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淨零藍圖 桃市府揪產業合作
「大桃園淨零新經濟論壇」與談二:低碳經濟、企業創新與產業永續。主持人《中國時報》副社長王儒哲(中),與談人:桃園市政府環保局局長陳世偉(右二)、桃園市政府經發局局長張誠(左二)、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右一)、大亞綠能副總經理沈佑霖(左一)。(陳麒全攝)
《中國時報》副社長王儒哲。(陳麒全攝)
桃園市長張善政上任後以「智慧城市」爲目標,且格外重視AI技術的應用,在「大桃園淨零新經濟論壇」交叉會談中,桃園市環保局長陳世偉指出,AI科技判讀機動車輛的黑煙排放、河川水色檢測,皆對社會有助益也獲得多項國際獎項。經發局長張誠也呼籲,每個產業都有不一樣的淨零藍圖,期盼桃園產業都能跟市府合作,找出自己的淨零藍圖。
陳世偉表示,環保局運用了許多AI技術,雖前幾年還在摸索學習階段,但已獲得多項國際獎項,今年AI運用到環境污染辨識系統,針對固定污染源,如工廠煙囪排放黑煙,利用AI系統,讓AI辨識準確率達到80%。桃園也特別跨局處合作靜桃專案,民衆改裝排氣管的噪音造成民衆夜間困擾,爲了要打擊犯罪也用到AI系統判讀。
陳世偉也說,若有不肖業者在河川排放廢水,也能透過AI判讀檢測,並回傳到檢測中心及同仁的手機,可有效及時掌握污染河川的情形。另AI自動灑水系統對於工業區也有大幅幫助,只要在工地附近擺放空氣盒子就可360度灑水,且空氣盒子是運用太陽能,可有效減低人工及電費。
陳世偉提到,環保局去年找出了桃園7家高碳排量的工廠,討論是否可在2030年脫煤,目前已經有些廠家明年不再燒煤,另幾家廠家則是選擇用天然氣或其他燃料來發電,環保局也開辦碳盤查課程,企業可與環保局合作提出減碳計劃。
大亞綠能副總經理沈佑霖表示,減碳的重要性是全球趨勢,也是身爲地球公民的責任,大亞集團成立於1955年,至今已有69年的歷史,本來是做電纜相關,現在轉型爲太陽能儲能系統,因電力創造後需儲存或使用,因此儲能系統是很重要的節點。
沈佑霖指出,電力系統是很微妙的事情,在地下2至30年不會替換,大家習慣用電卻不會注意到背後能源的運用問題,因此綠電是國家制造業的競爭力,風能、太陽能及水力發電若能擴大開發,即可降低能源成本,也是一種優勢,另分散式能源也很重要,若只單靠火力電廠支撐,設備故障後會產生大規模停電,因此現在大部分都建置了很多相關的系統,降低風險,防止一次性潰敗。
沈佑霖也說,再生能源的產業可以促進地方就業,並吸引國外的投資者,在臺設立AI中心可藉此推動綠色經濟的成長,也是國際的形象,靠綠色能源減少二氧化碳跟溫室氣體的排放。能源是個特殊產業,大家需要它,但卻不會在乎它是怎麼來的,因此注重環境友善,纔能有穩定又幹淨的電力來源。
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表示,新經濟的3大要點爲科學、創新及創業力,學校與公部門企業合作,實現桃園永續城市的目標,面對淨零碳排節能,學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依照素養及專業能力培養人才,而陽明交大以工程及數理爲背景,因此專業教育是一大強項。
「現在碰到很多問題是科技造成,還是要由科技解決。」林奇宏說,透過數位轉型能夠達到碳排淨零的目標,但數位轉型不是無紙化、數位化,也不是數位優化,現在普遍人認爲綠能的成本很高,因此都有不好的印象,且全球都在推這件事情,變得「不得不做」。
林奇宏也提到,很多時候理念是對的,但冠上「很貴」之後就很少人願意做,因此數位轉型才顯得那麼重要,只要連結科學、創意、創業精神,就可以讓碳排淨零繼續往下走,尤其臺灣最厲害的就是創新,很多小企業在創新爲主體推動經濟的現況下是很有活力的。
經發局長張誠提到,產業永續圍繞「碳盤查」、「碳檢驗」及「碳交易」,根據環保局去年的統計,桃園市工業碳排佔70%、交通佔15%、住商和其他佔15%,因此碳減量是市政府一定要做的項目,經發局成立低碳化服務中心,針對每個工廠產線的不同,市府可協助企業智慧製造轉型。
張誠說,桃園有1萬2000家工廠,有固有的生態系存在,因此企業創新要注入新的動能,預計明年初會有知名的加速器公司進駐桃園,藉此形成新的生態系,雖臺灣沒有矽谷那麼強大,但新創公司駐點桃園併成立新的研發孕育中心,就是跨出重要的一步。
張誠也說,目前桃園電路板協會已經提出產業的淨零藍圖,呼籲桃園各個產業都可與市府合作,由於每個產業的藍圖不一樣,需要花點時間研究,找出適合自己的淨零藍圖,市府也提供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的項目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