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機密文件詭異泄露 張競列九大疑點「真相值得懷疑」

英國國防機密文件外泄,過程離奇。(圖/路透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英國國防機密文件泄露,包含「保衛者」號驅逐艦在黑海海域行動情報的秘密軍事文件。事後「撿到」機密文件的英國民衆沒有立即報警,而是直接給英國媒體《BBC》。如此巧合,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博士認爲,報導確實確實值得懷疑。其中,文件被找到的地點已經不太合理,以及文件中央也沒有英國政府機密「浮水印」。張競一共列出九大疑點,探討英國機密文件離奇泄露案。

以下全文:

來看「張」爾摩斯辦案,這纔是真正事實查覈功力!在真真假假的世界,您有沒有懷疑過,英國國防部文件遺失,會有可能是刻意誤導對手的謀略?基於下列疑點,認爲此份報導真實性值得懷疑。

1.這些遭到拾獲之文件總計數量約50頁,但又是分別指向不同業務屬性類別,其權責歸屬更是五花八門高低相差很大。只要依據在公部門服務經驗,從文件處理流程來思考,很難歸納出會在那個部門,或是在那個特定官員,這些文件會同時匯聚在一起,就樣態來說十分反常離奇。

2.這些文件據稱是在Kent郡某個公車站後方,溼淋淋地垃圾堆中尋獲;首先是英國堆置垃圾處所會與公共交通系統節點保持相當距離,這是公共衛生基本常識,此種樣態違背常理。此外,假若文件被拾獲時,還是裝在公事包中,或是裝在某個文件檔案容器,這看起來還有點道理,但若是散開棄置,這就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3.特別是這些文件與Kent郡無法找出密切地緣關係,假若是在倫敦市區,靠近這些文件可能同時現身之地,比方說英國國防部白廳Whitehall旁邊樹欉草皮,可能還會有些道理。但是如此神來一筆,確實無法重建這些文件在該處現身因果關係

▲ 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Ben Wallace)。(圖/路透)

4.報導中提到某份文件受文者是Ben Wallace’s private secretary ,其實就是指英國國防部部長華勒斯(Ben Wallace)的私人助理。在此必須提醒,政府公務文件基本上不會隨便加發副本給政務首長私人助理,光從這點,更讓人覺得這個像是存心產製出來誤導羣衆之報導資訊

5.再查閱英國國防部部長Ben Wallace本身選區是在英格蘭西北部Lancashire之Wyre and Preston North,距離Kent郡十萬八千里。Ben Wallace出身背景與從政經歷,其本人與其助理本身與Kent郡亦無任何地緣關係,所以爲何這些文件會在當地現身,其實很難建立牽扯到Ben Wallace或其助理之連結關係,報導引述其實都讓人覺得整個樣態實在荒誕離奇,讓人難以置信。

6.再從英國國防部聲稱該批文件是由“a member of the public”(某位公衆人士)所拾獲,然後回來再看英國廣播公司聲稱系由(某位希望匿名公衆人士)「A member of the publis, who wishes to remain anonymous」主動聯繫BBC,因爲當其(理解到其內容在本質上之敏感性)「realised the sensitive nature of the contents」,所以才向英國廣播公司爆料。好!前述兩點相互對照後,您認爲英國國防部能否找到這位公衆?

同時追究他照相轉發BBC報導中那兩張照片的刑事責任?假若不是這位熱心公衆複製資料,而是由BBC本身在獲得文件資料,再轉交給英國國防部前,先將其拷貝下來作爲新聞報導圖片,請問這是不是要先知會國防部。只要將整個文件交還過程再思考一下,您就會發現整個過程,不是這位所謂拾獲文件或爆料之某位公衆人士違法,就是英國廣播公司與英國國防部有默契,根本就是一搭一唱在演雙簧,而且劇本情節編到漏洞百出荒謬無比。

▲英國防衛者號(HMS Defender)驅逐艦。(圖/翻攝自英國皇家海軍官網

7.報導中提到使用PowerPoint簡報影像之紙本,基本上在軍事機關涉及機密進行簡報時,大多不再提供紙本;若是要提供紙本,必然是每頁上都有流水編號,同時在印製時必然都是會有「浮水印」;沒錯!浮水印,斗大字樣會在紙本中央,只要具有在公務機關服務經驗,看到那兩張照片,就會覺得英國政府要是連這點現代文書保密基本科技都不知道也不運用,恐怕還是活在資訊世界之蠻荒時期,您會相信英國有這麼遜嗎?至於文件中還有其他破綻,不符英國國防單位制作文件所使用文字與文體,還有時間日期標示上之眉眉角角,就讓我在這邊賣個關子,讓這些留在箱底,看看還有沒有人有求知慾再說吧!

8.在此更須強調,BBC報導原文指出HMS Defender在硬闖克里米亞半島周邊水域時,上面已經有英國廣播公司與每日郵報記者隨行("We have a strong, legitimate narrative", they said, noting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embedded journalists (from the BBC and Daily Mail) on board the destroyer "provides an option for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of HMS Defender's action”.假若真是如報導所稱,此舉是經過算計風險之刻意挑釁,該艦本身不會不知道其中所含玄機,當時未向媒體透露,如今藉由文件遺失事件補充說明,是不是在補粉遮醜,來個事後宣佈謎底,證明皇家海軍是有好幾條計的諸葛亮,而不是像二次大戰英帕爾(Imphal)戰役日本指揮官牟田口廉也那樣莽撞硬幹到底!

9.最後提醒,在謀略戰中真正高段手法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以欲擒故縱手法讓人上勾,所以與報導主題看起來沒有什麼關係,那些支離破碎片段訊息,卻有可能是真正要去欺騙誤導特定對象的玄機。在欺敵謀略上,絕對不要輕敵,所有too good to be true的資訊,更要萬分小心謹慎處理。大英帝國雖然過氣,但卻沒有那麼摟蛋,您能否從字裡行間看出,約翰牛真正要喂送的訊息,決定您的視野與深度。假若您看不懂我在說什麼,您只能是1450操弄的奴隸,讓他們天天鬼扯「認知戰」,把您當傻瓜來耍弄您!

▼ 中華戰略研究學會研究員 張競。(圖/記者任以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