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晃嬰兒症候羣爲「虐待性腦傷」 臺大醫望衛福部正名

▲搖晃嬰兒症候羣爲「虐待性腦傷」,臺大醫望衛福部正名。(圖/示意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跟嬰兒玩拋接,就會產生「搖晃嬰兒症候羣」嗎?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有超過3萬多名兒童青少年被不當對待,平均每15分鐘就會接到一例受虐兒通報案,平均每月有5人被受虐致死。臺大醫院日前舉行「兒少保護醫療服務示範中心」揭牌儀式,希望透過醫療與社政體系緊密結合,及早搶救可能消逝的小生命

臺大兒童醫院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呂立,有着20年經驗的加護病房救治經驗,他分享起收治病例時語帶哽咽,因爲會送來加護病房的,幾乎都是最嚴重的案例,「被打到昏迷,身上各種瘀傷孩童比比皆是,有些人甚至在被送來前就不幸身亡」。

呂立收治過的虐童案例中,以3歲以下的居多,其中又以1歲以下者情況最嚴重。他說,目前虐兒情形較容易發生在單親弱勢、菸酒癮、親屬關係複雜等高風險家庭中,有些嬰兒雖然外表沒有明顯外傷,但卻有嚴重的頭頸部腦傷,也就是所謂「搖晃嬰兒症候羣」。

不過,若單純與小孩玩拋接、或大力搖晃頭部,並不會讓大腦受損,須在前後搖晃後拿嬰兒的頭部去撞牆,甚至摔到地上,纔會造成嚴重腦傷。目前國外已將「搖晃嬰兒症候羣」正名爲「虐待性的頭部腦傷」,呂立也建議衛福部跟進,以免造成誤解。

呂立說,目前臺灣對受虐兒的照顧十分不足,雖然臺大醫院曾於2014年承接衛福部計劃,成立「臺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服務示範中心」,但補助的經費於2015年因到期中止,所幸院方林芳瑾社福慈善基金會國際獅子會共同捐助下,得以讓示範中心持續運作,未來也希望仿照西方國家體系,以醫療爲中心結合社政、司法,降低兒虐發生率,並讓受虐兒得到更妥善的照顧與安置。

▲臺大醫院日前舉行「兒少保護醫療服務示範中心」揭牌儀式。(圖/臺大醫院提供)