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有人嫌棄碳水+碳水?

我能有今天的身體底子,可都是碳水+碳水打下來的江山!

讓人食慾穩定,情緒穩定的解決方案,都指向了飽腹的碳水。一方碳水養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都有着不同碳水+碳水+碳水+碳水構成的童年,身體了不起,一部分忍不住要歸功於家鄉的碳水了不起。我們如今力量滿滿,不辭辛勞千里奔赴,疲勞回首時總有一份家鄉碳水力量在心底。

湖北武漢的豆皮,油澤飽滿的糯米被包進綠豆和早稻米磨成漿的薄皮,油鍋中煎得焦脆,入口滾燙的咔嚓一聲,多少煩惱煙飛雲散了。

炸面窩的攤子,圍着滿滿一圈人,手端着熱騰騰的熱乾麪。一口油炸的餈粑香配一口滾滿芝麻醬的面香,異軌殊途的兩種碳水,融匯成難分難捨又彼此成全的絕佳。

江蘇南京的烏飯包油條,熱乎的烏米飯和鬆脆膨化的油條之間,存在着某種不言而喻的共通情感,不同的碳水分別承載了植物的清香與油鍋的熱烈,一腔香與熱,滿嘴暖與酥。

甘肅蘭州的土豆絲拌麪,甘肅高原上餘音繞樑的碳水雙響。手擀麪和濃郁醬汁彰顯力量的渾厚,土豆絲穿梭其中,跳躍出靈動的清爽,沉穩中留了幾分柔和,兩者口感變化高度配合,早午晚每個時刻都因爲它的出現而朝氣蓬勃。

廣東人的艇仔粥+腸粉組合,讓碳水有了清淡淡爽朗的形態;一碗大地魚湯做底,更是把雲吞和竹升面的雙碳水組合變得輕盈鮮美…

世間關於碳水和碳水相逢的傳說太多:在廣西,魚面要有番薯糕的唱和纔是動人;在潮汕,要用番薯喚醒稀飯的甘甜一面;麪筋配糊辣湯,燒餅配湯圓,迥異的碳水味道,總在不同的地方被收藏進相似的皮囊。

碳水一補,生活不苦。你最愛的碳水組合,爲你今天補足快樂份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