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特色的精英主義和舉國體制

編按在「中國崛起」逐漸成爲現實情況下,如何認識與評價中國道路是一大課題,也有多種不同見解。我們摘編了兩種有代表性的見解,提供讀者參考判斷。

當前的國際經濟金融體系,基本上是由西方自由主義所主導。西方經濟及金融出現了空前的結構性危機,亦標示着新自由主義的破產。但是大陸學界輿論界,明知西方經濟理論已經進了死衚衕,仍繼續跟人家的老路走下去。

過去30年,中國以相對低的代價,成功地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規模之大、速度之快的社會變遷,這是舉世公認的奇蹟。這總不可能完全歸結爲幸運吧?總有些事情是在這段期間持續做對了的。

現代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而作爲全球大國的必要和足夠條件,是能自主制訂和執行證實優越的遊戲規則。中國是自上世紀90年代蘇聯東歐崩塌以來,極少數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有趣的是官方整天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現在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都重拾社會主義的精粹,但大部分中國人,包括著名學者等,竟然都不知道優越在哪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提出,是有別於「傳統模式社會主義」。1982年鄧小平在十二大中,首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也者,不在於立足於中國基本國情和現狀,而更重要的在於它於傳統的社會主義論述之外,另闢蹊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如何對待「階級」和「階級鬥爭」是很尖銳的現實問題,並因此爆發了「文革」。階級問題的核心是剝削,消滅剝削,就解決了階級問題。所以在鄧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述中,突出消滅剝削,根本就不正面提階級。後來發展江澤民的「三個代表」,也不提階級,思路是一貫的。這一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其他牌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分別,也是中共作爲革命黨執政黨在看問題時角度的分別,「得天下」與「治天下」是兩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執政的社會主義理論。

鄧小平認識到,要從建設的角度考慮社會主義,就要追溯到源頭:社會主義的目的是爲了什麼?目標不是把資產階級鬥臭鬥垮。「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要人人都能過更美好的生活,再沒有別的了。

「以人爲本」解放生產力

這同時也是胡錦濤「以人爲本」的思路。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也就是人的解放,這隻有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條件底下,纔會實現。

「解放生產力」,在於改變不適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亦即是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發展生產力」是經濟改革和建設,其中,「發展第一生產力」就是科技的突破,也就是「科教興國」這基本國策的由來,並且是下階段經濟發展的重點。而「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爲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再進一步具體化和政策化爲「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西歐的社會民主主義者跟大陸都開始明白到市場機制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效率和公平,不是彼此不能相容的關係。鄧小平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全新態度,西方也提出「第三條路」的方向。大陸很多時候都說,讓各種矛盾於發展過程中得以解決,其實背後就是基於這個道理。這從零和遊戲的範式飛躍至非零和範式,是觀念和思維上一大突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多走一步,從和諧社會的闡述:「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抓的變數已經超過社會、經濟和環保,還加上政治、道德、人的解放等,要一起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圖畫,目標要在當代就解決一大堆互相連繫互相制約的問題。

協調發展與「舉國體制」

協調發展要求一個有效機制,把社會上一系列複雜的目標集中起來,排出輕重緩急的優先次序,通過不同的政策和資源分配,全部加以不同程度的滿足。西方的民主政治,不同政黨代表不同集團的利益,沒有可能扮演公正和有力的協調者的角色,因而難以有效的落實協調發展的理念,長期陷於政府與市場的矛盾中,近年來很明顯一放就亂,全球經濟都被金融利益集團所搞垮。

在中國,中共是代表全國先進的精英,有誠意和能力從整體利益出發,不偏不倚地聽取社會各方面的要求,根據合理的優先次序去作出平衡,是中國社會上毫無異議,也暫時難以替代的協調者。

此外,有在社會主義制度底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使中國能快速工業化;能一下子搞出「兩彈一星」,保障了國家的安全;能有效的控制了人口;能以全球8%的耕地,養活22%的總人口;能扭轉荒漠化的局面,大幅增加森林覆蓋率;能快速大規模動員救災等。

知道良好管治需要有理想的專業精英於完善的法制底下運作,而非靠職業政客,和鼓勵民粹主義及製造人民有權力的假象;清楚市場的作用並瞭解它的侷限,而能以政府機器有效推動改革開放,政府與市場雙翼齊飛,相得益彰。這是中國體制上的兩大發明。中國過去30年的成功,可以說是精英主義和舉國體制結合的成果。展望未來10年,這兩大優勢,將隨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爲工具箱,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以及朝向法治的發展,加強公民社會和輿論的監督和制衡,其威力將只會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