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揹包客考察 彭少康把臺式「營地教育」搬到武漢

▲彭少康從事營地教育經驗超過20年。(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陳政錄湖北武漢報導

武漢新營想力文化傳播公司創始人彭少康來自桃園,有20多年「營地教育」經驗,2009年在臺灣創業後,2016年看好大陸市場起步,經過一年的「揹包客」上山下海考察後,決定直接到湖北武漢發展,和8位臺籍老師共同在大陸推廣營地教育,進行師資培訓

「6年前在臺北凱道上爲了挺國軍,跳一千下開合跳的那個人就是我」,「華廣青年匯·雙創走透透」活動前往湖北武漢東西湖區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對創業的臺灣人採訪時,彭少康首先笑着這樣自我介紹

▲武漢新營想力文化傳播公司創始人彭少康。(圖/記者陳政錄攝)

彭少康從小接觸童軍,到當兵傘兵義務役退伍經驗,讓他對軍人文化及「營地教育」充滿熱情,2013年適逢「洪仲丘事件重挫國軍形象,號召同伴在凱道上力挺,希望社會不要以偏蓋全,後更曾一度踏足政治圈。

經過一段時間沉澱後,彭少康還是迴歸本業,並在2014到2016年間,多次因臺灣童軍等相關社團推薦,到大陸帶團進行戶外教學、教育服務、童軍交流等活動。

談到爲什麼選擇到大陸發展,他表示,適逢臺灣少子化,在大陸帶團期間瞭解到當地的營地教育、青少年戶外教育產業剛開始起步,加上2016年中央發佈《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意見》,因此在該年某一次帶隊後,自己先留下來一個月,揹着揹包到處考察, 後來也反覆來往兩岸,走訪四川東北寧波等地。

▲彭少康往返兩岸,帶團進行營地教育活動。(圖/受訪者提供)

一年之後,彭少康表示,武漢是大陸大學生密度最高的地方,且相對北上廣深起步成本低,同時位處大陸中心,到哪裡都很方便,因此選定在此發展。「就歷史淵源上,中國第一支童子軍也是在武漢的武昌成立的,大陸青年戶外運動發源地也在武漢,特別有意義。」

彭少康進一步提到,自己的公司以「營地教育」師資培訓爲主。過去兩岸「營地教育」常參考歐美特色,但現在大陸市場也不再把「童軍」 一直掛在嘴邊,而是希望打造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教育體系,因此他把臺灣那一套搬到大陸後,除了持續引進臺灣人才,也計劃引入大陸的畢業生團隊,經培訓後一起開發課程

彭少康說,去年大陸對臺31項措施提出後,藉該平臺,公司與大陸各大專院校、戶外登山協會相關機構等合作有比較受重視,目前採取視客戶執行校外教學、戶外教育訓練等「營地教育」需要,替其良身打造課程,並派出老師提供指導經營模式,同時積極創新課程,以確保長久發展。

對於想來大陸發展的青年,彭少康建議,最好在來之前就做好準備,包括自己的產品或計劃,而不是來了之後開始摸索,因爲重點並非怎麼在大陸創業,而是「產品準備好了沒、客戶找到了沒」,才能儘快站穩腳跟

▼彭少康的公司入駐在湖北武漢東西湖區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內,常常以武漢爲中心,輻射各地出差推廣營地教育。(圖/記者陳政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