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批判性思維去僞存真!C計劃X《學會提問》來啦

/Bruno Mangy/

近期,由國家一級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批判性思維經典書籍《學會提問》(百萬紀念珍藏版)火熱上市,C計劃聯合創始人、批判性思維推廣者郭兆凡受邀作爲本書唯一視頻導讀專家,圍繞以下五大問題,進行了時長1小時的詳細解讀:

1.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2.爲什麼要學習批判性思維?它解決什麼問題?應用場景是什麼?

3.批判性思維最核心的方法是論證,什麼是論證?

4.什麼是糟糕的論證?

5.什麼是好的論證?

作爲國內首家引入批判性思維理念,並進行體系化課程設計的專業機構C計劃的聯合創始人,在本書導讀中, 郭兆凡老師不僅介紹書中的案例,還會增加一些與中國社會、和每個人學習生活結合更緊密的例子,讓我們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提高閱讀效率,感受批判性思維帶來的價值。

/ C計劃的C,指的是Critical Thinking,

即批判性思維 /

/ 購買圖書可觀看完整版導讀視頻 /

《學會提問》自1991年出版以來,30餘年經久不衰,豆瓣千人評價8.6高分,銷量百萬,已成爲哈佛等300多所高校入門讀物,是全球公認的批判性思維領域經典圖書。

兩位作者分別爲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的傑出經濟學教授尼爾·布朗(Neil Browne)和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圖爾特·基利(Stuart Keeley)。

布朗教授曾受聘於威斯康星大學、印第安納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等幾十所大學,協助培養教職員批判性思維技巧。他也任職於《韓國批判性思維期刊》的編輯委員會,還是“國際批判性思維大會”的主要發言人。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 2500 年前的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他通過詰問法(Socratic questioning)向當時的希臘公民提出各種問題,比如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勇敢,發現很多人很無知,但又不知道自己的無知,沒有思考過自己相信的一些觀念並不可靠。此時,他就提出要分析概念、重視證據、進行推理,這些正是批判性思維的關鍵要素。

/郭兆凡老師對《學會提問》的獨家寄語/

而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正式概念,是由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在1910年提出,並之稱爲一種“反省思維”(reflective thinking):“對任何信念任何假定的知識形式做積極的、持續的以及審慎的考慮,依據是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可能引出的結論”。杜威認爲,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應成爲教育的重要目標。

所以,批判性思維並不是動不動質疑、批判別人的意思。

批判性思維是以“論證”爲核心工具,決定人們應該信什麼和做什麼的一種理性的、反省性的思維。它最終的指向是形成獨立的觀點,成就獨立的思想和人格。

經過兩千年多年的發展,批判性思維今天已經融入到各個學科和領域中,從哲學到科學到更多細分學科。以《學會提問》爲例,正如本書作者所說,它已被廣泛應用於法律、英語、藥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學以及各類社科課程,同時還被普遍應用於中學(美國)課堂裡。

/ 點擊封面,在C計劃商店下單立享7折購書 /

什麼時候學更適合?

也許,你會問:

書,我已經看過了,還想更深入地學習批判性思維,應該怎麼做?

我知道批判性思維很有價值,但當面臨具體問題時,應該怎麼用?

如果你查閱國外名校的網站,不難發現像牛津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等高校已經開設批判性思維的相關課程,其價值可見一斑。

/ 海外名校官網有關批判性思維的信息 /

換言之,除了書籍之外,系統學習批判性思維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通過課程。

既然是課程,那麼第一個問題——多大年齡開始系統性學批判性思維更好?

答案是“越早越好”,爲什麼呢?

並不是炒作焦慮,而是科學研究證明越早培養思維,越能夠早爲孩子的認知、社交和情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他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挑戰。

如果當孩子長大後,再想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將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困難重重。

2022年,《Nature》發表了一項由劍橋大學、費城兒童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題爲《人類一生的大腦發育圖》 (Brain charts for the human lifespan) 。該研究首次呈現了人腦在整個生命週期內的發育圖。

/大腦神經發育(圖源:Nature)/

研究發現,大腦灰質(腦細胞)在妊娠中期迅速增加,6歲前達到峰值,之後緩慢減少。而大腦灰質在神經系統中扮演關鍵角色,對認知功能、運動控制、記憶學習、情感、語言溝通、社交認知等產生決定性影響。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的《兒童早期發展的科學》(InBrief: The Scienc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報告也指出,大腦的可塑性在生命早期最高,隨着年齡增長逐漸降低。成熟大腦專門化後,承擔更復雜的功能,但適應新能力會減弱。

那如果說,我接觸到批判性思維時,已經是成人了,還來得及嗎?

當然來得及,雖然沒有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容易,但就像我們健身需要訓練肌肉,成人期的鍛鍊學習依然重要且有效。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類似於“大腦體操”,它能提升分析、評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生活和工作大有裨益,只要學就會有幫助。

/ahra kwon/

在哪裡學更專業?

第二個問題——在哪裡學?

首選C計劃。

C計劃的C,指的是Critical Thinking,即批判性思維。

C計劃成立於2016年,是國內首家引入批判性思維理念,並進行體系化課程設計的專業機構,爲兒童、教師、職場人士提供不同類型的思維課程。

作爲一家社會企業,C計劃的所有行動均源於使命——“推廣思辨教育,重塑公共理性”。

我們希望通過思維教育能夠讓更多人學會明智決策,收穫自主和美好的人生;通過培養一個個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公民,來推動社會進步,成就一個更加理性、良善、多元的社會。

不僅有使命與理念的情懷底色,我們還有“專業”的硬核支撐:

1、團隊專業

C計劃的三位主創:郭兆凡、藍方、葉明欣,本科和研究生分別畢業於清華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巴黎政治學院、北京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擁有深厚的邏輯基礎、人文素養、課程經驗,她們領銜課程設計,獲得業內普遍認可:

● 受邀在中國批判性思維行業會議中作爲專家發言

● 與華東師範大學合作,設計了國家教師培訓課程,覆蓋多個省份

● 參加樊登推薦的《思辨與立場》一書作者創立的美國批判性思維協會培訓(協會網站有主創兆凡參加培訓的照片https://www.criticalthinking.org/pages/online-courses-for-instructors/574/ )

● 爲清華多位教授/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多次提供培訓

● 在多個TEDx上進行演講

● 撰寫的文章和視頻影響數百萬人

● 受邀爲騰訊、聯想等頂尖企業,救助兒童會、美麗中國、爲中國而教等數十個公益組織提供培訓

● 受邀爲批判性思維領域經典書《學會提問》(百萬銷量)製作唯一的專家導讀視頻

C計劃的教師團隊,也是羣星閃耀。他們畢業於知名高校,如清華、北大、人大、復旦、同濟。每100位候選教師中,僅有5位能夠通過嚴格的篩選,他們是熱愛孩子、擅長教學、具備思辨能力的導師,深受孩子們喜愛,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

2、課程體系專業

C計劃經過7年的深耕研發,已形成專業的中文分級思辨閱讀課程體系,每節思辨課超過200小時打磨,對標“中美英分年齡段學生培養體系”,將牛津、耶魯、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國際著名高校均重視培養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結合120本經典書,通過主題形式深度閱讀,關照現實情景,融入綜合知識,提升通識人文素養,深度培養孩子思維能力,促進獨立思考和溝通表達。

3、 C計劃與其他閱讀課的差異

作爲批判性思維的技能,同時也是陪伴孩子提升的有效途徑之一,“閱讀”是很多家長青睞的方式。但自從“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原K12教培從“大語文”紛紛轉型爲“大閱讀”,一時間,新出的大閱讀課程層出不窮、應接不暇,我們應該怎麼選呢?

C計劃的閱讀課,與市場上其他閱讀課有哪些區別呢?

在閱讀素材、主題知識、閱讀方式、表達方法、思維方式、價值觀、授課方法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具體如下圖:

爲什麼今天學更重要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在《我的世界觀》裡說: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遠應該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總體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獲取特定的知識。

今天,每個領域的鉅變已接踵而至。ChatGPT的出現,帶動了新一波AI浪潮,重塑千行百業;全球經濟下行,消費萎靡、利率緊縮;多家企業裁員,應屆生就業率觸底,只有高學歷不再暢行市場;世界局部戰火頻發,極端主義思潮與真假消息充斥網絡……

作爲個體,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與信息迷霧的時代中、持續變化的社會裡,我們該如何自處?孰真孰假如何判斷?又如何面對挑戰?

可以說,馬斯克喻爲“精神防火牆”的批判性思維,更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判斷與分析,用批判性思維的品質和技能來獨立思考,成就終身成長。

在C計劃系統學習批判性思維,能夠真正幫助孩子們把思辨工具運用起來,通過提出問題、獲取信息、理解信息、表達信息、分析信息五大環節,收穫80多個思維能力點,幫助孩子實現:

● 高質量提問

● 深度閱讀與深入分析

● 分辨信息真僞

● 明智決策與行動

● 有邏輯、有觀點地表達與寫作

● 解決人際衝突

/家長的收穫與孩子的改變/

成長,始於思考。

想讓自己和孩子都不焦慮地成長?更好地面對未來?

歡迎來體驗下吧~(也可以直接購買《學會提問》,7折哦!)

像郭兆凡老師在《學會提問》導讀中說的那樣——

願我們一起,走在成爲批判性思考者的路上,共築一個更好的社會。

作者|袁振

編輯|藍方

排版|番茄

校對|袁振、許栩

最新課程

C計劃思辨閱讀課,可以引領孩子從閱讀、思辨中逐漸掌握思考工具,擁有思辨能力,讓他們能更好應對未來的挑戰。

如果想讓孩子——

懂閱讀,愛思考,善溝通,

會選擇,負責任

可點擊下方圖片體驗我們課程

歡迎掃碼諮詢

回覆[獨立思考]還可領取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