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盈利要過三道坎
龔夢澤
儘管前三季度淨虧損高達87億元,蔚來CEO李斌仍篤定公司會在明年四季度實現盈虧平衡。自信的不止蔚來,就在理想公司發佈三季報前,公司CEO李想也公開表示,L8和L9同時交付後,理想汽車也要和連續7年的虧損說再見。
回顧造車新勢力特斯拉的盈利時間表可以發現,其第一次實現季度盈利用時整整10年,而實現持續盈利,更是用時16年之久。如此看來,一方面,應給予造車新勢力更多寬容和耐心;另一方面,作爲借鑑和趕超者,應查漏補缺,最大限度地縮短由虧轉盈的進程。
進一步梳理特斯拉的盈利歷程發現,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點。其中,2018年作爲關鍵節點,公司虧損情況開始迅速好轉,並在2年後首次實現全年盈利,自此走上正軌。而這其中的關鍵在於走量車型Model3開始量產交付。
基於此,筆者認爲,造車新勢力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規模。衆所周知,作爲重資產行業,車企初期需要鉅額投資用於工廠建設和研發,這就導致了造車新勢力的前期虧損。
而想要儘快盈利,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升營收。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就是要可持續地、儘可能多地銷售車輛,這也是規模決定盈利的邏輯所在。
具體來看,首先,提升產能是前置條件。以蔚來爲例,公司於2020年二季度首度實現毛利率由負轉正,並在2021年後,達到近20%的水平。產品層面,蔚來“866”三款車已經有穩定的銷量和受衆,經營毛利已經基本可覆蓋銷售與管理費用。換句話說,現在的蔚來,最緊要的問題就是提升產能。
其次,產能問題實際上就是供應鏈問題。隨着近年來,各式各樣的軟硬件功能件“上車”,大家比的就是誰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更強,垂直整合能力更優。這是一個系統性、久久爲功的新課題,需要產業鏈參與者共同努力。總之,未來的優秀汽車企業不僅要有核心技術,有儲運能力,還要擁有對供應鏈的控制力。
最後,堅持用更高效的產品方式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這也是對中國汽車市場深度理解之後的選擇。中國汽車市場兼具最大規模和最大區域差異特點,這決定了需求的多樣化。由此完全可以通過一個平臺架構下的不同車型去覆蓋多樣化的羣體,依靠基本研發成本的無限攤薄,進而達到擴大規模,提升毛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