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時代女孩子應該要… 她:我是老師卻教不了自己女兒

▲一位當老師母親想知道如何和女兒溝通。(圖/達志示意圖

文/羅志仲「我是個老師,卻教不了自己的女兒……」

一位母親在話語中,充滿着悲傷、懊惱與無助。我問她想得到什麼,她說:她想知道如何和女兒溝通。

我好奇的是,她是怎麼跟女兒溝通的?她提到了她對女兒在衣着交友、上網方面的擔憂,可是無論她怎麼講,女兒都不聽。我說:「溝通是雙向的,但我看不到妳想溝通呀,我只看到妳想要她聽妳的話,是嗎?」

「可是,在我們那個時代,一個孩子就應該要……」

「等一下。妳女兒是這個時代的人吧,妳怎麼還要她遵守『我們那個時代』的觀念與做法呢?」

這位的媽媽遇到的困境在於:她帶着太多未經檢驗價值觀,想以說教的方式改變孩子的行爲。這是徒勞的,只會加深彼此的隔閡。我邀請她超越行爲與觀點,先看到自己的感受與渴望,也看到女兒的——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一中攝)

女兒是孤單、挫折的吧,每當她想與媽媽分享,立刻被媽媽以各種「我們那個時代」的價值觀否定,女兒內在深處想被媽媽接納、認可、理解的渴望因此落空,只能在網路、衣着、交友上得到慰藉了。

「那麼,我該怎麼做呢?」

這需要體驗,我們立刻來個角色扮演:她扮演女兒,我扮演媽媽,由她安排常遭遇情境,我們模擬對話。對話結束後,我問她有何感覺,只見她輕輕點頭,若有所悟:「我覺得自己被看見了,不孤單了。」

「妳認爲這是怎麼發生的呢?」

思索了一會兒,歸納出三點——

一,對話時,我總是注視着她,她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二,她講話時,我總是專注傾聽,並不打斷,也未反駁,她感覺自己的聲音被聽見了。三,我在感受而非觀點的層次與她對話,她覺得自己被接納了。

她說完後,隨即將這些體會寫在筆記本里。看到她如此認真,我的敬意油然而生,忍不住再補充一句,才結束這次的談話

「妳可以不認同女兒的行爲和觀點,但妳可以接納她的各種感受。」★羅志仲,教育工作者,更多文章請連結「陪伴。內在小孩數位專欄。★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您有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嗎?《ETtoday東森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