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倫理課,究竟是什麼大型吃瓜現場啊

作爲門外漢,上流君過去片面地認爲,醫學專業的同學們上課是這樣的——

抱着磚頭一樣厚重的專業課本遨遊在知識的深海里,苦大仇深地記着拗口又繁複的專業術語。

但只要看過從醫學倫理課流出的PPT課件,就明白醫學生上課也可以知識與狗血齊飛,嚴謹和腦洞並存。

醫學生們對醫療劇裡“保大還是保小or大夫我們保子宮”的嗤之以鼻,不僅僅源於劇情罔顧醫療基本常識,更是出於對編劇能力的一種質疑——就這?

來看課件——“父親希望給已成年的兒子捐腎,但醫生在捐獻前的匹配檢測中發現該父子沒有父子血緣關係,此時醫生該如何與父親溝通?”

還沒畢業的醫學生們,就在這樣的大型吃瓜現場裡,用清澈又愚蠢的眼神面對來自社會的毒打。

作爲學霸集散地,醫學院的課表裡有一門課讓學霸們陷入糾結——沒想到有一天在課堂上,被考驗的不僅僅是智商,還有情商。

學霸們過去沒有在課堂上看的小說,醫學倫理課直接光明正大給補上。

什麼抓馬的、令人爲難的、左右無法兼顧的情節,課堂上一頁PPT就可以統統cover。

此處提醒大家從大腦中調動出中學生物課講過的的血型遺傳知識,然後看向這個案例:

17歲患兒急需肝移植,父親堅持活體供肝,患兒O型血,母親A型血,父親AB型血。請模擬臨牀醫患溝通。

好的,或許你大腦裡的血型遺傳對照表已經模糊了,已知A型血和AB型血的父母一般情況下不可能生下O型血的孩子,那麼在養育了17年的孩子急需肝臟移植的焦灼中,一個家庭的和睦卻可能在這個人倫秘密的爆發下變得岌岌可危。

△來源:小紅書@醫路由你

要知道當代大學生面對自己的戀愛問題都還有些力不從心,在課堂上卻要面對這種“大人”的問題。

而老師在PPT的下一頁,非常“貼心”地給出了一個備選答案——

默默地摘下手術室的一次性綠色帽子,和孩子爸爸說:“您先戴上這個……”

雖然這個抖機靈的答案將戲劇張力拉滿,但作爲學術討論,這個答案的得分只能是零分。

因爲醫生無論以明示還是暗示的方式告訴孩子的父親,“孩子並不是他的親生兒子,不能提供活體肝”,這種行爲都屬於侵犯患兒與他妻子的隱私權。

涉及夫妻人倫的棘手課題,總是會以不同的題型出現在醫學生們的面前:

小姑子和婆婆陪同女患者就醫,女患者黃體破裂、失血性休克昏迷,需要緊急手術,問題是女患者被診斷宮外孕2個月,而患者家屬表示患者丈夫在外務工,半年多沒回家了。

患者昏迷,陪同她的不是立場天然統一的孃家人,而是關係微妙、可敵可友的小姑子和婆婆,不僅如此,病因還疑似表明患者出軌……

狗血要素拉滿,圍觀的羣衆倒是可以吃瓜了,但醫學生面對這類地獄級別的狀況都快哭了:

——是否可以不向患者家屬說明情況?

——要說的話,該怎麼和患者家屬溝通?

——手術同意書由誰簽署?

呵呵,原來放下手術刀,面對的問題也沒一個簡單的。

如果說男男女女的那些事兒,孩子們處理起來十分困難,那麼來自親情的會心一擊也不會讓醫學生好過。

無情的老師接着放出了另一頁PPT:

腎炎女孩繼發腎衰竭住院三年,等候腎移植,經父母商討同意家人捐贈,檢查後女孩母親、弟弟都不滿足條件,符合捐贈條件的父親卻改變了主意,不僅不想捐贈腎臟,還害怕家人指責他冷漠無情,讓醫生撒謊他配型不符合。

△來源:小紅書@CIAO

醫學生:這題太難,我不會啊。

愛情多狗血,人性多複雜,醫學生只要上一堂醫學倫理課就可以知道。

而上了課之後的醫學生,在看電視劇時不僅開始對各種醫療bug進行無意識甄別,就連看完以後都會進入課後思考環節。

《實習醫生格蕾》裡就有不少引人思考的醫學倫理案例。

例如某一集中,某教派信徒在治療時因爲宗教原因拒絕輸血,即便只有輸血才能救命。

資歷淺的醫生不解,資歷深的醫生只能無奈告知:必須尊重病人的信仰自由。

還有一集故事的展開也圍繞着信仰與人類權利的碰撞。

青春期女孩因割禮被送入急診室,醫生們與女孩守舊、愚昧的父母間的溝通,成爲了一場關於“女性是否有享受性的權利與自由”的辯論。

△來源:《實習醫生格蕾》

而最終,醫生通過移植其口腔內一塊富有神經的肉,爲女孩再造了陰蒂,從而維護了女孩的權利。

還有雙子宮孕婦,兩個子宮、胎兒父親不同的情況,引發主角團全員吃瓜。

醫學生們看劇時,腦子已經同步嗡嗡轉動了:他們的決定遵循了醫學倫理基礎原則(即尊重、不傷害、有利、公正)中的哪一個?

想體驗醫學生的燒腦嗎?上流君貢獻一個不算簡單的案例供大家思考:

意外喪失生育能力的兒子,想要移植父親的睾丸,請問其中涉及哪些倫理問題?

雖然醫學倫理談及的是生死,是醫生與病人間關於價值的抉擇,課題本質雖嚴肅,但醫學倫理課上的氛圍卻也可以生動活潑。

放PPT時大家還只是在吃瓜,隨着教學形式的豐富,學霸們還要放下課本和筆,直接現場表演“瓜是怎麼來的”。

醫患溝通情景劇、臨牀診療情景劇、臨終護理情景劇……試問還有什麼比角色扮演更能讓學生們快速接觸到臨牀實際問題呢?

有一位網友發出了他們上課的視頻,只見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同學在課上無痛當媽,喜提好大兒,但沒想到好大兒高空墜落搶救無效。

展示課堂重點的環節就在於:扮演急診科醫生的同學,需要將搶救結果告知喪子的“媽媽”。

沒想到女同學入戲太深,不僅情緒飽滿,還臨場加戲,其他同學不僅沒接住臨時發揮的臺詞,還被女同學以假亂真的悲痛震懾到手足無措。

△來源:小紅書@莊楷雨

臺上:“媽媽”在痛哭,大夫都懵了,“爸爸”繃不住五官亂飛了。

臺下:同學們笑聲一片,手機鏡頭和笑聲直接同頻共振。

彈幕:被孩子媽媽的悲痛感染,正準備哭呢,結果看到孩子父親似笑非笑,演得就像買了鉅額保險,扣分。

路人擡頭看視頻,低頭翻評論,好奇表示:你們到底是表演系出演醫療題材小品,還是醫學生輔修了表演雙學位?

從此以後,那位女同學就有了別稱:臨牀醫學專業那個演技吊打流量的女同學。

臨牀專業的同學們,在課堂上還會模擬問診或救治環節。

此時大家發現,有的同學扮演病人逼真到讓人懷疑——TA是不是真的得過這個病?

只見教室裡好好的一個少年,突然眼球上翻、肢體僵硬、渾身抽搐……

如果不說,誰都會以爲這是癲癇發病現場,而不是醫學生在上的一堂模擬課。

△來源:微博@前方高能

但如此給力的“工具人”可遇不可求。

醫學生們爲了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很多時候使用的SP(標準化病人)可能是假人模型,他們甚至還希望模型廠家做的假人紛紛顏值在線。

△來源:小紅書@李瓜蛋學醫日記

SP也可能是自己的男/女朋友,他們在扮演病人的過程中,被迫熟悉了一系列醫學名詞、看診流程,以及患病症狀等等。

任誰看了不得說一句,這真的不是陪讀嗎?

但更多時候,在月黑風高的深夜,100%配合扮演病人的——是醫學生的毛絨玩具。

△來源:小紅書@醫學生41.

最難得的,則是社會招募SP時,請來了醫大附屬醫院裡的老病人——

他們對疾病的描述和演示非常逼真,在看到同學們手忙腳亂的時候,還可能一不小心流露出“年輕人以後真正上班了可怎麼辦哦,還是得向老師好好學學”的擔憂。

△來源:小紅書@.學術廢物

要了解病史、判斷病因、還要注意醫患溝通,甚至還要了解病人家境、醫保情況,注意溝通中的人文關懷。

醫學生的SP問診提綱,不是提綱,是醫學生cos未來成爲正式大夫的表演劇本。

無論是醫學倫理課上的醫患溝通情景劇,還是模擬看診的各種表演型操作,都在說明醫學不僅僅是醫療的技術,更是一門集合了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的綜合性學科。

△來源:小紅書@溫禾禾禾

醫學是冰冷理智的,也是溫暖治癒的,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醫生不僅僅要付出技術,也需要提供高質量的人文關懷。

在醫學倫理課上吃的那些瓜、一頁PPT寥寥數語概括的故事,或許就是一段真實存在的糾纏了數十年的恩怨情仇。

而講臺上的老師最終也會讓年輕的醫學生們明白:醫患之間,要像敬畏生命一樣敬畏對方。

作者|持墨

編輯|阿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