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預法》9項子法預告期僅給30天 醫界措手不及表遺憾

衛福部2日預告《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9項子法草案,但預告期僅30天,讓醫界團體感到有些倉促。(王家瑜攝)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明年元旦上路,衛福部2日預告9項子法草案,但預告期僅30天,讓醫界團體感到有些倉促。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由於子法牽涉許多實施細節,但衛福部只給大家30天表示意見,各界都希望能面面兼顧,既然要做就要做好,讓民衆感覺真的不一樣。

衛福部本月2日預告《醫預法》9項子法草案,包括「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施行細則」、「醫事專業諮詢作業辦法」、「醫療爭議評析作業辦法」、「醫療機構之醫療事故關懷小組組成及應遵行事項」、「醫療爭議調解會運作辦法」、「醫療爭議調解案件通報辦法」、「重大醫療事故通報及處理辦法」、「醫療事故專案小組設置辦法」及「醫療事故民衆自主通報辦法」草案。

《醫預法》去年6月三讀通過後,原訂今年初頒佈子法,卻拖到8月才公佈,預告期僅30天。醫師公會全聯會醫事法規委員會召委吳欣席表示「有點遺憾」,這段時間衛福部並未找全聯會討論,醫界紛紛詢問「子法何時出爐」,大家都沒有答案,直到8月2日看到公文才知道。

吳欣席認爲,主管機關研擬法規至少1、2年時間,但本次預告9項子法草案只給大家30天時間提意見,且子法主要是實施細節,全聯會希望面面兼顧,因此儘量找所有相關團體一起。全聯會已發文給各縣市醫師公會、醫院及診所相關協會及法律相關協會,預計2周後收集各界意見,28日討論彙整各界意見,趕在預告期滿前行文給衛福部。

《醫預法》主要原則包括:建立醫療事故自主通報系統、醫療機構須設醫療事故關懷小組、由地方衛生局設立調解委員會、第三方單位提供醫事專業諮詢等。消基會前董事長黃怡騰表示,近年一值提倡「醫療除罪化」概念,未來以專法處理醫療糾紛或爭議,可避免醫病雙方走入訴訟,但醫病資訊不對等問題長期被詬病,例如病人不易取得病歷、內容充滿專業術語等,新法是否能讓醫療進步,或是可能放大不當執業的空間?仍有待未來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