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府裡繪藍圖 探尋革命根據地

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孫俊軍攝)

孫中山文化行廣州站──陳李濟博物館。

初夏的羊城,杜鵑花爭相盛開。在廣州海珠區孫中山大元帥紀念館門前廣場,衆多遊客紛紛駐足,在孫中山銅像前留影。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此設立了海陸軍元帥大本營並寫下《建國大綱》,作出改組國民黨、國共合作、創辦黃埔軍校和國立廣東大學等重大決策。廣州,是孫中山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和政治舞臺。近日,「孫中山文化粵港澳行」採訪組深入羊城,尋訪孫中山文化傳承脈絡、共建人文灣區新舉。

珠江邊的孫中山大元帥府,一大早就有大批遊客進入參觀。孫中山先生在廣州留有大批遺蹟,很多來到廣州的遊客們都會來到中山紀念堂、大元帥府、黃埔軍校等地參觀遊覽。在大元帥府,有個小物件引起採訪團的注意──地圖。在會客廳、書房看見地圖很正常,但在孫中山的盥洗室,也看到了一張諾大的世界地圖,妥妥兒地印證了他「地圖控」形象。

「孫中山先生到什麼地方都要買地圖,房間裡到處都是地圖,喜歡在上面寫寫畫畫。」廣東省社科院原院長、孫中山研究專家張磊說。1924年,孫中山在大元帥府內寫下了《建國大綱》。這1000多字的大綱,提出了國家政府頂層設計的構想。

在孫中山的建設藍圖裡,廣東要成爲「中國的模範省」,而廣州則是「亞洲之商業中心」「中國南方世界大港」「花園城市」。

孫中山先生還認爲,廣州要建立機器製造等城市支柱產業。在孫中山和他的兒子孫科的經營之下,廣州得風氣之先,成爲中國第一個有市政體制的城市,迎來了一段高速發展期。

大沙頭稠密的樹蔭裡,廣九鐵路紀念園沿街而建。建於清代的廣九鐵路見證了百年中國歷史,實現了人便其行、貨暢其流。直到上世紀70年代,大沙頭火車站仍是廣州最大的火車站。1922年夏天,孫中山來到廣九站,乘火車趕到50公里外的石龍坐鎮指揮攻打陳炯明部的戰鬥。

鐵路夢今已實現

孫中山先生心中一直心懷「鐵路夢」。他從臨時大總統職務退位之後,專注於修鐵路。在他撰寫的《建國方略》中,他認爲鐵路修建能帶動廣州及沿線地區發展,「應由廣州起向各重要城市、礦產地引鐵路線,成爲扇形之鐵路網,使各與南方大港相聯結」。

張磊表示,「孫中山提出的鐵路建設思想和規劃,對於中國鐵路建設影響深遠,不僅對於20世紀20至30年代中國鐵路建設高潮的興起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孫中山規畫的青藏鐵路,與現在青藏鐵路的走向基本一致。廣州至貴陽、南寧鐵路,大體與剛建成不久的貴廣、南廣高鐵走向一致。」

秉承孫中山的規畫,如今中國大陸鐵路營業里程已突破1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已突破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火兼文武調元手,藥辨君臣濟世心。」紅漆大門上看到這樣一副對聯,這便是廣州人盡皆知的中藥老字號「陳李濟」藥廠,採訪團走進陳李濟中藥博物館內探尋這家藥企與孫中山千絲萬縷的聯繫。

陳李濟的紅色傳承

李朗如是「陳李濟」創始人李升佐的後人,曾以商業奇才讓陳李濟擺脫經營困境躍升爲全國三大中成藥廠之一;國難之際棄商從戎,矢志不渝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民主革命。在陳李濟中藥博物館裡,圖文並茂地生動記錄了李朗如與孫中山的故事。

「陳李濟的濟世之路,始終與時俱進,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完成時代賦予自身的使命,陳李濟的長壽基因裡一直注入了『紅色血脈』,我們與中山從精神文化上緊密相連」廣州白雲山陳李濟藥廠董事長石洪超介紹說。

模範城邁向國際大都市

位於越秀山的廣州博物館曾經是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時與宋慶齡在粵秀樓居住的地方。

當年,就任市長的孫科籌措市政建設經費,開始築路浚渠拓寬街道、整治環境建設公園,強化治安整頓風紀和新設學校。在教育方面,孫科設置的「市民大學」不限學歷年齡皆可報名入學,授課者均爲名重一時的學者名士,此外還設立了專爲聾啞人、盲人開設的學校。

1920年底,孫中山再次回粵建立革命政權,此時孫科感到市政公所規畫不全,建議另建新制,組織一個現代化都市的市政系統,並連夜草擬了《廣州市暫行條例》,確立了城鄉分治、市長爲一市之代表等原則。12月23日,《條例》正式頒佈,開創了近代中國的市政制度先河。《條例》中首創的「公安」「公用」兩局名稱,後來廣被沿用。

孫氏父子對廣州進行的設想、改革和建設,成爲當時的「模範城市」,也成爲第一個由中國人主持規畫市政建設並取得成就的大城市。

在廣州的大街小巷,卻留下了孫中山的各種印記。這座城市的民衆,用各種不同的形式紀念着這位世紀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