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差點全吃光! 養殖戶不敢向「牠」討公道

▲稀有候鳥東方白鶴回來了。(資料圖/翻攝 齊魯晚報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近年,大陸政府重視保育尤其是「保護候鳥」,其中,天津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今年光是東方白鸛來的數量就是往年的三倍,這個好消息卻讓附近養殖漁戶很尷尬。因爲,迎來的候鳥任意在魚塘覓食,吃到只剩兩成左右,損失慘重,這場人鳥大戰應該如何解決?

東方白鶴「養回來了」

大陸媒體搜狐平安天津文章介紹,大陸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抵達天津的東方白鸛是往年同期的3倍,「東方白鸛的全球總數量已經達到9000多隻。截至目前,天津市監測到的數量超過5000只。」此前,官方數據顯示,全球東方白鸛僅3000只左右。

天津是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七裡海溼地又是重要的遷徙中轉站,今年秋冬季以來,七裡海溼地已迎來累計超過10萬隻候鳥,比去年同期多了3萬隻左右。

▲東方白鶴曾在七裡海溼地遭毒殺 。(資料圖/翻攝新京報

候鳥任意吃「魚塘變食堂

該報導指出,這確實是好消息,但是對養殖戶來說相當頭大,因爲他們遇到高級強盜。養殖戶老馮幹介紹,「今年來的候鳥也太多了,成羣成羣地飛到魚塘吃魚。帶頭的是鸕鶿,後來是東方白鸛,滿塘的魚說沒就沒了。」

各類候鳥給養殖戶帶來了多大經濟損失?根據當地養殖戶說,「一隻鳥一天要吃2到3斤魚,持續了一個月左右,多的時候來的鳥上千只,兩片魚塘一共損失了15萬斤魚,差不多損失了50萬元左右。」

七裡海溼地附近還有過多農戶,靠養殖魚蝦蟹爲生,受損失還有在70多公里外的北大港溼地,農戶們面臨同樣的窘境,「今年鳥兒實在太多了。」

村民無奈「人鳥和平共生

護鳥志願者們介紹,早期有養殖戶不懂,投毒害死東方白鶴因此判刑,爲了讓村民更清楚,現在會發了明白紙宣傳畫,講清楚哪些藥可以用哪些不能用,還讓養殖戶們簽了承諾書,承諾不使用禁藥、不獵捕傷害鳥類。

村民盡守本分保育,知道不能傷害牠們一分一毫。志願者也不斷強調,「候鳥來了不能轟,飛了老遠,如果沒有足夠的食物補充,有可能餓死在半路上,所以就讓牠們吃,如果驚嚇甚至不懷孕。」

護鳥志願者王建民說,以前候鳥棲息地時常發生驅趕覓食候鳥的事件,簡單一點的是敲盆、搖旗、放喇叭放炮嚇鳥也十分普遍,甚至毒鳥電網偷捕常常發生。由於東方白鸛離開得晚,今年護鳥志願者格外重視,天天24小時巡邏。

▲天津政府採取「保育放流」,把候鳥從魚塘引回溼地。(圖/翻攝 齊魯晚報)

政府「投食引候鳥」

溼地裡明明也有魚,爲什麼專挑魚塘「下口」?天津七裡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陳力說,「動物捕食的時候也考慮投入產出,溼地可歇腳,但候鳥發現魚塘養殖魚密度更大,捕魚成功率更高,自然去魚塘捕魚。相比之下,自然水系的魚密度肯定達不到這麼高。」

爲了解決養殖戶困擾,七裡海溼地管委會召開專家諮詢會,最後提出了「保育放流」的解決方案,把周圍更多的鳥類,吸引到自然的溼地生態環境中來。通過一系列水位調節,已經營造出了近2萬畝的淺灘,各種各樣的水深環境可以供不同鳥類生存。隨後,又投放了1萬斤的魚苗,以大小在5到10釐米的鯽魚爲主,比較適合鳥類食用。另一邊的北大港溼地,也投入了新的魚苗。

鳥類專家莫訓強也提出擔憂,「是否對候鳥進行投喂,我們專家團隊意見向來都比較一致,那就是非必要不干預,尤其是鸛類很容易對投喂產生依賴性,這是我們不希望存在的。」另外投喂可能會使候鳥更密集聚集也是風險,尤其是在禽流感暴發的時期。

政府積極維護溼地生態引走候鳥,是村民和養殖戶們所樂見的,可是今年的損失怎麼辦?村民們盼着政策快點出臺。即使心疼損失,大都選擇和鳥兒「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