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雨就全身悶脹?一張圖秒懂9警訊 「溼邪」找上門啦~
文/陳婉箐
梅雨季節溼答答,你是否經常感到頭部悶脹、四肢沉重無力、全身浮腫、提不起勁?當心,可能是「溼邪」上身。
「溼」是中醫理論裡的外感「六淫」之一,《內經》中記載,「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溼燥火,以之化之變也。」中醫認爲,自然界中的6種氣候變化過度,是引發疾病的外來因素。
中醫診所院長莊雅惠指出,「溼」是大自然的大氣,太過激烈,就會成爲外來病氣;且「溼」不只存在於環境中,也可能是內生溼氣,尤其先天體質氣虛的人,代謝不佳,一旦脾的運化功能出問題,水分未進入細胞內液,就會在體內滯留、堆積溼氣,產生不適症狀。
此外,偏好生冷飲食,或居住在多雨潮溼地區,也容易誘發與「溼」相關的疾病。當體內溼氣過重,會出現「重、脹、腫」,並隨着溼氣困滯在不同的部位,引發各種相應的不適症狀。想了解自己體內是否溼氣太重?中醫師建議,可從幾個身體訊號去檢視。
1. 頭重悶脹
溼氣會令人覺得頭部昏沉,好像戴了一頂安全帽,起牀後頭暈目眩。中醫說「溼重如裹」,意思就是溼氣太重、有如緊緊包裹着溼毛巾般悶脹難受,睡了一整夜,卻沒有神清氣爽的感覺,打不起精神來。
▲溼氣會令人覺得頭部昏沉。(圖/翻攝PAKUTASO)
2. 咳嗽、痰多
明明沒得感冒,卻老是有痰排不出,一直想咳嗽清喉嚨,這也是溼氣重的表現。如果是寒溼型會呈痰白,溼熱型則痰黃。
3. 皮膚髮疹
當溼氣透過皮膚排出,會造成腫起、瘙癢,起丘疹、水泡等反應,通常會從手、腳開始蔓延,伴隨強烈瘙癢感,易反覆發作。溼疹不紅屬「寒溼型」,溼疹且紅則爲「溼熱型」。
女性若體內溼氣重,易有白帶多的困擾,甚至感染有異味及瘙癢。
5. 顏面、四肢浮腫
明明吃的不多,卻容易發胖,整個人看起來鬆軟水腫,尤其早上起牀後,臉部、眼皮浮腫,很難消退。用手指掐小腿,皮膚會留下壓痕,過一陣子才浮起來。
中醫認爲「舌是外露的臟腑」,舌猶如臟腑的鏡子,可反映身體狀況。刷牙時不妨觀察一下舌頭,健康的舌頭呈現潤澤感的淡紅色,舌面有一層薄白乾淨的舌苔。一旦體內太溼,舌頭會腫大,碰到旁邊的牙齒,形成齒痕;同時,舌苔也會較厚 ,如果屬「寒溼」,舌苔爲白 ,「溼熱」則舌苔黃膩。
7. 食慾不振
溼氣重的人容易食慾不振,或是才吃一點東西就腹脹,不餓時腸子也在叫(中醫稱爲「腸鳴」),還伴有口渴卻不想喝水的現象。這些是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溼的徵兆。
8. 小便異常
在溼熱的夏天,當體內溼氣過重時,小便往往量少、色黃濁。如果屬寒溼型,則會頻尿、色清、量大。
9. 排便稀軟、黏膩
溼氣若堆積在消化系統,水分太多,就會影響排便,造成腹瀉,大便稀軟不成形,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由於「溼性黏濁、如油入面」,因此也有些人是大便黏膩,衝馬桶時不妨回頭看一下,如果大便黏在馬桶上很難沖掉,也是溼氣的表現。
10. 四肢沉重
溼邪如果來到四肢,會讓人覺得沉重,身上好像扛着重重的隱形包袱,有「手不能舉,腳不能擡」的無力感,關節甚至會腫脹疼痛。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代表你體內的溼氣已經太重啦!應儘早就醫對症治療,千萬別拖延,以免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本文摘自《今週刊生活i健康:去溼排毒》
★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