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機構獲基金投顧資格 將“親自”開展業務

(原標題:又一批機構基金投顧資格 將“親自”開展業務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近日,又有多家機構拿到了新一批的基金投顧資格。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這批取得基金投顧資格的機構包括工銀瑞信、博時、興證全球廣發招商、匯添富、華安銀華交銀施羅德等10家基金公司,也包括中信證券國信證券等券商,是目前爲止獲批機構數量最多的一次。

不過,據記者從基金公司獲悉,目前都只是取得備案函,距離正式開展投顧業務還有一些環節需要完成,比如還需要通過場檢等。此外,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均向記者表示,取得投顧資格後開展業務的將是基金公司主體,這也與此前多家基金公司通過子公司開展相關業務有所不同。

多家機構規劃投顧藍圖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通過子公司做的都是有基金銷售牌照的,如果沒有銷售牌照的,只能是出投顧策略,然後藉助渠道去推。”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獲批的機構中,其實有不少早幾年就已經在做相應的業務佈局。比如工銀瑞信,早在2017年就已經在開展投資顧問業務研究,2020年開始嘗試基金組合功能;博時基金的投顧業務也有兩年的籌備過程;招商基金早在2015年便開始基金組合策略的研究,先後推出“量子智投服務”與“智能財富管理平臺”。

具體到未來如何開展基金投顧業務,多家機構已經規劃了自己的藍圖。比如博時基金,在投資團隊和管理能力方面,主要圍繞資產配置和基金優選兩條主線搭建科學、系統化的投資管理框架,在客戶投資體驗方面,博時基金將會打造“投前-投中-投後”的全過程鏈條的投顧陪伴服務體系

興證全球基金投顧業務運營負責人黃鼎鈞則表示:“對我們而言,顧問服務和投資能力同等重要。如何深刻理解投資者的需求,打造從客戶需求出發的貫穿投資者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閉環,是開展投顧業務的重要抓手。”

“與投資者的深度溝通與持續陪伴,有助於引導客戶進行長期、理性投資,避免盲目選擇、頻繁申贖、短期持有等行爲。公司根據過去長時間積累的投資者教育經驗,和近年快速發展互聯網基金運營實踐,已搭建系統的投顧服務框架,以及涵蓋投前/中/後的服務運營體系,深入解決各個階段投資者的服務需求,相信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加理性投資,選擇與自己投資目標更相匹配的組合策略。”黃鼎鈞進一步說道。

而招商基金的想法是,基於客戶畫像,結合投研優勢,持續豐富主動管理投顧策略組合,發展更多細分風險類型的投顧策略組合,實現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個性化的財富管理指導和更個性化的陪伴服務,從“顧”到“投”再到“顧”,閉環式解決投資者從需求端到產品端的投資難題,幫助客戶逐步建立更長期、理性、健康的投資習慣

目前有30多家機構獲批

2019年10月,證監會向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基金銷售機構下發了《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來,基金投顧業務在此前已經有過3批機構取得相關資格。

從一開始的5家基金公司或旗下子公司,再到第二批3家基金銷售機構,再到第三批的銀行、券商,基金投顧隊伍越來越大,如果加上此次第四批拿到資格的機構,整體已獲批的機構已超過30家。

而這些基金投顧機構的出現,其實對於基金投資生態的改變,還是在慢慢發生一些作用。

招商基金指出:“2019年分別有26.9%、19.1%的投資者接受專業投顧輔導或者投資專家推介,較2018年的17.2%、6.3%以及2017年的15.0%、5.1%顯著上升。”

進入2020年以來,不管是支付寶平臺上的“幫你投”,還是第三方的盈米基金,又或是易方達基金等機構,其投顧的客戶人數都在不斷攀升。

在記者身邊,經常聽到有朋友或同事選擇基金投顧業務,其實證明了基金投顧業務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親睞。

在興證全球基金總經理莊園芳看來:“投顧業務的核心是彌合公募基金真實長期收益和投資者真正獲得收益之間的差距,提升投資者的盈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