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臺旅遊景點攻略

雨花臺烈士羣雕

它是雨花臺烈士陵園標誌。建於1979年,高10.03米,寬14.2米,厚5.6米,由179塊花崗岩拼裝而成,總重量約1300噸,是目前我國同類題材花崗岩雕塑之最。它主題突出,層次分明,上實下虛。大家請看:那戴着鐐銬、蔑視敵人的工人;橫眉冷對的知識分子;怒目圓睜的農民;臨危不懼的女幹部;咬緊牙、抿着嘴的小報童;身陷囹圄、充滿勝利希望的女學生;栩栩如生地再現了九位先烈在就義前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

這9位烈士是誰?這麼高大威武、渾厚凝重的雕塑出自哪位大家之手?他們是成千上萬革命先烈的代表,而不是具體的哪些烈士;這個羣雕是我國著名雕塑藝術家劉開渠大師設計,由廣州、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的雕塑家集體創作完成的。還有的同志問爲什麼選9個人?這是根據中國的"9"爲大爲多的傳統民俗而沿用的,寓意在雨花臺犧牲的先烈人數非常之多。

塑像爲什麼建在這裡?因爲這裡是北殉難處烈士就義原址,是殺害革命烈士最多的地方。在雨花臺共有三處烈士殉難處,這裡是北殉難處,1927年至1937年國共十年內戰時期殺害的烈士多集中在這裡。東殉難處位於東崗坡下,是反動派解放前夕殺害共產黨人革命志士場所;西殉難處位於中崗西側,爲烈士叢葬地,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了衆多烈士,草草掩埋於此,風雨侵蝕,歲月流逝,此地曾白骨累累,被老百姓稱爲"髏上髏"。在東、西殉難處,都建有紀念性的標誌,大家一會兒經過時可以看看。

雨花臺烈士紀念碑

矗立在我們前面的就是雨花臺烈士紀念碑。碑名和前面烈士紀念館館名都是由鄧小平同志題寫的。建成於1989年,位於佔地面積5010平方米的雨花臺主峰廣場上,由紀念碑、碑廊、地下大廳三部分組成。紀念碑爲花崗岩貼面,高42.3米,有人能說出他的寓意嗎?(它是寓意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有哪位遊客注意到我們剛纔進的雨花臺北大門高多少米?有什麼寓意嗎?(它高11.7米,是紀念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紀念碑由碑額碑身碑座三部分構成,碑額似紅旗如火炬;碑身正面鐫刻鄧小平手書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背面有江蘇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寫、著名書法家武中奇書寫的碑文;碑座前立有一尊高5.5米、重約5噸以"寧死不屈"爲主題的青銅圓雕,有的同志說他像鄧中夏烈士,其實他也是衆多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象徵。

碑廊恢宏留瑰寶

紀念碑廊,建成於1992年,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現代碑廊。長144米,共用180塊黑色大理石,鐫刻着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等三篇馬列經典著作,正文累計47043字,由趙樸初、蕭嫺、費新我、陳大羽、尉天池、武中奇等36位著名書法家篆寫。紀念碑廊豐富了烈士陵園區的內涵,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瑰寶,又是留給後人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該書法藝術已編輯成《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廊墨跡》,由江澤民同志題寫書名。雨花臺風景區共有四處江澤民同志的題詞,遊客朋友們,你們能說其他三處嗎?(細心的朋友已經發現,一進雨花臺大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碑"就是江澤民題寫的;1994年清明節,江澤民爲雨花臺烈士陵園題詞:"弘揚先烈精神,獻身四化大業",該題詞陳列在烈士紀念館的序言廳內,一會兒進紀念館參觀時可以看到;還有一處是"忠魂亭",也是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國家領導人爲一個單位四次題詞,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倒影池、紀念橋

從烈士就義羣雕、到紀念碑、碑廊、倒影池、紀念橋、紀念館、忠魂亭,形成了氣勢恢宏的雨花臺紀念建築羣,可與美國的林肯紀念堂相媲美。該組建築在1999年第26屆世界建築師大會上獲金獎,兩邊綿延的東、西炮臺山上廣植蒼松翠柏、紅楓鮮花,使這組經典建築莊嚴肅穆、氣勢磅礴。雨花臺紀念建築的構思非常巧妙,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前面的倒影池就是利用原有地形,運用物理學折光原理,巧妙地將紀念碑、紀念館的影像在池中南北兩端水面上顯現出來,形成獨特的景緻,供人們欣賞。倒影池南北兩端各有一塊花崗岩和大理石照壁,北面照壁上用漢、壯、蒙、維吾爾、藏五種民族文字鐫刻着《國際歌》,南面的這塊是用這五種文字鐫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倒影池南端兩側各有一座肅然垂立的圓雕,高5.5米,戰士手握鋼槍肅立,少女扶手胸前,他們神情嚴肅,目光柔和,表達了人們緬懷先烈,繼承遺志的主題。

1986年7月動工,1987年1月建成。爲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雙曲不等跨拱橋。長103米,寬12米。橋面兩側有1米寬的臥式花崗石欄杆,坡面上鑲嵌有直徑1.02米花崗石雕刻的24只花圈,表達了人們對先烈的無限崇敬之情。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

穿過紀念橋,就是聞名於世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它坐落在距紀念碑450米處的任家山上,1988年7月建成開放。由著名建築大師楊廷寶先生生前設計,齊康教授完成。館東西長90米,南北側翼伸展49米,頂高26米,建築面積5900平方米。爲重檐屋頂兩層樓,正門洞開的建築。乳白色琉璃瓦屋頂、花崗石貼牆面、白色大理石窗框,把紀念館裝點得分外巍峨壯麗。館門庭南北兩面均雕有2.5米見方的"日月同輝"花崗石浮雕,象徵着烈士精神與河山共存,與日月同輝,成爲紀念館的標誌。門庭南上方刻有鄧小平手書的館名。1999年紀念館陳列改造後,共展出1519位烈士的事蹟,展出革命文物1107件。展廳內新的陳列融多媒體系統、隨身聽講解系統、燈光音響系統以及著名藝術家創作的背景音樂和美術作品爲一體,成爲全國同類場館中的一朵奇葩。

忠魂亭和忠魂亭廣場

忠魂亭是雨花臺烈士陵園區的"句號"工程,由南京市30萬共產黨員交納特殊黨費興建。該建築由"忠魂亭"、"忠魂廣場"、《思源曲》水池、《忠魂頌》浮雕四部分組成,於1996年7月1日竣工。"忠魂亭"由江澤民題寫亭名,位於主體建築羣南端海拔43米的坡頂上。用花崗石砌成,主體建築長、寬各邊長5.8米,高8.3米,尖頂四門方型鋼筋混凝土結構。西面亭裙刻有南京市30萬共產黨員捐資興建的標識。忠魂廣場位於忠魂亭與紀念館之間,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金剛砂石鋪就的地面,厚重堅韌,突出了忠魂亭深沉壯觀的氛圍。《思源曲》水池在忠魂亭北坡和忠魂廣場南緣間,長20米,寬15米,深1.5米。寓意"不忘先烈,永志紀念;飲水思源,代代相傳"。由江蘇省美術館組織藝術家設計創作的《忠魂頌》浮雕,立於《思源曲》東西兩側,長20米,高3米。浮雕的主題爲"獄中鬥爭"和"刑場就義",涵蓋了英烈威武不屈、悲壯卓絕的歷史風采。

東、西烈士殉難處

東殉難處位於東崗坡下,爲反動派解放前夕殺害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處所。1950年就建立了標誌性建築。1996年改建。黑色大理石鑲貼背牆,寬12米,高2米,立有紀念標誌一座。

西殉難處位於中崗西側,爲烈士叢葬地。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了衆多烈士,草草掩埋此處。風雨侵蝕,歲月流逝,此地曾白骨累累,被老百姓稱爲"髏上髏"。1950年雨花臺建立了標誌性建築,紀念死難烈士。西殉難處西部建成了紅領巾廣場和兒童活動中心。

涌泉廣場

1998年,在烈士墓區的對面又建起了這座涌泉廣場,它是烈士墓區的配景工程,由圓形小廣場、通道、平臺、水池、花廊組成。平臺中間爲橢圓形水池,池中的三股涌泉奔流不息,寓意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革命傳統,世代相傳。平臺後側爲長條形花廊,是遊客休憩的理想場所。

知名烈士墓區

雨花臺知名烈士墓區,它位於雨花臺主峰東南方,建於1983年,面積4240平方米。這裡掩埋了1926年至1949年犧牲在雨花臺及南京地區的已知姓名的17位烈士的靈柩。請看墓道兩旁的龍爪槐(又名蟠槐、倒槐),多麼像身披甲冑,手持長矛,守護着烈士英靈的衛士。

三烈士墓

位於雨花臺區望江磯夏家凹,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葬着抗日戰爭時期"皖南事蹟"中犧牲的中共中央東南分局書記、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書記、新四軍副軍長項英,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參謀長周子昆的陵寢。1955年經中央軍委批准,華東軍區和南京市人民政府組成了"三烈士墓"建墓委員會,將三烈士遺骸由皖南遷至南京安葬,並由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該墓地環境幽靜,綠樹成蔭,並建成了新四軍皖南事蹟史料陳列室,分"前言"、"三烈士簡介"、"新四軍戰鬥歷程"、"皖南事變經過"、"民族忠魂三烈士"五部分。陳列了近200幅照片,將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的題詞及珍貴史料向羣衆免費開放,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成爲雨花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大家有時間,歡迎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