯合打造的“桐鄉縣域花園數字化平臺”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一經發布,驚豔四座。

據介紹,該平臺以大花園建設與縣域空間治理數字化爲切入點,推動衛星應用技術與物聯網、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融合,開展綠色發展、縣域治理、能源安全、農業生產等領域應用示範,形成“天上看、網上管、地上用”的衛星互聯網服務模式,打造國家遙感衛星應用創新試驗區,擦亮大花園數字化治理“金名片”。

事實上,作爲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舉辦地,近年來,桐鄉乘着“互聯網+”的強勁東風,不斷激發改革創新動力,在生態環境領域政府數字化轉型道路上敢闖敢試,發揮縣域試點的示範引領作用。其創新推出的“桐鄉市排污許可證證後執法監管系統”成爲浙江全省排污許可證證後執法監管數字化轉型的首個標誌性成果,爲構建智能化生態環境管理新格局提供經驗借鑑。2020年,該系統已採集企業工況數據2095萬條,廢水、廢氣在線監測數據153.04萬條,發出有效預警報警信息11646條。目前,已有97家企業管理臺賬和執行報告上報率均達100%。

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擦亮生態“綠色”,打造“江南美窗口”,嘉興在逐綠的征程上堅持問題導向,擦亮“底色”,守好“初心”;用好創新利劍,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以人民爲中心,讓每一位市民既是綠色發展的受益者,又是踐行者,凝聚起多方合力,闊步邁向讓嘉禾大地天更藍、岸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好未來。(吳佳蔚 黃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