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變應萬變 充滿實驗精神之路

文 / 破點 POINT

當「好氏品牌研究室」的室長陳崇文(以下簡稱Van)走進來,頭頂草帽,身穿短褲皮革涼鞋的休閒打扮,感覺就是一個不受常規約束,滿腦點子的創意人,聊起創立品牌的過程一派輕鬆自在,「創業爲艱」這個我們常聽到的成語似乎沒在他身上發生過,Van說自己運氣很好,總是在轉折點遇到不同的機會,一路也就這樣順理成章的走過來,但Van的運氣也非憑空而來,勇於冒險個性纔是成就他創業之路最佳寫照。

▲1.藉由咖啡館設計,傳達另一種空間風格邏輯

開門見山地問Van,當初爲什麼想創業?他很直爽的說:「就是因爲不想上班所以才成立工作室。」雖然不想上班是個理直氣壯的動機,Van的確也觀察到整個設計市場狀況,他說:「當時也沒有想太多,那時《PPAPER》剛創刊,感覺整個設計市場很蓬勃,加上8年前臺灣小型設計工作室很少,大多都是像奧美這類型的大型廣告公司,覺得廣告公司的手法都差不多,因此想試試看成立一間觀點不一樣的設計工作室。」Van說自己是一個想什麼就做什麼的人,沒有太多的規劃,但每一間新創公司都必須接受市場嚴苛的考驗,「好氏」也不例外;經營到第二年時,工作室的資金有點問題,臺北環境也沒那麼好,正好有機會讓他去去北京當設計品牌講師,於是就將整個公司就移去對岸四年的時間

▲2. 好氏咖啡館裡留給不同領域創作者展現才華

身處國際級城市,Van不但接觸到許多才華洋溢的創意人,甚至得到盡情發會創意的機會,Van說:「北京聚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而且品牌客戶野心比較大,對於設計的價碼可以很寬,我在那裡提案很少被改,因爲他們認爲,已經花那麼大筆錢請你設計,再改成自己要的沒有義意;而且中國對於設計的想法較靈活,接受度高,相對臺灣客戶比較保守,容易擔心失敗,我覺得臺灣品牌進步緩慢不是沒有理由的。」四年後,Van回臺灣辦了幾場關於中國設計的講座,同時感覺到臺灣品牌及設計的腳步很慢,因此帶着中國的經驗回來,希望可以爲臺灣品牌做些什麼。

▲3. 同時在學學文創教課教學和工作相輔相成。

敢於改變現狀創造轉機剛回來臺灣時狀況不如預期,前半年機乎沒有案子,但仍很有骨氣的堅持大量篩選適合的客戶,抱持着不適合的寧可不賺錢也不接的心態,到後半年才逐漸累積較完整的品牌作品,而位在辦公室外面的自創咖啡館更成了展現「好氏」風格的最佳招牌,自然而然吸引了不少喜歡Van鮮明風格的客戶。當老師、當顧問、做室內裝飾設計、產品規劃等等,Van不把自己侷限在一個角色裡,他覺得:「做創意的人要有靈活變動的觀念,就是你不能停在一個安全的狀態。」「拿我們的店來比喻,前三個月生意超好,但退燒後就再砸一次錢改裝潢,就這樣三個月改一次,之後生意就慢慢變穩定;我的習慣是,當你沒賺錢就要做更多的事纔會有錢進來。」和臺灣一般公司的保守觀念不同,Van認爲公司沒賺錢時反而激發創造各種可能的機會,Van說:「我的人生觀是,當你失敗時就一定要改變,而不是失敗就在那邊嘆氣。」

▲4. 以鮮黃帶出飲品店「guguyaya」的天然、美味時尚。(圖片提供/好氏品牌研究室)

▲4. 好氏將UCCA藝術設計商店看成藝術、生活與想像的空間。(圖片提供/好氏品牌研究室)

從事品牌規劃多年,Van對於臺灣和中國客戶對品牌觀念的差異做了有趣的比喻:「做品牌和做設計最大的不同在於,做品牌就像看中醫得花時間喝中藥調整體質,可是臺灣公司做品牌比較像吃西藥,想要一吃就有效果,沒有效果就不要做,出發點完全不同。」也因爲創作環境的不同,Van也隨之調整自己的設計觀念,將先前無限放大的設計能量收斂,Van說:「以前在北京的設計張力,回來臺灣後碰了不少釘子,發覺在這裡不能把設計能量全放出去,才慢慢收斂到這裡能接受的舒服範圍;在臺灣必須把裝置藝術手法轉成商業,從商業中找到自己可以發揮創意的地方,對我來說也是種練習。」總是不安於現狀的Van,接下來計劃要推出「好氏品牌研究室」的自有品牌空間裝飾商品,期待他以跳脫既有思維的創意,爲室內空間帶來不一樣的火花

看更多《破點 POINT》文章

想即時獲知最新設計新知動態,歡迎加入《破點 POINT》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