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勇忠魂碑、石板屋遺址羣 歷史場域黑蚊肆虐如廢地

▲▼屏東牡丹鄉排灣族四林部落日本忠魂碑(圖右)旁並設紀念碑(圖左),爲族人歷史傷痛,找回正義。(圖/記者宋德威攝,下同)

記者宋德威/屏東報導

近年來部落輕旅行興起,不少遊客涌入原住民部落見穿着傳統服飾唱歌、跳舞、品嚐風味餐,幾乎全臺各地的部落觀光都是相同模式;位於屏東縣牡丹鄉四林格舊社遺址地屬中央山脈大武山山脈末端,海拔約592公尺,現場有兩座忠魂碑,一舊一新,屬紀念日時期「四林格事件」犧牲性命勇士們。

據悉,四林格事件是發生在1912年,當時部落族人因農作物常被山區動物偷吃,居民均擁有槍枝守護農品;而在日本據臺後,憂百姓反抗或發生衝突,則發佈「百姓持有槍支者,一律沒收」之命令,當時族人不願繳械,而引發抗日事件,最後仍有「古流」、「只諾克」、「撒西那武」、「架白白古流」四名勇士誓死不投誠,義勇戰死。部落耆老講述族人抗日的緣由,非統治者所稱「暴民」。

從忠魂碑往山上前行不久,可從左方一處水塔小徑進入舊部落石板屋遺址,據聞這些石板屋遺址至今約有3000年的歷史,廣大的石板林立山林間,雖然大多傾斜頹圮,但家屋地基均可清楚辨識。耆老表示,當初在雜草中被發現時,曾誤認爲《矮黑人部落》居住的地方,之後經考古學家查據,石板屋羣爲排灣族祖先部落舊址

兩座《忠魂碑》,立碑雙方立場不同,時空背景不同的悲歌悵然而生。不少民衆反應,遺址現場雜草叢生、黑蚊肆虐、告示牌老舊、標示不清,歷史場域未獲得應有的保存,到訪者大嘆可惜,盼相關單位能重視。

▲▼石板屋遺址羣,面積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