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投行”成年報高頻詞:券商股權轉讓潮起,誰將"扛旗"?|券業年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深圳報道

“一流投行”成爲了券商2023年報的高頻詞。

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 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明確了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路線圖。

政策東風下,中信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興業證券、國元證券等多家券商,在最新披露的年報中均表態要打造一流投行。

與此同時,行業併購重組預期進一步增強,券商迎來了股權轉讓大年。

3月29日,浙商證券公告稱,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以30億元從重慶信託、天津重信、重慶嘉鴻、深圳遠爲、深圳中峻手中受讓國都證券19.15%股權,受讓成功後浙商證券將成爲國都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同一天,長江證券也公告稱,湖北國資旗下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非公開轉讓方式受讓湖北能源和三峽資本所持長江證券全部8.63億股股份,佔總股本15.6%。待本次轉讓經相關部門審批通過並完成股份過戶後,湖北省國資將成爲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

“券商行業併購重組預期明確。”在華龍證券分析師楊曉天認爲,行業併購將成爲今年主要預期方向,關注行業併購進度以及集中度的提升。

股權變更潮起

近期,4家券商第一大股東擬發生變更。

3月27日,東北證券公告稱,其第一大股東亞泰集團擬將持有的東北證券29.81%股份出售給2家企業。

具體來看,亞泰集團擬將持有的東北證券20.81%股份出售給長髮集團,同時,擬將持有的東北證券9%股份出售給長春市金控。截至公告披露日,亞泰集團持有東北證券7.21億股股份,佔比30.81%。公告稱,本次交易對方之一長髮集團是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長春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公司。

這意味着,上述股權轉讓交易完成後,亞泰集團僅剩1%股份,而長髮集團將直接持有東北證券20.81%股份,成爲第一大股東。

3月29日,長江證券、浙商證券、錦龍股份均發佈公告事涉券商的第一大股東的變更。

錦龍股份公告稱,公司與東莞金控資本就金控資本有意收購公司持有的東莞證券3億股股份(佔東莞證券總股本的20%)事宜達成了初步意向,並簽訂了無約束力的交易備忘錄。若此次金控資本能夠成功受讓東莞證券股權,那麼其將取代錦龍股份成爲東莞證券第一大股東。

長江證券則公告稱,湖北國資旗下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非公開轉讓方式受讓湖北能源和三峽資本所持長江證券全部8.63億股股份,佔總股本15.6%。

同日,長江產業集團與長江證券部分股東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待本次轉讓經相關部門審批通過並完成股份過戶後,湖北省國資將成爲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

浙商證券發佈公告顯示,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重慶信託等5家轉讓方合計持有的11.16億股國都證券股份,佔國都證券股份總數的19.1454%。本次受讓成功後,浙商證券將成爲國都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對於近期券商的股東變動,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鼓勵併購重組政策導向下,非金融主業企業拍賣所持證券公司股份變現,可以優化自身資產結構,同時也能爲大型券商提供併購重組標的,讓專業的金融企業進行專業的併購重組和管理,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併購重組預期明確

4月的第一個交易日,券商股集體高開,表現亮眼。其中長江證券競價收穫一字漲停,錦龍股份也大漲超4%,天風證券、東吳證券紛紛跟漲。

“重組方向是券商板塊後續主要的投資方向。”國泰君安非銀團隊認爲,後續對券商股價影響更大的因素是目前出現的地方國資券商股權轉讓事件的出現,上週包括長江證券、東北證券出現了重大股權的擬變更事件,預計後續市場對券商併購重組預期將再起。

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小券商股權便開始加速流轉,併購重組預期增強,包括華龍證券、九州證券、華西證券、民生證券等在內的10多家券商股權發生轉讓或拍賣。

對於同時控股方正證券和平安證券事宜,3月22日,中國平安總經理、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表示,對於兩個證券目前都深度賦能,把經營搞好。有關“一參一控”的問題,平安將在有關監管部門的規定指引下妥善推動解決,過程中將及時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方正證券董事長施華也在3月29日對此迴應稱,方正證券會與各方一起,從股東、投資者價值最大化出發,根據方正集團重整投資協議以及監管要求,按節奏推進相關工作。

東海證券非銀團隊認爲,一系列的股權變更與併購重組持續推進,一方面資本市場作爲鏈接實體與資本的重要紐帶,功能性與重要性逐步提升,國有資本對券商的實控力度增強,有利於提升其區位優勢,並憑藉區域資源推動業務賦能;另一方面監管引導一流投資銀行建立,併購重組或成下一階段的行業主題,現階段股權結構的釐清有利於未來行業格局的重塑。

一流投行在路上

打造一流投資銀行已經成爲部分券商的戰略目標。

3月15日,監管明確發佈打造一流投行的“路線路”,支持頭部機構通過併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做優做強,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

3月27日,在中信證券業績說明會上,公司總經理楊明輝在介紹中信證券如何理解和踐行一流投行建設時表示,中信證券學習、研究和對照了監管機構關於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並從服務經濟發展、業務體系、投資能力、客戶網絡、風險管控、國際發展、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企業文化等九個方面,闡述了中信證券對建設一流投資銀行的理解。

在迴應中信證券如何落實“嚴監嚴管”相關監管要求時,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表示,監管機構的系列政策是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走好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發展之路的重要舉措,中信證券將切實落實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職責,全面對標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要求,提升發展質量,爲投資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2023年報中,中金公司提出的戰略願景也包括,推動公司加快做強做優、提升核心競爭力,努力打造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投資銀行。

事實上,相比國際一流投行,諸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國內券商還存在很大差距。楊明輝曾提到過四點差距,包括:一是規模體量與國際一流投行差距大;二是國際業務佔比較低,國際化競爭力依然不足,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配置資源的能力相對較弱;三是資產負債經營能力受限,抗週期波動能力不夠強;四是人才隊伍結構性問題突出,信息技術水平與發展需要有差距。

海通證券分析師則孫婷認爲,國內券商過去主要通過內生增長逐漸擴大規模,未來在監管的指引下,業內的併購可能會增多,行業內的資源整合或將成爲券商快速提升規模與綜合實力的又一重要方式。大型券商通過併購進一步補齊短板,鞏固優勢,中小券商通過外延併購有望彎道超車,快速做大,實現規模效應和業務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