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5位著名作家、高校教授各抒己見

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

開篇首段,就讓不少人坦言“看不懂”:“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爲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圖據網絡

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本文39分,其後兩位老師均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爲滿分。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文章一出,立即引起網友熱議。有人表示,“不能因爲自己看不懂,就隨意批判人家的文章故弄玄虛毫無價值”;也有人認爲,“這樣的作文可以打滿分,意味着以後考生們可以準備幾篇極力堆砌辭藻而言之無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必具體表達任何觀點,只需要中間夾雜幾句點題的話,就可以應對任何作文題目。”

8月4日,紅星新聞採訪了多位知名作家、學者,談談他們對此的看法。

執教於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的著名作家 何大草

沒必要過多指責考生

真正的好文章是寫得樸素、清澈、有見識

何大草

我有三個方面想法。第一,我覺得學生非常聰明,也很膽大。高考,考過關爲原則。他寫了這麼一篇很冒險的文章,得了滿分,對他來講,他成功了。

第二,一些激烈批判這篇文章的人,也應該想一想,爲什麼這篇文章能被他這樣寫出來,它的根源、土壤在什麼地方?我偶爾也看一些學者的大作,裡面充滿了又長又拐彎的名詞術語、概念式的大轟炸,我都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可能他本人也未必懂得。那麼,有什麼資格來指責這樣一箇中學生呢?可能因爲你自己是這樣子的,走出了一種路子,後面的人效仿而已。

第三,我覺得真正的好文章,是寫得樸素、寫得清澈,還有自己的見識,這種文章是最難寫的。我隨便舉一個例子,民國時有個歷史學家蔣廷黻寫的《中國近代史》,一本書只有幾萬字,語言特別的簡單明瞭。但是那麼多年過去了,在很多的中國近代史的專著裡,仍然是經典。因爲它有自己的見識,表達方式非常清澈,不繞彎彎,不會給人帶來大的“障礙”。這本書,可能一個初中生都讀得懂。

其實回憶一下我們老祖宗孔夫子的《論語》,說的都是簡單明瞭、很家常的話,但可以讓你咀嚼不盡,這纔是最難、最高、最深的。

著名作家 潔塵:

這種文風不應該提倡

思辨的能力深度可以通過流暢曉白的語言來呈現

潔塵

不太明白爲什麼這樣的作文會得滿分?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這個學生的閱讀量確實遠超同齡人,這一點值得嘉許。另一方面,這篇文章用了很多生僻詞彙和相對生僻的典故出處,行文造作晦澀,從而嚴重影響了整篇文章的觀點表達。這種文風不應該提倡。其實,思辨的能力和深度是完全可以通過流暢曉白的語言呈現出來的。

四川省寫作學會副會長、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蔡尚偉

考生潛質可期

文章不足尚存

蔡尚偉

首先,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於文章的評價,本質上來說,有見仁見智的性質。這篇文章獲得滿分,一方面當然說明文章本身有一定的質量。我看了一下,應該說在同齡人中,他的哲學素養、語言的駕馭能力,還是出類拔萃的。特別是在這個比較浮躁、語言特別碎片化的時代,他對思想、對文字的把握,還有點像我們當年(上世紀)80年代的感覺,比較喜歡從哲學入手,讓我感到很親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還是有比較讓人欣賞的一面。

同時,我也注意到文章裡用了一些不常用的字,甚至可能是生僻字。從年輕人成長的角度來說,只要正確地適度運用,我個人還是更多地願意去鼓勵。當然這種寫法不是最上乘的寫法。最上乘的寫法,肯定是那種清新簡約的。按中國美學來說,不能是“掉書袋”,不能是炫耀式的寫作。但考慮到我們評價的時代背景和考生年齡背景,我個人覺得,他能夠寫生僻字,比不認識生僻字,肯定顯得水平要高。因爲這是一個特定的評價語境,就是在高考的環境裡。

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是,很多人的古文功底已經大幅度下降。所以,如果用純粹的文章標準來看,當然這種寫法有時顯得比較硬,但考慮到是基於高考作文的評價,我覺得他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體現他的一種綜合素質、一種文字修養。我看到這種文章,至少相信這個小孩是有一定的水平的,甚至可能是優秀的。因爲我自己還有一個背景:我們自己帶研究生,不管是碩士還是博士,感覺到現在學生的寫作水平下滑非常厲害。這個小孩表現出來的潛質,還是值得期待的。我從招生的角度,非常希望他們能夠有比較豐厚的學養、比較清晰的思維,文風又相對比較簡約,這是一個完整的要求。

另一方面,文章獲得滿分也有偶然性。包括閱卷的主觀判斷、個人的傾向偏好,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從評價的角度來說,我個人一般不太主張把作文用滿分來進行評價,顯得太滿了,甚至有點太過了。因爲客觀來說,這篇文章的不足應該也還是存在的。包括一些提法的準確與否、用詞是否精湛、思想內涵是否真的就那麼深刻,甚至針對性強不強,我覺得還是值得商榷的。

中央財經大學新聞系副主任、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 陳端

考生屬難得的治學良才

文風不宜作爲導向在高考作文中提倡

陳端

作爲在高考考場有限時間內完成的一篇作品,這篇作文從立意高度、思想深度和旁徵博引顯示的廣度來說都顯示了作者平日的深厚積累和主動思考,文章從價值觀層面來看也立得很穩,不消極不偏頗,在各種數碼文娛體驗大行其道的今天,能夠抵住誘惑深入鑽研思想性文本並展示出“六經注我”、以思想駕馭辭采的能力,這樣的學生無論從悟性還是毅力上看都屬難得的治學良才。

從高考作爲人才選拔手段的角度看,對本文給予滿分作爲對該生既往學習付出的肯定並不過分。問題的焦點其實是:高考作文評定標準對於衆多考生具有示範效應,這種艱深到專業閱卷老師初看可能都沒能完全領會文章精彩的表達方式是否值得提倡?

就題目本身來說,通過這篇作文可以大體檢驗出青年學生對自我人生期望與家庭、社會期許之間落差的看法,題目自帶的價值導向特質彰顯無疑。所謂文以載道,撰文表述觀點的目的是獲得理解和認同,作爲對這種檢驗的迴應,明晰流暢地展示自己陽光積極正向的價值態度拿到好成績的概率肯定是比較大的。

在高考閱卷每篇文章受讀時間極其有限的場景下,本文相對艱深晦澀的行文表達風格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如果不是在嚴謹的閱卷流程下遇到了慧眼識才的閱卷老師,也有可能出現明珠蒙塵泯然於衆的情況。即使這篇作文給到了滿分,但這種文風並不適合作爲導向標杆在高考作文中提倡。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易丹

爭議好事

如果寫得明白、曉暢會更好

一篇文章,讀者一多,肯定各種各樣的反應都有,這很正常。高考閱卷老師有他自己的標準,這個標準不一定是大衆的標準。所以我覺得,有爭議反而是好事,說明很多人都關注這個事。

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爲他稍微做得過了一點。作爲高中生,寫這樣一篇文章,多多少少就有點,叫做賣弄的意思吧。我覺得寫得更明白、更曉暢,更發自內心的那種感覺,可能要好一點。如果我來做評閱老師,我肯定會覺得這篇文章稍微有點做作。(滿分100分的話,)可能就80分到85分,滿分肯定不行的。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 匡宇

高中語文應試教育

與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社科教育的斷裂和分化

匡宇

這個事件的關鍵問題,不是那篇作文如何如何,而是閱卷組的判斷和評語

一方面,現在的高考作文是應試,是考試選拔和教育系統內部的內循環。這樣的高中教育系統中的語文應試教育,與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社科教育,實際上是斷裂和分化的。另一方面,閱卷組組長的評語廣泛傳播之後,實際已經成了一個媒介事件,而非單純的評分標準或文風標準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比如對作文所謂的“學術化表達”之類的褒揚,看起來是在爲作文進行辯護,並消彌高中語文教育和高校文科教育之間的分化和斷裂。但實際上,這種說法只是對學術寫作、論證、審辯等環節的無視;以及對西方哲學和現代性社會思想話語等方面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