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臺紐貿易衝擊 立委要求鮮乳明確區隔國產與進口

2025臺紐貿易協定生效後,紐奶及其製品進口關稅降爲零,衝擊我國酪農生計;酪農心生焦慮,呼籲外界關心臺灣酪農的未來,立委提案,應明確區隔國內與進口乳品。本報資料照片

臺紐經濟合作協定今年簽訂滿10年,2025年紐西蘭零關稅即將襲臺,嚴重衝擊本土酪農業。立委要求農業部,應明確定義「鮮乳」,區隔國外進口乳以及國產鮮乳;農業部允諾將與衛福部討論,將「鮮乳」明確定義,保障國內酪農的權益。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審查農業部各項非營業基金,包括農業作業基金、農田水利事業作業基金、農業特別收入基金、農民退休基金,加起來數百億元的基金預算,上午9時審查開始,最後等待立委出席到上午接近10時纔開始審理,經濟委員會除了執政黨立委、經濟委員會召委蔡易餘,和陳明文、賴瑞隆、陳亭妃、邱議瑩出席外,無其他在野黨立委出席;到上午11時,國民黨立委翁重鈞出席農業部基金審查。

陳亭妃等人提案新鮮高品質的國產生乳與大量叩關的進口液態乳,一定要做非常清楚的區分,而且要穩定酪農與乳品廠的合約。

陳明文也提案,要明確定義鮮乳;他說,國外進口乳品高溫殺菌,其中的成分有所不同;國內鮮乳從生產到上架時間很短,但從紐西蘭來的乳品,從生產運輸到臺灣至少30天以上,是否還可以稱爲「鮮乳」;他說,進口鮮乳無可厚非,但也要保障國內酪農權益,要把「鮮乳」定義清楚,讓業者可以遵循,他認爲,從國外進口,頂多可稱保久乳,建議要儘速明定鮮乳的定義,期待可以讓市場一眼就可以辨識。

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有關鮮乳的保存期限,跟製程有關,會盡速與衛福部協商,鮮奶標章也會適當修正,強調是「臺灣鮮乳」要做市場區隔,只有國產鮮乳,纔可以標示臺灣鮮乳。

目前國家對於「鮮乳」的定義,爲新鮮的牛乳。在CNS國家標準,鮮乳是指以生乳爲原料,經加熱、殺菌、包裝後冷藏供飲用的乳汁,並沒有對於保存日期有說明或定義;農業部將與衛福部討論協商,明確區隔國產與進口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